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利均
應用多媒體技術是教學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教學中很多的學科都已經行動起來了,我們學校數學學科也不甘示弱,不過也有的老師認為:數學課堂上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需要不斷地引導、啟發、猜測、嘗試,因而數學的教學過程是生動的、靈活的、充滿激情的,恰恰這些用多媒體技術難以實現。但實踐給我的感受卻相反!使用多媒體技術,有著傳統的“黑板+粉筆”的教學方式所不具備的許多優點,而這些優點,使得它更適合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多、快、好、省”地實現教學目標。
應用多媒體技術教初中數學,筆者已經實踐了兩年多,想通過自己的體會,談談應用多媒體技術教數學的體驗和感受,以與大家交流。
一、由數學教學的特點談起
數學在它的長期發展中,形成了自己語言的特色:一是為了表達的簡潔、準確,它采用了符號語言;二是為了表達的形象、直觀,它采用了幾何語言。
正是由于數學語言的特色,使得數學教學過程無法靠單純的語言信息完整、準確地傳遞數學信息,這就決定了數學課堂教學的特點----需要“大量的寫”和“大量的畫”。例如,方差的計算,方程組的求解,畫二次函數的圖形,概率的研究,某個定理的證明……都要用一系列的公式和符號表達,這一切,不能僅說出來、讀出來,還必須要寫出來,要在黑板上一步一步的推演,才能表達準確。所以,數學課上需要“寫得多”。由于幾何語言直觀生動、富于啟發、易于想象,學生的思考離不開直觀,因此數學教學就更離不開直觀。數學教師常常用圖形來表達他的思想,數學中的好多事實、好多思想、好多關系,離開圖形幾孚無法表達,也可以說,數學教師離開圖形便說話困難。用圖形表達思想是數學的特色,因而數學課上要“畫得多”。
在傳統的“黑板+粉筆”式的教學方法中,上面談到的這些都要靠“現場手工制作”,速度是有限的。所以課堂上內容呈現速度慢、效率低,質量差,一直是困繞數學教學的一大難題。
二、采用多媒體技術,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設計教學過程
傳統的教學過程是“預先構思、現場制作”,即教師通過對教學內容、目的、要求的理解,先設計出一個教學方案,到課堂上再經過現場發揮,把這一方案體現出來。但在實際教學中,往往由于各種原因,使這種現場發揮不如預先設計的那樣理想,也時常出現備課時那充滿激情的思維過程,在課堂上得不到再現,或由于受到各種隨機因素干擾而影響了正常發揮……
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設計教學過程,既能“預先構思”、也能“預先制作”。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設想教學過程;設想課堂上會出現的問題;設想學生在理解上可能出現的困惑。面對這些應該怎樣引導、怎樣啟發、怎樣循循善誘;怎樣與學生交流、怎樣“挑”起一場“爭論”;對某種問題的表達怎樣充滿激情;對某種問題的“發現”怎樣流露出激動等等。這一切都可以編排到課件里面去,并且設計出一個盡量完美的教學過程,只要還沒走進課堂,隨時可以改進,隨時可以充實,直至感到滿意為止。這個“滿意”的多媒體課件,就是課堂上要呈現的。由于是“預先制作”好了的,避免了“現場制作”可能導致的失誤,可以取得比傳統課堂上現場制作更好的效果。
三、采用多媒體技術,使教學內容呈現快、質量高
前面已經提到,符號語言與幾何語言是數學的特色語言。數學教師在課堂上要不停地寫、不停地畫,板書中通篇是公式和圖形,這需要占用大量的時間,有時老師畫了好長時間才完成的一個圖形,或用了好長時間才寫出的一竄式子,學生可能一目了然,然而費了力又費了時。
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教學內容呈現的速度快、質量高,因為教師可以把想要呈現的都預先設計好、制作好,即省了課堂現場“制作”的時間,同時呈現給學生的“板書”既是工整的、規范的、清晰的又是生動的,且閱讀性很強。
四、采用多媒體技術,更適合于“動畫”表達思想
數學教師都知道自從笛卡爾引進了坐標系,運動進入了數學,數學思維中充滿了運動過程,好多概念表達的就是一種動態的觀念。例如,點的軌跡,二次函授圖象的平移等,講述這些動態過程的知識,需要用“動畫”來表示。“運動和變化的圖象”要靠在黑板上“畫”出來,則是很難的!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能使用一幅幅靜態圖形來引導學生們去想象。采用多媒體技術,就能實現對動態過程的描述,無論哪種形式的“動態”都可以用動畫來表達,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直觀、明顯和自然。
五、采用多媒體技術,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我們看來,創造性思維的基本形式就是猜測,而歸納和類比就是猜測的邏輯,觀察則是歸納和類比的基礎。觀察、歸納、類比又都是和形象思維或直觀思維密不可分的。數學課堂依賴直觀是很重要的,因為直觀具有很真實的感受,所以直觀一直是數學教師靈感的重要源泉。而多媒體技術的“多媒體”的優點為培養學生的直觀思維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難點在于:①新概念的引入;②定理的發現;③定理證明思路的發現,而這三個難點又正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最佳時機。為此,教師要模擬一個探索過程,并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猜測和嘗試。采用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實現這個過程,而且可以做得更好。教師可以把要模擬的探索過程都預先設計好、制作好,事先編排出每一個步驟,每一個提示框、說明框、圖形動畫的出現時機、順序、方式等等。在課堂上,要模擬的探索過程,可以在教師的控制下一步一步地出現,所設計的提示、誘導、啟發、可以用動態的、多方式的、引人注目的形式展現。多媒體技術產生的直觀、形象、生動的效果,使它們一出現便能吸引住學生,使學生們不斷的獲得啟發、不斷的去猜測、并不斷的去嘗試,還可以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并對學生的各種疑問、提問做出現場反應。而這一切都是用傳統的教學手段難以實現的。
六、采用多媒體技術,使講授內容更有利于學生的掌握和記憶
教師可以把公式、警示、注意、評述等,以醒目的形式標注出來,有利于學生的掌握和記憶。由于講授的內容呈現快,使課堂上有了充裕的時間,教師便可以在課首先介紹本節課的任務、目的、教學過程的流程等,相當于一個“導游圖”,使學生一開始就對本節課有一個個概觀;在課尾加一個總結,將主要概念、公式內容之間的邏輯聯系等,竄成鏈、織成網,提綱挈領,使學生對內容有更完整的掌握,等等。
七、采用多媒體技術,是“傳統”與“現代”的結合
我們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過程,教師在課堂上要模擬一個創造性的過程,要不斷啟發、引導,同時也要針對學生的反應做出現場反應。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是面對面、心靈對心靈。因而數學多媒體課件,不可能像其它學科那樣做VCD。數學課的教學,永遠都需要教師“現場配音”、“現場控制”和“現場反應”。所以,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數學教學,其教學思想仍然是“傳統”的,但在思想表達的方式和手段上是“現代”的,因而它是傳統與現代的結合。
總之,多媒體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有著太多的優勢。在數學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實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受,愿大家快快體驗和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