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芹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興起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美國,在短時間內受到世界各國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并將其應用到教學實踐中,我國是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引入的這種教學方法,在廣大教育工作者積極的實踐探索中,該教育方法在我國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本文從小組合作學習的含義和特點出發,探究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以及如何在教學實踐中有效地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方法。
【關鍵詞】初中英語 小組合作 應用
引言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時代背景下,教育工作者探索出的一種新型的教學策略,它的教學流程是教師在課前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生特點將班級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然后根據教師設置的教學任務,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開展學習活動,使小組每一個成員都有發揮自身優勢的空間。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特征
小組合作學習最主要特征就是利用集體的智慧解決學習中的問題。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深入,合作共贏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小組合作學習正是這一理念在教育領域的延伸,學生在教育過程中感受集體的力量,并能夠順利地融入集體之中,同時學生在小組成員分工協作、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的過程中建立和諧、良性的人際關系,并讓學生在集體中實現個人價值,這對其在未來走向社會時堅持團結協作的精神有重要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的第二個特征就是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利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小組的交流討論中,并鼓勵其在探討中培養其自主意識、自主能力和自主習慣,讓學生在思想的碰撞中成為一個具有主體性人格的人。同時學生在自主交流的過程中也能夠營造一個平等、寬松的學習氛圍,這樣人人都有發言機會,每個人的想法都被重視的教學環境,無疑會激發學生的進取意識、創造意識和競爭意識。
二、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1.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仍占據主導地位。當前一些初中英語教師太注重向學生灌輸知識,而忽視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獨立思考的意識,以及大膽運用語言的創新能力.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被形象地稱作“填鴨式”。而學生長期受這種教學模式的制約而導致機械的、被動的學習,也就是說,學生也許會記住大量的英語、詞匯、語法,但是卻無法靈活地運用。
2.初中生對英語學習缺乏足夠的認識。由于英語與漢語之間的差異使得一些初中生在英語學習中不斷受挫,進而產生消極的態度,甚至放棄學習,還有一些同學認為只要自己不出國,不當英語翻譯,就沒有學習英語的必要,這些錯誤的認識在初中生群體中不在少數,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學習興趣,任何英語內容在這些學生面前都會變得枯燥無味。
3.教學的應試色彩嚴重。雖然素質教育已經實施多年,但是我國教育的應試模式還沒有發生根本的改變,而這也是阻礙我國廣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探索新思路的主要原因,在應試教育的框架下,任何沒有成績的教學方法都會被視為無效。
三、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的小組合作學習
既然是小組合作學習,那么科學分組就是開展教學中最重要的一步,目前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主要有兩種分組教學法:一種是異質就近組合法,一種是任務驅動組合法。
1.異質就近組合法。這種教學方法操作比較簡單,具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特點,即雖然小組成員之間在知識結構、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但是小組在和合作過程中卻有著共同的目標。例如在關于“美國”的學習過程中,某教師將教學任務布置給班級的六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不同的話題,有的負責“美國的歷史”,有的負責“美國的文化”,有的負責“美國的地理”等,小組得到任務后,組員們先討論設計,然后便開始分頭搜集資料,通過多種途徑完成任務,最后在綜合匯報階段,小組各顯神通,有的將搜集來的資料編成情景對話,有的設計成匯報論文,有的則變成了短片,而通過豐富的實踐活動,每個學生的運用英語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2.任務驅動組合法。這種方法操作起來比較復雜,教師根據對學生的了解,利用一項任務或者一個實際問題將具有相同興趣愛好或相同學習能力的學生組合在一起,并通過投票選出小組長,小組長負責協調組員之間的關系,引導組間討論方向,匯總小組意見,并完成任務結果匯報。這種學習小組要比異質就近組合成的小組要嚴密,各小組在任務的驅動下,討論、分析,從而得出的結果也比較嚴謹,比較有針對性。
四、結論
現代教育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同時強調學生利用生活中的經歷、經驗和體驗,來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初中正是學生打基礎的階段,英語教師在這一時期要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調動每一個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并讓其在主動參與中深入思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體驗中享受學習英語的樂趣。
參考文獻:
[1]鄒彩苗.合作共贏,誰與爭鋒——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廣東科技,2012,13:26-28.
[2]鄭璐.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學周刊,2016,08:108.
[3]葉心靈.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英語小組合作學習實踐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5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