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青島市跨境人民幣結算試點以來,取得了顯著成效,為涉外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未來發展存在巨大潛力。同時青島市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仍存在以下問題:結構性失衡;貨幣選擇權較弱,對方企業對人民幣接受程度不高;金融服務支持不到位;普遍面臨宏觀約束等。提出了青島市有效利用跨境人民幣結算的路徑選擇和對策措施:加快提升對外貿易競爭力;深入推進國際貿易中心城市和區域金融中心建設;充分發揮地緣優勢;政府部門之間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和協同管理機制;強化重點引導,發揮示范帶動效應;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
關鍵詞:跨境業務;人民幣結算;青島市
中圖分類號:F8326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283(2016)06-0108-04
一、青島市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的開展情況
(一)發展概況
2010年6月山東省作為我國第二批試點地區正式啟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同期青島市開始辦理該項業務。啟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以來,青島市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呈現爆發式增長,截至2015年6月末,有3000多家企業參與該項業務,涉及境外國家和地區一百多個,累計業務量達462508億元,結算金額占全市國際收支結算金額的15%,占山東省總業務量的1/3,在第二批試點的四個計劃單列市中列第一位。涉及的業務品種廣泛,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資本項下的直接投資、貿易融資、對外負債和對外擔保等各種國際經濟交易。全市38家具備國際結算資格的銀行機構均具備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資格,提供該服務的支行級銀行機構達二百多家,遍及全市六區四市。目前,人民幣已成為青島市對外貿易和投資的第二大結算貨幣,跨境人民幣業務進入穩健可持續發展階段(見表1)。
(二)對企業調研情況
筆者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對青島市近百家外經貿企業進行調研,了解企業參與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的情況。期間共發放調查問卷100份,回收85份,其中有效問卷78份。在調研企業中近九成為民營企業,主要從事一般貿易出口,境外客戶涉及美國、歐洲、日本等多個國家和地區(見表2)。
在所調研企業中僅有3家表示不愿采用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其他75家企業均愿意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采用人民幣結算,并且有14家已參與了該項業務,占調研企業的18%。與全市跨境人民幣結算進口遠大于出口的情況不同,在開展跨境人民幣結算的14家企業中,有一半是出口結算為主,主要是人民幣接受程度較高的東盟、西亞、香港、韓國等國家和地區(見表3)。國際貿易傳統習慣、對政策不了解以及外商接受程度不高成為制約大多數企業運用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的主要因素。
(三)業務特點
1業務量增長迅猛,占跨境收支的比重不斷提高
青島市跨境人民幣結算量逐年增加,呈現跨越式發展,結算量占全市同期國際收支比重由不到5%上升至2015年上半年的15%。涉及企業數由最初的46家,發展到目前的三千多家,反映出跨境人民幣結算順應市場發展需求,得到境內外企業的認可。
2業務類型不斷豐富,涉外地區不斷擴大
青島市辦理的跨境人民幣結算涉及國際收支下多個項目,覆蓋所有經常項目和跨境投融資等部分資本項目共40余小項,業務類型既包含傳統的國際結算方式如匯款、信用證、保函等,也涉及其他貿易融資領域的多個產品,境外涉及的國家和地區遍布世界各地,達一百多個。
3進口和轉口貿易結算量占比重較大
現階段,青島對外經濟貿易交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主要分為三個方面:貨物貿易結算、服務貿易及其他非貿易結算和資本賬戶投融資結算。從發展情況來看,貨物貿易結算占比位居各類業務的首位,包含轉口貿易在內的跨境服務貿易及其他項目位居第二,資本項目結算相對較低。
在貨物貿易結算中,進口明顯大于出口。2012年9月前,青島市累計辦理貨物貿易人民幣進口業務1386筆,金額60262億元,出口業務1338筆,金額561億元,進口為出口的十倍多。2013年,貨物貿易人民幣出口結算金額9442億元,進口結算金額51313億元,收付比為1:54。2014年1—7月,出口12033億元,進口53374億元,收付比為1:24。以人民幣進口的產品主要集中在鐵礦石、原油、燃料油等大宗商品,至2014年一季度達530億元,占進口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總金額的40%,占該類商品全部進口金額的54%。
在業務量第二位的跨境服務貿易及其他項目中,絕大部分交易來自于轉口貿易,以2013年為例,該年度跨境服務貿易及其他經常項目結算金額為59334億元,其中轉口貿易為5577億元,占比達94%。
4涉外地區和參與企業相對集中
從境外結算區域來看,主要集中在香港、新加坡、伊朗、韓國、委內瑞拉、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和地區,新興市場需求顯現。以2013年前10個月為例,與青島發生跨境人民幣業務的境外國家和地區共計96個,其中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占比合計7809%。從參與企業來看,少數企業結算量占比較大。據統計,2013年1—10月,青島市共計1090家企業開展了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業務占比超過1%的企業共計29家,業務金額合計61336億元,占全部業務量的6231%,另外1061家企業業務量占比僅為1/3。
5跨境人民幣創新產品多樣,信用證結算占比較大
跨境人民幣業務包括進出口貨物貿易項下的電匯、即(遠)期信用證、貿易融資業務、服務貿易的收付款和轉口貿易業務,投融資項下的境內外雙向投資、擔保、信貸業務等。從結算方式看,人民幣信用證結算占比較大,超過50%,尤其是基于人民幣信用證的融資產品被廣泛應用。
二、青島市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的運行效果和存在問題
(一)運行效果
1.跨境人民幣結算為青島市外經貿企業帶來切實效益
(1)規避匯率風險,減少匯兌成本
使用跨境人民幣結算后,由于企業在國內生產經營中所使用的貨幣與簽訂合同、對外收付的貨幣都是人民幣,這就便于企業比較精確地核算交易成本和收入,避免了貨幣錯配的匯率風險。此外,還節省了貨幣兌換的手續費用。
(2)便利資金融通,降低財務費用
使用人民幣結算后,企業不再需要采用各種避險工具規避匯率風險,因此可以相應降低此類交易的費用支出。另一方面,企業可以通過人民幣海外代付、人民幣信用證貸款等創新業務,獲得更為便利、便宜的融資,改善財務狀況。據測算綜合考慮匯兌成本、人民幣升值、境外融資成本等因素,采用人民幣結算相比外幣平均可為企業節省約2%的財務費用,據此推算,跨境人民幣結算已累計為青島市參與企業節約成本超過90億元。
(3)簡化業務流程,促進貿易便利化
由于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不納入外匯核銷管理,享受出口退(免)稅政策,在某些手續上比外幣結算更加簡便,這些都極大地簡化了國際貿易的業務流程,加速了企業的資金周轉和使用效率,使貿易過程更加便利。
2.跨境人民幣業務為商業銀行帶來發展機遇
跨境人民幣業務的開展不僅有利于商業銀行國際業務的創新和多元化,有利于其開辟新的利潤增長點,還有利于銀行改進對客戶的服務能力,進一步促進銀行的國際化經營。
綜上所述,青島市實行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試點以來,參與企業和商業銀行從中獲得了切實的效益和便利,達到了銀企雙贏的效果。不僅有海爾、海信等大型涉外企業迅速參與其中,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也對該業務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并逐漸開始嘗試。跨境人民幣結算已逐漸成為青島市企業跨境貿易與投融資的一個有力工具,為青島市的經濟結構調整以及外向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提供有效的支持。
(二)存在的問題
1結構性失衡
一是進出口收付比失衡。2013—2014年7月青島市跨境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進口支出均明顯大于出口收入(見圖1)。這一方面源于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下,境外企業在出口中更傾向于使用人民幣收款,而在進口時不愿意支付人民幣,加之境外人民幣存量有限,經營人民幣兌換的境外銀行較少,境外企業較難兌換到人民幣或者兌換成本較高。另一方面則源于我國貿易公司在進口業務中的談判主動權相對更強,并且在試點之初從事進口貿易的企業不受限于試點企業名單,人民幣結算可以省去兌換費用,因此更有利于進口時采用人民幣結算。此外,也不排除部分企業與境外關聯企業進行運作,在境內外存在利差和匯差的情況下,利用跨境人民幣業務輸出資金套取收益。二是境外區域不平衡。目前青島跨境人民幣結算中70%以上針對香港和新加坡,原因在于這兩個地區是離岸人民幣市場最發達的地區。但是與這兩個地區的貿易多為轉口貿易,也就是說并非是貨物的最終來源或去向,許多人民幣結算是在離岸市場又兌換成美元之后再進行支付。因此并不能完全代表主要貿易伙伴對人民幣結算的認可。三是參與企業不平衡。目前青島參與跨境人民幣結算的企業占全市涉外企業的比例為20%左右,且多為國有大中型企業或集團公司。在29家業務規模較大企業中,位居青島市進出口百強企業的不足10家,這說明近90%的青島市進出口百強企業尚未開展跨境人民幣業務或業務規模較小,還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
2貨幣選擇權較弱,對方企業對人民幣接受程度不高
調查顯示,絕大多數調研企業樂于接受跨境貿易以人民幣結算,但偏弱的貿
易地位使得結算幣種選擇權一般掌控在境外客戶手中。為了達成交易,我方在結算幣種上一般需要遷就對方的選擇,或者遵從國際貿易習慣。而偏弱的貿易地位又主要受貿易結構的影響,目前,大宗商品、能源類產品以及涉及高科技核心技術的產品在青島市進口中占較大比例,而這類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很小,國外出口方在產品定價和結算貨幣的選擇上更占優勢;而在青島市的出口產品中,勞動密集型的輕工產品所占比重較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低,且產品缺乏差異化,處于價值鏈的中低端,出口地理方向不均衡,主要集中在美國、歐洲等市場,而這些市場的客商由于其本幣比較強勢,一般不接受以人民幣計價結算。
3金融服務支持不到位
一方面,由于人民幣的可兌換性受到限制,中資商業銀行在國外的分支機構有限,清算網絡不完善,導致國外客戶在兌換人民幣時成本較高,也很難獲得人民幣資金融通。另一方面,在目前的金融環境下,資金實力較弱、業務量較小的中小外經貿企業要從銀行獲得資金融通和專業服務還存在較高的門檻限制,跨境人民幣業務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4 普遍面臨宏觀約束
美元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結算貨幣,無論在國際貿易還是國際金融領域,都已經形成了比較穩定的操作模式和結算渠道。國際貿易交易雙方已經習慣于采用美元這一便利的結算幣種,且傳統上國際大宗商品交易一般也都采用美元結算。而人民幣國際化程度不高,尚未實現全面可自由兌換,境外存量和投資渠道有限,因此,在中短期內很難改變以美元為主要結算幣種的交易習慣。
三、青島市有效利用跨境人民幣結算的路徑選擇和對策措施
在市場經濟中,采用何種幣種結算應由交易主體自主決定,因此,開展跨境人民幣業務也應由市場起主導作用。但由于目前企業對該項業務的認同度還不高,配套建設仍然不完善,因此,行政推動仍有必要。政府要明確職責,采取具體措施,正確引導跨境人民幣結算合理有序開展。
(一)加快提升對外貿易競爭力
首先,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提高一般貿易出口的國際競爭力,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提高傳統優勢出口產品競爭力、拓展增長空間,在此基礎上,提高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在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培育差異化競爭優勢,從而增強在出口貿易中的定價權和貨幣選擇權。其次,推動服務貿易快速發展。重點扶持電子商務、會展、服務外包等行業,同時加快發展為制造業服務的金融、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并在服務貿易中鼓勵使用人民幣結算。第三,促進外貿主體和出口地域多元化。減少對傳統外商投資企業和少數地區市場的過度依賴。
(二)深入推進國際貿易中心城市和區域金融中心建設
國際貿易中心城市的建設將推動青島市向現代國際貿易轉變,從而對跨境人民幣結算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應積極抓住中韓自貿區、中澳自貿區建立的有利時機,有重點的在人民幣流通程度較高的國家和地區培育客戶群,積極開拓相互間的金融合作,促進雙邊跨境人民幣結算。
區域金融中心的建設則將使青島市吸引更多的人才和金融機構,引入良性競爭,提高金融服務質量,發揮資源配置功能,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為跨境人民幣結算營造更加有利的金融環境。
上海自貿區、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蘇州工業園區和天津生態城等試點區域正在不斷嘗試各種跨境人民幣創新業務。青島市應結合自身特點,積極參與自貿區和金融實驗區的申報與建設,大力推進金融改革創新,積極申請人民幣創新業務,有效服務于青島市涉外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三)充分發揮地緣優勢
青島市毗鄰日韓,區位優勢明顯,是我國最早與日韓開展交流與合作的城市,經貿往來密切,在進出口、服務、投融資等領域均有著很強的互補性,發展潛力巨大,與這些地區采用人民幣結算擁有諸多優勢。日本和韓國分別是青島的第二和第三大貿易伙伴,在外資來源地中,分列第三和第一位。青島與日韓企業在產業合作和交流方面積累的豐富經驗,為開展人民幣結算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11年7月,青島市韓元掛牌交易試點啟動,實現人民幣對韓元匯率掛牌和直接兌換,2015年7月人民銀行同意青島市試點開展韓國銀行機構對青島財富管理改革試驗區內企業發放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青島市成為全國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允許境內企業從韓國銀行機構借入人民幣資金的試點城市。中韓資金的雙向流動將為進一步推進跨境人民幣結算打開無限的空間。
(四)政府部門之間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和協同管理機制
政府、銀行、商務、海關、稅務等相關部門間應建立信息共享和協同管理機制,建立政府、銀行和企業互通交流的網絡平臺,共同推進相關政策和配套金融服務的完善,不斷提高結算效率,及時解決企業在辦理業務中遇到的問題,逐步消除制約跨境人民幣資金流動的政策性障礙。
為滿足銀行和企業的跨境人民幣業務對接需求,2013年8月,由青島市金融辦、市電政信息辦和青島人民銀行共同組織建設的“青島市跨境人民幣業務綜合服務系統”(以下簡稱“跨境融”系統)上線試運行,成為全國首個通過互聯網開展跨境人民幣業務信息發布、政策咨詢、業務申請、審核程序的綜合服務平臺。 “跨境融”的推出無疑是青島市開展跨境人民幣業務的一大創新,下一步還需繼續提高企業對其認知度和使用效率。
(五)強化重點引導,發揮示范帶動效應
由于在未來一段時間,國有大中型企業仍將是跨境人民幣結算的主力軍,因此通過對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的引導,以點帶面,發揮示范效應,仍是政府促進跨境人民幣結算的主要策略。通過建立重點企業、重點項目聯系服務和監測制度,對重點業務進行跟蹤服務,及時進行政策輔導,從而發揮政策傳導和業務推進的雙重作用。
(六)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
一是相關部門應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政策和業務輔導,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二是政府應在擔保、保險等方面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便利。三是政府在銀行和企業間搭建橋梁,將諸多小企業的人民幣結算需求集合起來,通過“團購”的模式與銀行展開合作,實現降低成本的目的。
四、結語
青島市跨境人民幣結算試點以來,取得了顯著成效,為涉外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未來發展存在巨大潛力。但同時也應看到,目前參與該業務的青島企業仍然有限,多數涉外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仍面臨眾多因素制約;進出口失衡、地區結構失衡暗示跨境套利現象的存在。因此,作為政府不能一味追求跨境人民幣結算的規模,更應重視其質量,并警惕潛在的風險。從長期來看,正如中國整體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根本基礎一樣,提高貿易競爭力,增強定價權才是企業生存的根本,是否運用人民幣結算,企業應結合各種因素,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原則進行市場選擇。
[參考文獻]
[1] 王盛恩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與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探討[J]發展研究,2010(7).
[2] 楊育智 廣東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
[3] 中國人民銀行課題組,陳之為人民幣跨境結算與廣東經濟發展[J]廣東經濟,2011(1).
[4] 鞏國強大力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業務試點[N] 青島財經日報,2011-03-31.
[5] 冷靜 跨境人民幣貿易融資業務的運用[J]對外經貿實務,2013(2).
[6] 鞏國強青島跨境人民幣結算破千億 穩居山東第一[N] 青島財經日報,2013-11-16.
(責任編輯:郭麗春梁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