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莉
中圖分類號:G886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07-040-01
摘 要 搏克(蒙古族摔跤)是我國古時出現較早的一項運動,也是蒙古族“那達慕”盛會上的核心項目。蒙古族是喜愛體育運動的民族,在蒙古搏克與射箭、賽馬稱作“男子三項競技”。不管是祭敖包,還是開“那達慕”運動會,搏克都是不可缺少的主項,是蒙古文化薈萃之精粹。本文主要從文獻資料和網絡視頻等方式來尋求資料,探討其社會文化價值和特點,為發展博客運動、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和現實研究。
關鍵詞 博客運動 社會文化價值
一、博客的起源與歷史發展
遠古時代為了生存人們必須學習格斗來強壯身體、圍捕野獸。之后搏克就作為各國搶奪土地、軍事訓練項目和選拔武士的科目。戰爭結束后,人們對物質生活滿足后就對文化精神的追求提高,搏克逐漸演變成休閑時的體育娛樂活動。在經過全民會、農運會、國際搏克邀請賽、鄂爾多斯國際那達慕大會國際蒙古搏克金腰帶爭霸賽、哈薩爾搏克聯賽、內蒙古全區搏克爭霸賽等大型比賽項目都在如火如荼的在草原上開展,讓這富有濃郁民族文化氣息進入人們的視野里,激發更多孩子學習搏克運動的,引入我國的傳統民族體育,更好地讓搏克項目走向世界的平臺,豐富傳統民族體育事業。
二、 搏克運動的社會文化價值
(一)搏克運動的比賽規則
搏克是自然界和社會競爭的必然產物,在吸收借鑒自然界和前人的基礎上而成,其歷史淵源可追溯到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時期。按傳統民族習慣,搏克編排賽程的編排需有名望的長輩編排數,多則編為512人或1024人,少則編為32人或64人。比賽統一單淘汰制,一跤定勝負。比賽前裁判員發令后,雙方握手致意,雙方交手時唱戰歌、跳戰舞出場,讓自己顯得有氣勢。之后各施展絆、甩、拉、撲等技巧以制其勝。比賽時不得抱腿、故意做危險動作。只能腳掌著地,其他膝蓋以上的任何部位著地即為失敗。搏克運動比賽規則簡易,不受體重、年齡、時間的限制。所以,搏克比賽更加具有觀賞性,能讓觀眾輕而易舉的觀看和分析比賽狀況,將觀眾都帶入比賽的氛圍中,具有普及性、娛樂性和觀賞性。
(二)搏克運動服飾文化
據古書記載搏克最初無具體、嚴格的著裝要求。多為裸體,都是赤手空拳,選手腰間系一腰帶,無多余設計和裝飾。現在的搏克有自己獨特服飾,不同的款式供選手挑選,但都是嚴格按照上身穿帆布或牛皮制成的緊身短袖背心的傳統要求制定,蒙古族稱其為“召格德”。下身穿較寬松的摔跤褲,外面套繡有花卉和動物圖案的套褲,腳蹬蒙古靴。勝者脖頸上套五色彩綢制成的“將嘎”。“將嘎”上的五色彩綢條是搏克手獲勝次數的象征,水平越高綢條越多。搏克在服的圖文設計和款式挑選是能按照選手想法設計,也讓每一位搏克選手身上的圖案風格各樣,不再是以前的單一設計。
(三)搏克運動的草原民族文化藝術
蒙古族是一個多才多藝,富有強烈民族色彩的民族,在搏克賽場上雙方交手時要高唱戰歌來提高自身氣勢,周圍的人以鼓奏樂助威、頌激勵的詞給他們加油助威,讓他們保持這樣激情悠揚的“烏日亞”贊歌聲中進行,激動的現場無不體現出濃厚的蒙族文化藝術氣息。當亞非四大文明古國的都在歷史滄海中相繼衰亡時,唯有中華民族文化一直保持它原本的模樣,留下了其他民族不可企及的光輝印記,博大精深的蒙族搏克文化就是現代草原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三、 搏克運動的精神文化價值
(一)搏克運動的體育精神
搏克因成吉思汗、馬背民族、那達慕盛會和遼闊草原而聞名,搏克是在戰勝大自然和自我的斗爭中傳承下來的一項富有挑戰的運動。每一個搏克手都是在斗爭中成長起來的,沒有永遠的勝利者。培養了不懼對手、敢于拼搏的意志品質,以及勝不驕、敗不餒的良好心態,都體現著公平競爭、不驕不餒、勇往直前的體育精神。搏克運動是富有最原始的力量的競技活動,在傳承、粗獷、高雅和角逐中體現出了帶有民族色彩的豪情和奮進;是受人們尊敬和傳誦的一群人,人們以此為拼搏進取,奮發向上的光輝榜樣。
(二)搏克運動的人文精神
搏克是蒙古族勇敢和力量的象征,它涵蓋著蒙古族豐富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哲學思想等各方面。它不僅保持著一貫的人人平等,重在參與的思想,也體現了人們團結友愛拼搏進取的精神。搏克比賽不區分體重、時間和年齡,就緊密貼近百姓的生活圈,充分體現出每一個人在比賽中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激烈的比賽始終貫穿于友誼、和諧和歡快的主線上,充分展示了人們追求共同平等、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這也成為草原文化的核心內涵。
四、搏克傳統體育項目走向國際
由于搏克洋溢著現代奧運精神,又充滿著獨特的地方民族文化色彩,有其獨特的魅力、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在國際上獨樹一幟、經久不衰。2014年在內蒙舉行的首屆國際蒙古搏克金腰帶爭霸賽取得出乎意料的熱烈反應,有來自蒙古國、美國、俄羅斯等128名選手參加,由此可以看出各國體育愛好者認識和喜愛這項運動的人是呈上升趨勢。這個項目有著走向國際的強勁動力,對于搏克運動邁向奧運會項目的可能性是看好的。這將不僅為中華各民族帶來更大的榮耀,大力弘揚民族傳統文化,還對積極發展民族傳統體育事業對現代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 趙敏.論蒙古族傳統體育——博克的草原文化特性及社會價值[c].中國會議.2014.
[2] 李.巴特爾.愿博克走向世界一來自廣袤草原的心聲[N].中國體育報.2003,12(23).[3] [3] 張運才.淺論中國古代摔跤運動的歷史文化價值[J].史學爭鳴.201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