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凱
【摘要】傳統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教學存在著教師重知識灌輸輕能力培養、教學內容與學生專業學習相脫節、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嚴重制約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如何緊跟計算機技術發展,并結合中職學生的個性特點及專業學習來改進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中職計算機教師亟須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計算機;課堂教學;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特征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點是看學生“是否愿意學,主動學,以及怎么學,會不會學,效果怎么樣”。那么,怎樣提高計算機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營造民主、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是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理念,它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關鍵所在。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創設和諧的教學情境,讓課堂能夠活起來,讓學生也能夠在和諧的氛圍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課堂上的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討論、相互補充的氣氛極濃,給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學生們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能力,輕松愉快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在言語實踐中學習語言,在積極思維中發展思維,在交流表達中提高表達能力。教師的平等參與不僅加大了師生間的親和度,而且對學習重點有效地進行點撥和引導,增加了學生的學習深度和廣度。
二、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觀點認為:“學習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的”。情境,對于學生主動探索和知識建構有重要的作用。教學時從學生的專業特點出發,創設貼近學生專業學習和未來工作崗位要求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企業真實的工作任務進行學習,不但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例如:在學習Excel的“公式與函數”時,筆者創設了“一汽大眾公司2013年度銷售統計”的教學情景,教師給出了一汽大眾公司2013年度各車型每個月的銷量,讓學生計算各車型的年度銷量、所有車型的總銷量以及各車型年度銷量占總銷量的百分比。這個真實的任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們不但認真完成了教師布置的任務,還自覺地對這些銷售數據進行探究,例如有些學生利用RANK函數對某一車型各個月的銷量進行排名,以便分析哪些時間是銷售旺季,哪些時間是銷售淡季。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進行了大量重復而不枯燥的操作,在不知不覺間提高了操作能力。
教學實踐表明:創設真實的、有意義的和有挑戰性的教學情境,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
三、踐行新的教學理念,發展創新教學精神
計算機教學的方法與理念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根據計算機水平以及計算機應用層次而發生對應的變化。在新時期的教學熱潮中,教學改革是我國教學體系改革的集中點。但是,其關注的主要是普通教育,雖然國家也向公眾表明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但是這并沒有改變社會對職業教育存在的偏見。當前,計算機教學改革公眾正改變著中職計算機傳統教學,隨著改革的持續深入,部分新的教學設施和方法被引進,人們對計算機的認識不再只是科幻、神秘、呆板,計算機課程也可以變得非常可親近。中職學校辦學過程中面臨這人力基礎、環境基礎差的問題,更應該采用創新型的教學方式走在教學改革的前列。
四、與企業合作,重視學生實踐能力
現在的中職計算機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結構,是非常不明智的。中職計算機教育主要是培養能熟練操作計算機并能使用計算機的人才。有的是計算機維修,有的是計算機操作,計算機辦公,這些知識的學習更重視的是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真正的會操作計算機和利用計算機才是王道。如果只是能對計算機理論知識夸夸其談,或是能應付理論考試的,那不是計算機專業學習的目的,也不是計算機要培養的人才。所以結合本專業特點,學校要加強校企合作,本著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原則,推進中職計算機教育與企業發展有機結合,重新調整理論教學和上機實踐的比重,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五、激勵學生個性發展,增強學生創新積極性
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完成規定的教學內容,對于創新很少涉及。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普通的課堂教學可能就很難完成。但計算機為我們教學工作的開展創在了良好的平臺,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個人需求,選擇利用相應的渠道及技術來確保某一任務的順利完成。就像是,在計算機圖片處理的學習中,可以讓學生用自身所喜歡的圖片進行練習,這樣一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就得到充分保障,有利于教學目標的最終達成。
六、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任務驅動”型教學方法。因為教學方法直接決定于教學任務,而教學任務又決定于所建立的教學培養目標。而中職學校是以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額為諸侯,所以中職學校的計算機教師在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傳授計算機知識,而且還要強調計算機應用能力,而且還要將提高中職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教學思想滲透到各個教學環節中。“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就是架構于這種思想基礎之上的一種教學方法,其主要目的不是讓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讓學生理解計算機只適合內部建構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而教師只是作為指導者參與到知識的建構當中,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傳授者、輸入者。這使得計算機教學方式從傳統的“由外而內”注入方式變成了“由內而外”的自主吸收,使得教學效果明顯增加。例如,在Word的相關知識教學過程中,較適合可以將教學任務設定為“報刊設計操作”、“畢業生自薦表的制作”兩個方面。由于這兩個話題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十分貼近,而且兩個內容都涵蓋了Word中的文字設置、段落設置、表格制作、圖文混編等知識點。這種方式不但使得學生有興趣接受任務,而且能夠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到知識,而且使得學習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綜上所述,社會進步及教育觀念的轉變,對于中職教育提出了跟高的要求,從當前的情況來看,中職計算機教學中還有許多問題有待探索、研究、實施,因此作為中職教師,必須要結合現有的教育形勢及實際的教學開展情況,深入分析當前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可行的措施予以應對,確保教育水平的提升,這樣一來就一定能夠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中職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