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翼鴻


無論是主會場還是并行的分會場,不管是培訓理論的前沿研究還是傳統體系的重塑設計。都充分體現了創新極大的推動作用。
2016年4月27日一29日,我前往上海參與《培訓》雜志舉辦的第十二屆中國企業發展新培訓年會。此次年會集齊海內外眾多業內先鋒者,用“培訓人的重大節日,培訓界的思想盛宴”來形容毫不為過,令我收獲頗豐。
“培伴”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曾幾何時,“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這句話風靡網絡,深入人心。此次主辦方推出“培伴”APP,重新詮釋和定位了《培訓》雜志與用戶之間的關系,拉近了彼此的距離,讓人耳目一新。同時,培伴APP在年會期間為參會者提供了貼心、周到的服務,讓人倍感溫暖。
由“培伴APP',我聯想到我司建立的綴信學習群。新的移動工具已經成為現代人自我學習和發展的革新力量,如何充分發揮它們作用,使其在公司與員工之間搭建起溝通的橋梁、推動公司管理與培訓、接受員工反饋,是我們需要不斷嘗試和試驗的。
創新是培訓發展的永恒主題
無論是主會場還是并行的分會場,不管是培訓理論的前沿研究還是傳統體系的重塑設計,都充分體現了創新極大的推動作用。其中萬達學院分享的“企業大學的項目設計與技術創新”中對培訓項目的方案設計、案例復盤和情景化呈現的闡述,對我們的實際工作頗具參考價值。
我不禁想到武漢市天然氣有限公司在應屆生培養中一些新的嘗試:在例會中通過話劇、小品等表演方式將定制課題生動地展現出來;利用工作日志詳細記錄每個學員的所見、所聞、所思;通過團隊拓展、述職匯報、才藝展示、師徒聯誼等形式中總結一年的見習成果。事實證明,只有不斷地踐行創新探索,才能持續催化后備人才培養的成果,這份感慨也與今年年會的主題“創新加速人才發展”不謀而合。
專業化和精細化
是不可逆的潮流
國內培訓行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后,各培訓咨詢公司無論是在培訓理論研究、培訓戰略的解讀,還是培訓項目的開發、培訓工具的設計方面都越來越呈現出專業化研究、模塊化設計、精細化實施的趨勢。銘師坊“讓內訓師動起來”的演講中專注于培訓場景設計的分享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對此,我深有感觸。我們培訓部門在打造內訓師隊伍時,通過項目啟動會、隱性經驗顯性化、顯性經驗標準化、標準課程生動化、成果展示會“五步走”的模式,由培訓部門開發出11門課程,并形成了標準化講師手冊、學員手冊和多媒體交互式學習軟件,為之后的培訓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專業化和精細化是培訓工作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只有深入,方出成果。
前瞻要與落地相結合
年會中《培訓》雜志匯聚眾多嘉賓,既分享了“舞動大腦”“企業護城河:90后和你聊數據化的人才培養”等走在培訓行業發展前沿的主題,也暢談了“貼近組織需求的培訓體系”“成功教練項目解析”等緊貼實際業務的課題,體現了前瞻性和接地氣的充分融合,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豐富的主題和形式最大程度地滿足了眾多企業參會人員的需求,我也做回了久違的學生,穿梭于各個分會場,聆聽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反思自己的實際工作,也可以借鑒這種方式,將橫向(不同業務模塊)和縱向(門類齊全、層次豐富的內部課程體系)相結合,同時配備各具特色的專業內訓師,讓大家各取所需、自由選擇,從而開展更有針對性的培訓工作。
短短三天的年會,日程緊湊,內容飽滿,我在思維的碰撞中又一次接受了洗禮。而如何結合企業的實際發展階段和戰略特色,轉化出自己的培訓發展路徑,是我接下來的使命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