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發達工業社會,在技術高速發展中逐步異化為“單向度”社會。馬爾庫塞認為極權主義社會在滿足人們物質需求的同時,消除了人們對現行社會的反抗,用技術的合理性代替了社會的不合理性,使現代人全面異化成“單向度”的人。本文從單向度理論的提出和表現出發,著重探討了該理論對現代化進程中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馬爾庫塞;單向度;現實意義
一、“單向度”的提出
在發達工業社會里,伴隨著文化工業的出現,無論政治、經濟還是藝術、哲學都表現出同一性。馬爾庫塞在《單向度的人》一書中,針對這種全面異化現象,提出了“單向度”理論。
馬爾庫塞認為,伴隨發達工業社會的科學發展和技術進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時,個人對現行社會制度的反抗也得到了協調。正如書中所寫,“掌握了科學和技術的工業社會之所以組織起來,是為了更有效地統治人和自然,是為了更有效地利用其資源”,技術合理性代替了社會不合理性,資本主義為了統治需要,通過物質手段,制造并滿足人們的“虛假需要”——資本主義利益集團為了自身利益,通過大眾傳媒以及所控制的技術或權力系統將自身需求強加于社會大眾,使“虛假需要”轉變為“真正需要”——追求自我的需要,消除了社會生活和私人生活的區別,使得人人都按照社會整體主張來塑造自己,喪失了批判和反抗意識,從資本主義前一階段的“雙向度”轉變為“單向度”,淪為“資本主義統治的奴隸”,整個社會最終實現了全面異化。
二、“單向度”的表現
單向度的人,是被社會馴化的人,失去了個性和對社會的反抗,剩下的只是對現存制度的無意識的肯定,不再有能力去想象異于現實生活的另一種生活。這也正是單向度社會極權主義特征的集中表現。資本主義前一階段里,人們從未停止對自由的追求,而在發達工業社會里,人們沉醉于“被奴役”狀態,間接的促成了這種單向度新興極權主義社會。
1、政治領域的極權主義
在傳統極權主義社會,統治階級實行控制的工具是法律、監獄、警察等,而新型極權主義社會中,實行控制的工具是技術,是電視、廣播、互聯網等新聞傳播媒體,利用這種“潤物細無聲”卻又具有強制性的方式,使一切矛盾和反抗都變得不可能。實現了政治對立面的一體化,消除了危害該社會繼續存在的政治派別。
2、思想文化的單面性
辯證邏輯思維中,話語是在雙向度中發展的,而極權主義社會中,技術合理性擊敗了否定性思維,肯定性思維取而代之,思想不再超越既有框架,實證主義和分析哲學流行起來。同時,機械化批量生產著工業文明,高雅藝術大眾化,無論身份尊卑都能享受同樣的音樂、時裝、電視節目,不論是梵高的《向日葵》還是蒙克的《尖叫》都能成為任何一個人的客廳裝飾畫。以往那種在自由和平等名義下提出抗議的生活基礎在“分享制度的好處”之下不復存在,一切的不合理都變得合理。
三、“單向度”的現實意義
通過馬爾庫塞對發達工業社會“單向度”的批判,讓我們看到了隱藏在虛假繁榮背后的畸形社會以及異化的現代人。人們的反叛性和遵循內心的真正需求隨著大眾媒體的信息傳播逐漸消失,卻在潛移默化中遵循大眾傳媒的宣傳來消費、娛樂和生活。隨著社會的進步,物質需求不斷得到滿足,使我們沉溺在“虛假的滿足感”中。例如,社交媒體出現以后,人們開始在社交媒體上看到各種假象——被PS和濾鏡制作出的照片,標榜著社會主流中男人女人最美的樣子。一瞬間,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那樣才是完美的,在這種媒體宣傳造成的群體壓力和趨同心理之下,開始按著照片來“雕刻”自己。在這種環境氛圍下,“單向度”理論顯示出了它強大的批判和指導作用。
1、有選擇的面對大眾宣傳
單向度的社會,異質淹沒在同質中,人的自覺的個性消失,感情和思想朝著某個特定的方向發展。馬爾庫塞認為,大眾在“分享制度的好處”之下,徹底失去了自我,即使在馬克思主義學說中最具革命性的無產階級也在“和老板享受同樣的電視節目,漫游同樣的風景勝地”時,失去了抗議的內心和欲望。現代人在面對無孔不入的大眾傳媒宣傳時,要具有批判精神,堅守自己的價值觀,有選擇的去接觸,不要游走在無意識的邊緣,成為人云亦云的“烏合之眾”。
2、注重自我的全面發展
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只有從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來,才能渴望追求更高級的、社會化程度更高的需要。發達工業社會中,人們的物質需求得到了極大滿足,但精神需求是空虛的。21世紀中國實現了全面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質的飛躍,在面對豐富的物質資源時,不應被安逸的物質生活所俘虜,不應讓膨脹的物質欲望阻擋了追求精神富足的腳步,要注重素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全面發展。
3、注重人文關懷,實現和諧相處
馬爾庫塞指出,人的本質是愛欲,它不等同于性欲,而是對性欲的擴張和質的提高,表現了人對社會和自由的追求與渴望。現代社會文明壓制了人的本質,即使物質匱乏的境況已不存在,但這種壓制卻沒有消失,人的本質也沒有得到解放。發達工業社會實現了物質滿足,精神生活卻是痛苦的。為此,他提出了“愛欲解放”,勞動是最基本的愛欲活動,勞動具有社會性,勞動創造了人本身也創造了社會,所以在自我解放過程中,要注重人文關懷,實現與他人、自然和社會的和諧相處。
【參考文獻】
[1] [美]赫伯特·馬爾庫塞. 單向度的人:發達工業社會意識形態研究[M]. 劉繼, 譯. 上海: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8.
[2] 高振強. 馬爾庫塞“愛欲解放論”評析[J].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0(1): 76-78.
【作者簡介】
牛任重(1990—),男,山東聊城人,長春理工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新聞與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