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紅
【摘要】針對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本文以英語專業為研究對象,創新過去那種無法適應市場需要的單一外語專業和基礎技能的人才培養方向,探討研究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實行個性教育,以期提高英語專業畢業生和英語教師的核心競爭力,再現英語學科魅力。
【關鍵詞】英語專業 人才培養 創新創業
英語教育不是自我封閉的學科和課程,它不僅遵循內部二語習得或外語教學的規律,而且需要不斷調整教學內容,且與國家的對外政策和經濟建設息息相關,不同時期,不同背景下外語教育的目的和宗旨也不一樣。
一、問題的提出
1.英語專業畢業生就業問題。近些年,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使更多的學生能夠進入大學校園學習,但大學生數量的迅速增加,直接導致畢業時就業壓力加大。對英語專業學生來說,更是出現供大于求和產銷不對路的現象,由于各大高校都設有英語專業,而且又逐年擴招,英語專業學生的數量迅速增加,導致就業情況更加嚴峻。同時,隨著英語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各種英語培訓機構的發展壯大,越來越多的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以及其他社會人員都能夠較熟練地應用英語。此外,還有許多海外留學者的不斷歸來,英語就業市場的壓力變得越來越大。
再者,由于英語功能發生轉變:外語己經不只是作為單一的專業而學習,而是作為一種工具被應用。而英語專業畢業生專業知識面狹窄,學生缺少其他方面的知識與技能,因而不能滿足整個社會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使之與市場需求脫節。
2.英語學科的存亡問題。早在1997年,《外語專業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北方課題組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的139個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外語技能基本滿意,但由于盲目擴招,人才市場供求規律擾亂,培養質量下降;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技能的強化和職業語言日益呈現專業性、技術性、情景性等原因,用人單位對其整體知識結構和研究能力的評價相對較低,其結論是畢業生單一的外語模式已經不適應將來工作的需要。針對英語專業的漸漸萎縮,招生規模日趨減少,后來甚至有專家大膽指出英語和計算機這類專業將會消失,現在看來這不是危言聳聽,危機已然出現。
3.英語專業教師的職業規劃問題。伴隨著英語專業畢業生的艱難困境,英語學科的尷尬處境,英語教師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近年來,英語專業招生規模日趨減少,班級數目急劇下降,這就意味著原來龐大的英語專業師資隊伍急需“瘦身”,而且高學歷高水平的海歸留學者日益增多,該領域已經在某些高等院校執行優勝劣汰的市場淘汰機制。
二、 問題的解決方法
1.提高思想認識。21世紀經濟全球化方興未艾,我國的國際交流和貿易日益頻繁,對外語類人才的需求也逐年俱增。在這良好的英語需求大環境下,我們也應該看到與英語專業相關的問題——學生就業壓力與日俱增、英語專業教師面臨下崗,英語學科岌岌可危。追根溯源,我們應順應創新創業應用型大學發展需求,轉變思想觀念,去除傳統且已陳舊的外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變以教授英語技能為教學目的和內容的現狀,杜絕閉門造車。為此,英語專業只有與其他職業或專業融合起來,并培養英語專業學生的創業能力和創新意識,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和擇業觀念,才能適應新時代對人才的需求。因此,他們既需是專于英語,又需是通于其他學科。這就是社會所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2.注重個性教育。為了避免第一部分提到的供大于求和產銷不對路情況,英語專業學生應該適應社會發展,與時俱進。英國文化委員會于1994年至1995年進行的一項名為“English 2000”的大型問卷調查在關于英語學習部分,調查結果顯示,將來英語學習的一個重大變化將是英語類學生不再單單學習英語,而是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這樣可以避免學生知識面過于狹窄的現象。
北方課題組的研究足以表明:當前,社會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要求在不斷提高,既關注英語運用能力,又注重其他專業知識水平。為了培養適合市場的有用人才,學校在培養學生時就得英語能力與專業知識并重。比如說英語專業的學生可以在學習英語的同時,再學一門別的專業。學科的交叉有助于學生把英語和其他專業知識結合起來,使得他們能創造性地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以開展個性化教育為基礎,充分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積極探索有利于充分發揮每個學生創造個性并使之自由正確發展的教育方式方法,探索有利于充分提高每個學生創造力和創業能力的教育方式方法。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在引導學生形成健全個性人格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3.培養師資隊伍。正如上文所言,英語教師正面臨著失去多年從事的英語教學崗位的危險,但是巨大的挑戰也意味著潛在的機遇。事實上,根據“English 2000”問卷上關于英語的世界地位和使用方面的數據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在未來50年內,英語的世界地位只會加強,不會削弱。經濟全球化使英語已經成為一門被世界所擁有的國際語言。以此為前提,在社會、學院及學科的壓力和推動下,英語教師即可乘風破浪,修改原有的職業規劃,實行專業轉型,成就自己為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打造核心競爭力。
4.改革課程體系。基于觀念的轉變,注重個性教育,以一個優秀的“雙師型”英語教師團隊為保障,改革現有的課程體系。一方面增設大學生心理健康、大學生就業指導和創業起步等課程,培養大學生綜合能力與素質;另一方面,調整英語技能課的課時,并用于其他專業課的學習。
參考文獻:
[1]蔡基剛.中國大學英語教學路在何方[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
[2]劉潤清.英語教育研究[M].北京:外國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