邸永娜
摘 要
自彈自唱能力在鋼琴教學中至關重要,是學生鋼琴演奏能力的最佳體現。由于音樂演奏不僅僅需要學生注重對伴奏、歌詞、和聲理解掌握,同時也需要學生能夠在鋼琴學習中形成自我音樂風格。本文主要針對當前鋼琴教學中學生自彈自唱能力的培養策略進行了相關探討,旨在為鋼琴教學研究提供借鑒價值。
【關鍵詞】鋼琴教學;自彈自唱;樂感
鋼琴是音樂演奏中關注度較高的演奏樂器,學生對鋼琴演奏效果的比較期待。近年來,自彈自唱能力在鋼琴教學中越來越重要,鋼琴教學中的自彈自唱是指唱出歌詞內容的同時能夠編配并彈出歌曲的鋼琴伴奏。它是集聲樂演唱、歌曲鋼琴伴奏、和聲、曲式、視唱練耳等多學科融合的一項技能。是整個鋼琴教學中必備的一種能力。它把“彈”和“唱”等專業有機的結合起來,使之成為真正全新意義上的音樂素養及能力,是音樂教學中令人稱贊的藝術表現形式,值得深入探討。
1 當代鋼琴音樂演奏的現狀
鋼琴音樂演奏的表現形式更趨于優雅而唯美,被時代與歷史刻上了不朽的烙印,無論是西方當代的印象主義、新古典主義、民族主義,還是東方的宮、商、角、徵、羽,都是那樣獨樹一幟。音樂從來都是在歌聲與旋律中訴說著歷史的每一個轉折點,抑或激進奔放,抑或哀婉幽怨,都是一種獨特的姿態矗立在時光的車轍里面。比如,當我們《乘著歌聲的翅膀》去感受康塔塔舞曲的優美時,即使不曉得門德爾松是何許人,也會對它的旋律有所耳聞。以期我們對作曲家不熟悉的寬容。當奔放的《土耳其進行曲》一奏響,哪怕不知道它的名字,但是每每的運動會頒獎禮上都它的律動。我們還是一樣能夠哼出來它的每一個音程高低,這就是音樂的衍生性,它的出現不分國界與地域,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就存在音樂的影子,有名《羅密歐與朱麗葉》、《胡桃夾子》等等歌劇,都是一邊說一邊唱,這就要求歌者的藝術底蘊需要非常深厚才行,對故事的理解與感受頗深,才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2 鋼琴演奏指法
從十九世紀中期制作鍵盤樂器的技藝飛速發展,鋼琴的制造工藝也日趨完善,各國的鋼琴制作家對鋼琴的各個功能和部件進行完善,張弦支架由木質改為鐵質,機件也改為復式杠桿配置,琴弦加長且被交叉排列,最重要的一點是鍵盤的音域被擴大了,這些部件的改進大大增強了鋼琴的音樂表現力。鋼琴功能、性能的完善促進了指法藝術的形成,大多數鋼琴家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彈奏手法,并對鋼琴彈奏基本指法和鋼琴彈奏練習樂曲進行創作,建立一套了完備、合理的指法體系,為指法藝術的發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鋼琴家就會有不同的指法,我們可以從中概括出一般的指法運用規律,以便可以更好的提高學者的演奏水平。(1)盡量減少手部的移動距離。彈奏時五根手指正好對應五個音鍵。如果一個旋律只有五個跨度不足五度的音,那就用相對應琴鍵的手指進行彈奏,運用原位指法,當曲調處于五度之外,就需要手指進行位移,這些位移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能減少就減少。(2)位移方式。位移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大拇指從其他手指下面傳過去實現位移,二是盡量張開手指實現位移,實現位移以“伸張”方式為主,“跨越”方式為輔。(3)對于不熟練的手指要加以練習。對于反應慢的手指,我們要刻意對其進行練習,以達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全面提高自己的指法。(4)兩個超八度的遠距離音符要用一指和五指。一指和五指的使用可以節約時間,縮小位移,還可以緩解手指疲勞。當我們合理運用這些指法規律之后就可以保持手位的穩定,保證手指有序的進行彈奏。
3 鋼琴自彈自唱能力的培養
3.1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自彈自唱能力是學生的音樂理論的體現,鋼琴演奏技巧的表達,聲樂演唱的音準,即興伴奏能力的感悟力,音樂創造力等等,只有聲樂加器樂的完美互動起來,我們才能感受到音樂的藝術情懷是如何薄發起來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進行揣摩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注重點到為止的啟發式教學模式,讓學生去自己總結每一種節奏的規律性,進行總結歸納,然后進行有意識的記憶。
3.2 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藝術本是無形的,只因為音樂或是美術是人們所創造出來的,它們才被賦予一種人文精神跟有形的生命力,那種穿越時空的張力與爆發力是我們無法企及的程度。它們可長可短,可悲壯可詼諧,音樂巨子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是那樣震懾人心,約翰·施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是那樣的唯美曲折。每一首經典的曲目都映射出藝術家當時的境遇與故事,我們唯有去靜靜聆聽和欣賞,每一個偉大作品背后,都是靈感與思緒的蘊含,音樂的世界也是同樣的道理,多聽多看多想,感受藝術家的作品魅力,讓耳朵也充滿記憶力,提高自己的藝術欣賞力,博采眾長。
3.3 加強鋼琴演奏指法聯系
就現代風格鋼琴作品的演奏手法而言,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打擊演奏手法;與弦樂手法相結合。首先,打擊演奏手法。這種演奏手法是把打擊樂的形式融入到鋼琴演奏中,鋼琴的音樂創作中融入了敲擊性的音響。這種技法不強調音高變化的表現,其中起著主導作用的是音響的節奏部分,重視的是節奏的特征。音樂意義范圍內的旋律以及和聲獨立存在時沒有任何意義,只有將其與猛烈的打擊節奏相配合,才能充分展現音樂的表現力,塑造出理想的音樂形象,而這些在預制鋼琴和音簇的發明中又有鮮明的體現。音簇是較為常規的一種演奏手法,有很多的演奏技巧,例如琴弦上的滑奏等。利用在鋼琴內放置物品來轉變共鳴方式的做法成為預制鋼琴,它強調了一種較為詩意化的表現。其次,與弦樂手法的結合。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種手法是對鍵盤演奏的一種顛覆。提出這個理念的是考威爾,由此,滑動音一詞隨即出現,并且,只有將其發展到鋼琴的內部才能真正實現。二十世紀,鋼琴演奏中對鋼琴琴弦的處理方式較為多樣化,例如刮奏或撥奏,它是以手指為載體,利用手指不同位置刮奏;琴弦上的拉奏,它是利用摩擦的方式來產生音響,摩擦的物體的琴弦和琴弓;再有就是琴弦上的啞音手法以及音質鋼琴等,都在現代風格鋼琴作品的演奏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讓學生學會視唱練耳,看著譜子邊彈邊唱出來,手腦并用,培養學生的協調能力,獨自完成一首曲子的演奏跟試唱整個過程。這是非常鍛煉人的一種能力。是整個鋼琴教學的亮點跟目標。
3.4 培養鋼琴伴奏的樂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音樂是每一個年輕人最喜愛的娛樂方式,那怎樣才能把喜歡的東西做到極致,這就需要教師的有效引導了。首先遵循由易到難,培養學生的伴奏水平,配以簡單的和聲,逐步建立起自彈自唱的意識來。其次,加大伴奏技術的訓練,如移調訓練,音色訓練等。最后是和聲的完善,也是鋼琴伴奏中最關鍵的環節,重點培養學生的和聲思維,即學生對聲音的想象力與和聲語匯的組織能力。
培養學生的鋼琴即興伴奏能力包括過硬的演奏技術、快速的視奏能力、扎實的理論基礎、良好的協作能力、創造性思維以及實踐經驗的積累。因此,在課程設置上面需要有所側重,在教學模式上需要靈活多變,以培養能力為主,激發興趣,勤動腦,多思考,加強對學生對鋼琴演奏樂感的理解和認識。
綜上所述,鋼琴演奏的目標是為了培養學生音樂素養,自彈自唱能力也是鋼琴教學中的重要任務,對學生的鋼琴樂感培養和音樂修養至關重要,本文對鋼琴演奏自彈自唱能力的培養進行了簡要分析,希望能夠為鋼琴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李娜.淺談鋼琴教學中學生鋼琴演奏能力的培養[J].華章,2011,(26):200.
[2]游藝.論鋼琴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彈自唱的能力[J].黃河之聲,2011,(22):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