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峻

在眾多年會參與者身上,我都感受到責任感與幸福感同在。我想,這就是包括我在內的眾多培訓者,在對待所從事的職業時。內心的真實寫照吧。
作為培訓界的一名老人,我每年都對《培訓》雜志舉辦的中國企業培訓與發展年會充滿著期待,而年會往往超出我的預期。
今年已是第十二屆年會了,一如既往地給我驚喜,讓我收獲良多。
責任感與幸福感同在
今年年會的主題是“創新加速人才發展”。解讀主題,“人才發展”是培訓工作的根本目標與價值所在,“創新”是實現目標與價值的驅動力,“加速”則凸顯了實現目標的緊迫性,高度契合當前形勢。
都說當今是一個“VUCA”的世界,在不穩定、不確定、復雜和模糊特征占主導的時代背景下,企業的外部經濟環境和內部經營業態都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唯有主動加速適應這種變革,才能在時代的大潮中站穩腳跟,進而取得競爭優勢,實現發展。人才是企業最核心的資源,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一批適應新常態發展需要的人才隊伍至關重要。為了滿足企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培訓應當充分發揮先導性、基礎性和戰略性作用,上接戰略、下接績效,為企業發展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作為培訓人,我們深知肩上的責任重大。
當然,也正是因為培訓的對象是人,所以,我與許多培訓人一樣,非常慶幸自己從事的是一份培養人、成就人的工作。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成就他人、實現自我的目的,這是一項讓人充滿著幸福感的事業。在眾多年會參與者身上,我都感受到責任感與幸福感同在。我想,這就是包括我在內的眾多培訓者,在對待所從事的職業時,內心的真實寫照吧。
道與術并重
道,是事物的本質,揭示的是規律,是戰略和方向。術,是實踐的方法和手段。是具體實踐過程中所采取的技術與方法。道指導我們做正確的事,術幫助我們高效正確地做事。在道與術之間,道統領術,術服務于道。有道無術,沒有有效的技術、方法與途徑,難免會坐而論道,淪為空談,無法取得實效;有術無道,往往會忽視技術背后的理論支撐,終將迷失方向,達不到成功的彼岸。所以,在工作中要處理好道與術之間的關系,道術并重,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培訓工作也不例外。我們既要學習研究培訓理論,善于在實踐中提煉并把握培訓工作的規律,以此指導培訓實踐,又要學習掌握新的有效的培訓技術與方法,并運用于培訓之中。只有這樣,我們的培訓工作才能在正確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年會上相關內容的安排也體現了道術并重。三天的年會,一天半的主論壇主要用于傳道,一天半的平行論壇除領導力發展、互聯網人才培養、企業大學運營等分論壇既傳道又授術以外,更多的是用于授術,如管理教練與引導技術、組織發展與知識管理、績效改進與績效支持、繼任規劃與人才梯隊建設等。
對于我來說,短短的三天時間,既聞道又習術,不亦樂乎。
甲方與乙方共贏
一個有效率的市場,必定是交易安全又頻繁,交易雙方通過交易實現各自目的,達到共贏的市場。共贏的關鍵是交易雙方的需求得到滿足。所以,需求方(甲方)有了需求以后要能找到供給方(乙方),而供給方要在掌握需求方真實需求的基礎上提供合適的產品。我所供職的杭州金融研修學院是中國工商銀行的直屬學院,在工商銀行內部,我們是供給方(乙方),要了解銀行的培訓需求,提供能滿足需求的培訓產品;而在外部環境中,我們是需求方(甲方),要采購培訓產品。作為“內部的乙方”和“外部的甲方”,我深知交易雙方溝通達成合意的重要性與不易。
《培訓》雜志創辦的年會,為甲方與乙方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溝通交流平臺,通過這個平臺,甲方可以為需求的滿足找到供給者,而乙方也能由此平臺,捕捉到甲方的需求,進而開發出適銷對路的產品。培訓行業正是在甲方與乙方的共贏中得以發展的。
今年年會,期待以久的APP“培伴”終于與我們見面了,從此,培訓人有了一個好伙伴。我想說,前行路上,感謝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