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歡
摘要:當前的教育是全面創新的教育,實施創新教育是時代的呼喚,創新教育需要滲透到各學科之中。語文學科也毫不例外,并且只有對本學科不斷創新,不斷注入活水,它才有發展前途。因此,把創新教育巧妙、有機地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并為語文學科教學服務就顯得至關重要。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語文;創新教育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時代的要求。教學過程中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尤為重要,將創新教育應用于中學語文教學中,可以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鍛煉發散思維的能力,激發創新能力。教師應解放思想,積極進行探索和創新,努力使語文教學成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廣闊天地。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諾貝爾獎獲得者朱棣文曾說過:“要想在科學上取得成就,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用與別人不同的思維方式,別人忽略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創新思維具有獨立的知識結構,積極的求異性,創造性的觀察、想象力。這些不僅能激發學生思維潛在的創新求異思維,保證他們正確分析解決問題,并將它遷移到學習、生活的全過程中去,更是學生具備求異的創新心理品質的前提及物質條件。只有具備了創新意識,才會形成創新能力。因此,新課標下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一、以生為本,注重培養創新能力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是教學生如何回答問題,往往是以學生沒有問題了作為這節課的圓滿結束,卻很少教學生如何提問。所以我們的學生大都迷信書本、迷信老師、對問題不敏感,缺乏科學的懷疑態度和探索精神。顯而易見,這樣的教學很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所以,必須確立學生在教學活動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要由“滿堂灌”的單一教學方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發現學習、交互學習、合作學習等開放式的教學方式轉變;由偏重“千人一面,萬人一書”的共性教育,向重視學生個性潛能的發揮和發展轉變;由注重知識傳授向重視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轉變;由傳統的接受性課程模式向反思性課程模式轉變。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滿足不同個體發展需要,培養每個人的創新能力。
二、改進教學手段,融入創新教育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現在電腦真實地走進了我們的課堂,它幾乎可以無所不包,無所不容,于是單調的課堂一下子變得有趣了,學生們走進了多媒體教室,嘗到了課件教學的甜頭,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五彩的畫面神秘的背景亮麗的色彩奇妙的變幻清晰的知識結構圖出其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學生極大極濃的興趣,進而激發他們探求知識與創新的欲望當然首先要教師本身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有創新的課堂,把學生培養成喜愛創新樂于創新勇于創新的一代新人創新教育是時代提出的課題,語文教學需要創新教育為它注入活力,讓它更加正確健康文明當然,創新教育這一課題,也離不開語文教學這一龐大的載體,只有把創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語文教學,并從某種程度上指導語文教學,才能推進語文教學整體改革,提高素質教育水平。
三、激發興趣,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十分重要。為此,應引導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其思考的欲望。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科學思考的方法,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比如學習《醉翁亭記》一文時,為了開發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課上不是以教師講解為主,而讓學生配合古典音樂來大聲誦讀,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想象描述出歐陽修所要表達的內容,學生對歐陽修的內心展開了大膽的猜測,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有了深刻的理解。
四、挖掘內容,鍛煉學生發散思維
義務教育階段初中語文課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頗豐,內容上有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科學美;形式上則有結構美、節奏美、語言美。所以教師可以用適當的問題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去欣賞、體味這些名篇,使學生獲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華;使學生的創新不僅僅局限在課文內容上,而且可以拓寬到課文的深處。
五、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給學生提供發展創新能力的空間
傳統的教學采取引導、自學反饋的形式進行,學生按照老師預定的格子走,課上只是少數的學生在老師的牽引下和老師表演。這樣的教學影響了大多數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沒有充分的機會去思考交流,思維的創造性得不到應有的發揮。特別是大多數中下等學生更得不到交流的機會,成了旁聽者。因而在師生交流的同時,要特別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學生在與同伴的交流中學會表達,學會傾聽與評價,學會展示自己,從而在體驗中主動發展。長此下去,學生能力會得到充分發揮,這樣就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初中語文教育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這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時代賦予的責任。語文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惑和問題,只要我們有創新的意識,面對這種機遇與挑戰,把培養“創造種子”作為我們的神圣使命,我國的語文教學就會創造一片蔚藍的天空。作為青年教師首先應適應課改,敢于自己創造新的教學方法,真正做到教學相長,只要每位語文教師都能告別傳統的授課模式,勇于創新,開拓進取,把創新教育如何巧妙地有機地融入語文教學,并從某種程度上指導語文教學,才能推進語文的教學的整體的改革,從而培養出綜合素質較高的綜合性人才。
參考文獻
[1] 陳青芳.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貴州教育.2005(12).
[2] 付橋生.淺談新課標下初中語文教學的創新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