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敏



每次參加培訓與發展年會,都讓我有一種回家的感覺,不論你來自哪個城市、哪個行業,都是為了共同的目標,為了提升和成長來到這里。
“創新加速人才發展”這八個字深深印在今年每個參會小伙伴的心中。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如果沒有創新,世界如何前行?人才發展更是如此。三天的時間轉眼就過去了,靜下心來問自己:感受如何,收獲怎樣?無數個畫面在腦海中滾動,于是我決定用文字記錄下那些讓我至今難忘的一幕幕。
交流,提升,成長
自我成為培訓從業人員,到今年已經是第6個年頭。每次參加培訓與發展年會,都讓我有一種回家的感覺,不論你來自哪個城市、哪個行業,都是為了共同的目標,為了提升和成長來到這里。
在現場,我聆聽著大咖們多年的實踐分享,與大家交流各自不斷創新的成果,沒有對與錯,只有發現和改變。這就好像人生一樣,每一次改變都是一種體驗,每一次體驗都是一種財富。或許你不經意的一個詞、一句話,就能帶給大家新的啟發,讓培訓不僅是培訓,而是企業發展的發動機,人才發展的引路人。
解析大數據透視領導者如何勝出
在為期三天的會議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DDI葉庭君女士的分享。一份來自18個國家、20個行業、15000位領導者的研究報告告訴我們,到底我們的領導者各方面能力發展的現狀如何?急需提升的能力有哪些?哪些行業最有可能在當下競爭態勢中取得成功?在“適者生存”的環境中,個性特質如何影響領導力轉型?
當時葉女士的一句話:
“個性不能變,行為可以調,人活著才有希望!”讓臺下眾人贊嘆不已。在不同的領導力技能中,IQ和EQ起到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如商業頭腦主要與領導者的IQ有關,高管溝通由IQ和EQ各發揮一半的作用,培養人際網絡則99%由EQ決定。可見作為一個成功的領導者,IQ和EQ一個都不能少。
還有一組數據讓我至今記憶猶新,那就是關于“經驗效應”。管理經驗是幫助還是阻礙經理人成長呢?數據顯示,結果導向、激發成就、領導團隊這3項領導技能與經驗高度相關,而高管風范、宣傳愿景、客戶至上等領導技能與經驗的相關度非常低。由此不難發現,我們未來對于領導者的培養應該聚焦在何處。
反思我們目前對于中高層管理人員的培養,在那些和經驗相關度不大的能力方面,往往關注得很少。今后可以嘗試運用輪崗、導師帶教等不同方式來幫助他們全面提升,為未來儲備高質量的后備人才。
魂牽夢縈的績效改進
績效改進已讓我魂牽夢縈了4年。第一次聽到這個詞,是2012年在北京舉行的培訓與發展年會上,當時聽完經典的博士倫績效改進案例,我的觸動很大。當天晚上,我就第一時間與同事們進行了分享。時隔4年,內容到底會有什么不同呢?我帶著這個疑問,早早來到了“績效改進與績效支持”主題會場。
華商基業總裁易虹女士開場的精彩分享大大超出了我的期望。她用生動的例子讓我們理解了什么是價值成效,什么是行為代價,而績效改進就是這兩者的比值。例如銀行某產品在2013的利潤是100元,到了2015年只有20元,作為公司領導該怎么辦呢?
這個問題一經拋出,臺下就有人積極回答:開發新產品,或把原來產品進行完善等。易女士微笑著對大家說:“非常棒,大家都是從提高價值成效的角度思考的。想要做好績效改進,減少行為代價也是非常重要的策略之一。”因此,當時這家銀行在系統中設定了此產品的目標客戶標準,讓系統替代員工完成目標客戶選擇,來降低員工的工作量。同時,市場部研究了1句話銷售方法,降低了員工的工作難度。這兩項舉措大大減少了行為代價,結果證明績效確實得到了非常好的改進。
這個案例有沒有帶給你新的啟發呢?兩個變量都能影響績效,而后者似乎更容易,需要的資源也更少。作為企業培訓人員,我們不能僅從培訓的角度去思考,而應更多從如何幫助企業提升績效的角度去發揮自身的價值,成為名副其實的業務伙伴——這才是我們該努力去做的事。目前在綠葉制藥,這種定位轉變讓我們在企業中的價值得到更多的體現:了解業務部門現狀和挑戰已經成為每月常規之事,深入一線尋找最佳實踐并提煉總結、推廣,已經成為我們主要的工作內容。正因如此,我們與事業部門的溝通變得越來越順暢,雖然工作職責不同,但努力目標一致,即幫助企業提升績效。我相信這是每個培訓人員的追求,不是嗎?
年會精彩的內容實在太多,衷心地感謝這場培訓界的盛宴。年會已經結束,成長仍在繼續,讓你我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