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孜姑麗·塔西克
摘要:語言是人類交流的工具,幼兒若不能很好地理解語言和使用語言,那么在成長過程中就會遇到障礙。本文就基于當前的語言教學在幼兒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從實踐層面上針對幼兒教學語言的發展提出幾點方法,以供大家交流學習。
關鍵詞:幼兒教學;語言教學;常見問題;解決思路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000-01
語言是人類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人類最重要的思想形態,幼兒的成長都要依靠語言的發展和傳遞,如果幼兒不能正確地理解和使用語言,也很難在社會競爭中生活,幼兒語言的發展尚處于萌芽階段和使用的關鍵時期,只有幼兒具有一定的語言素質,才能正確地運用語言,才談得上全面發展的理想。
一、幼兒語言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落后。
如今,仍然有很多幼兒教師采用原有的語言教學方法,幼兒單純地依靠教師的書本灌輸來學習語言知識。幼兒教師沒有最佳的語言教育方法,幼兒又過分地依賴教師的知識灌輸,在這種被動的教育模式下,導致幼兒對語言知識的學習缺乏積極性,教師對教學也沒有高亢的情緒。傳統的教學方案已經無法滿足日益現代化的需要,它不但不能使幼兒完全掌握運用語言知識,也會漸漸地降低幼師的教學熱情。
(二)教學實踐與理論脫節。
在幼兒語言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講解枯燥的書本語言知識,由于幼兒的年齡比較小,幼兒無法將教師講解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換言之,幼兒教師講解的語言知識只能夠在課堂中運用,更何況教師對理論與實際結合的案例講解得很少,幼兒缺乏語言實踐,自主探索的能力也不強,致使幼兒的語言得不到最好的教育,導致幼兒在起跑線上進度緩慢,不利于今后幼兒的學習。
(三)教學目標不強。
很多幼兒教師只是為了教學而教學,在課堂上無法發揮主觀能動性,很少能夠創新語言教育方式,為幼兒教育注入新鮮的血液。由于幼兒教師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并不強,不能夠將語言與其他學科相互聯系、滲透和融合,導致不能夠將幼兒教育發展到最好,幼兒的語言運用能力也得不到提高。沒有鮮明的教學目標,不但教師感到迷茫,幼兒也難以在課堂上把握語言,更別談在生活中運用語言。因此,教師不應墨守成規,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
(四)家長的作用力。
幼兒家長對幼兒的要求越來越高,都希望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所以,對幼兒教師就施加壓力,導致教師在對幼兒進行語言教育時,片面要求幼兒的知識水平,卻忽略了幼兒口語表達的重要性。幼兒在家長和教師的雙重壓力下,無法全面地進行語言學習。幼兒在家長的殷殷期望下,自小難以獲得全面發展,對將來的學習路埋下了深深的隱患,故而,家長的作用力不可小覷。
二、幼兒課堂語言教學的策略思考
(一)創設寬松的語言運用情境。
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常常發現大量的語境因素主要是通過幼兒的模仿來學習的,讓孩子在一個什么樣的語言環境中,他將會學到相應的語言。例如,想讓孩子學普通話,應該讓孩子常常處于語言是普通話的環境中;想讓孩子學習的禮遇,就應讓他經常聽到有禮貌的話。
(二)讓幼兒學會傾聽。
傾聽是溝通的基礎,與人交談,如果連對方在講什么都不知道,那怎么去交談呢?所以我們應該讓幼兒先去學會傾聽。幼兒教育理論的研究成果表明,讓孩子們學會傾聽的最好辦法就是讓他們明白前因后果。聆聽是溝通的重要基礎,是與人交談重要手段之一,即使是幼兒自己在講什么都不知道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讓他多聽聽別的小伙伴是怎么說的,或許對幼兒的語言能力的提升有著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們應該讓孩子先去學習如何傾聽。學前教育理論研究表明,讓孩子學會傾聽是最好的方式,這能讓他們了解其原因和效果。
(三)選擇合適的內容。
在兒童的語言學習中,內容的選擇至關重要。教師應從兒童認知和生活經驗出發,廣而淺地選擇教育內容。比如,小班可選擇“我的家”“扮演爸爸、媽媽”“玩具展覽”;中班可選擇“能干的手”“有趣的書”;大班可選擇“生活中的數字現象”“錢幣”等。兒童的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而兒童語言的運用又是在實際的語言交流中實現的。因此,在幼兒園里,我們在選擇內容方面一定要適合幼兒,這樣才能讓他們有能力去嘗試“說”,讓他們的說話有所進步。
(四)讓幼兒“創造性”的去說。
教師可以運用色彩鮮艷的圖片、生動形象的課件讓幼兒觀察,讓他們根據看到的內容按一定的語言結構進行表達。如在戶外自由活動時,可以讓孩子們仔細看一看,找一找學校發生了什么變化;在指導幼兒觀察圖片或特設情景中人物的某個行為表現后,可以讓他們講講“誰在什么時間、地點干什么”。我們可以將具體的行為與說聯系起來,在做中誘發幼兒說的愿望,在說中進行語言表達的練習,使不同水平、不同能力的幼兒在可做的范圍內進行語言表達,從而鍛煉幼兒的分析、概括能力。
(五)用故事引導。
故事是小孩認識世界的一扇窗口,它豐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膽的夸張深深地吸引著幼兒,講故事是對幼兒進行教育和訓練的一種非常好的形式。不過還得根據幼兒的年齡來選擇適合其理解能力的故事。講完故事后,還得讓幼兒努力復述內容大意,這樣子既可以使學生增加記憶力,又可以增強語言表達能力,這對學生思維的完整性和嚴密性也是一種較好的訓練。
(六)讓幼兒多看書。
幼兒階段的記憶特點是無意記憶占優勢,年齡越小越明顯,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占優勢,幼兒有著極強的無意識的感知能力和學習能力。如果家長能經常帶孩子去書店或去圖書館走走看看,讓孩子多看看一些“小人書”,即使孩子看不懂,家長也可以幫他解釋。日積月累,潛移默化,這對提高幼兒的語言修養和今后的語言創作是極其有利的。
總之,幼兒在今后的發展是離不開語言的教育的,讓幼兒了解更多的語言,了解語言的魅力和精華,讓幼兒積極地參與到語言教育中主動地學習。只有學好語言和靈活運用好語言,在之后的學習中奠定堅實的基礎,讓教師和幼兒一起探索語言的美麗。
參考文獻:
[1]苗霞幼兒園集體語言教育活動中的常見問題及其解決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5,04.
[2]劉濤.幼兒語言教育常見問題及解決措施[J].考試周刊,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