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偉炎
詩詞蘊藏智慧,蘊含人生哲理。從春秋時代開始,歷代教育家都很看重古典詩詞具有“溫柔敦厚”和“明德進業、博文崇雅”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
推進素質教育、建設特色學校是梅州教育“再從春天出發”的根本方向,而校本課程開發是特色學校創建的重要途徑。為了學校向更高目標邁進,梅州市學藝中學積極探索詩詞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目標是創建詩意特色學校,為梅州中小學詩詞教學提供更多的實踐經驗。
2004年12月,學校成立了學藝詩社,創辦了《沁園》詩刊,從此拉開了詩教工作的序幕,先后有省級課題《中學詩詞勵志德育研究課題》、市級課題《中學語文詩意教學實驗課題》立項、結題和獲獎,一方面提升了教師們的教育教學藝術水平,另一方面也通過勵志詩詞的誦讀吟詠和語文課堂教學的詩意啟發,指導學生從詩詞中領略美、感受美,在詩詞中陶冶心靈、凈化情感,使學生在詩詞熏陶中不斷發現自己、肯定自己、激勵自己、完善自己。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學校的詩教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2007年6月,學校學藝詩社學生學員參加首屆梅州城區“動感地帶”杯中學生現場作文比賽,吳滉榮獲一等獎,另有七人榮獲二等獎,11人榮獲三等獎,37人榮獲優秀獎。2007年12月,學校榮獲“廣東省詩教先進單位”獎匾。2008年3月,林青山校長主持的《詩教活動中的德育探索》榮獲廣東省德育創新獎。2015年7月,我校被評為“中華詩教先進單位”。
詩詞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是形成學校的詩意辦學特色。研發初中三個年級使用的詩詞校本教材,既要順應時代的要求,又要符合學生的成長規律、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既要在詩詞的選擇上保證教學的有序有效,又要方便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目前,我們準備在原有基礎上深化、細化學校詩進校園的教育教學工作,開發詩詞校本課程,創建詩意特色學校。
1.營造詩化環境
校園人文環境的營造,是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的基礎性工作,是一種“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隱形課程,對學生良好情感意識的形成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們營造校園詩意環境的形式有:(1)組織采風活動,讓學生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激發學生的詩詞創作靈感;(2)用詩詞豐富校園文化,例如在教室、走廊、過道等適當位置掛上古今優秀名人詩詞書法作品,讓學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3)設置詩詞交流角,在老師的引導下對學生的作品教學欣賞、討論、修改等;(4)舉辦形式多樣的校園活動,例如在藝術長廊張貼學生詩詞習作、學生詩詞手抄報、在每期黑板報中穿插詩詞內容,舉辦學生配詩影集展,詩詞默寫比賽,引詩入文的作文比賽等多種形式的詩詞讀背用活動,從不同層面反映和關照學生們的人文理念。
2. 挖掘詩詞資源
在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的過程中,資源的挖掘和利用非常重要。教師是校本課程開發的建設者、實踐者,最能了解學生的知識、能力、興趣,并按學生的需要設計相關的校本課程內容。一方面要求學校的語文老師通過互聯網廣泛搜集、整理相關資料,構建具有學藝特色的校園信息資源庫;另一方面也通過有效激勵充分發揮教師開發校本課程的自主意識和內生動力,注重搜集和整理教學中的優秀課例,形成具有個性化的教學案例資源。
3. 開發校本課程
開發詩詞校本課程,既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學習活動多樣化需求,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個性化的發展;又能有力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發展,建立一支具有校本課程開發能力和實施能力的骨干教師隊伍,為總結提煉出校本課程的開發機制、使用機制和評價機制打下堅實基礎;進而促成學校辦成詩意特色學校,樹立本校辦學的詩意特色。在創建詩意特色學校的過程中,學校注重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工作:1.通過學校的統一課程安排,將星期五的語文課定為詩詞鑒賞課,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活動,引導學生更多地關注詩歌、朗誦詩歌、賞析詩歌;2.除了語文教材初中階段的六十二首詩詞外,學校課題組還開發了初中三個年級使用的詩歌校本教材,選取切合學生年齡、積極向上向善的詩歌作品,拓展學生詩詞閱讀面,激發學生學詩和寫詩的興趣,形成濃厚的詩詞學習氛圍;3.通過開發詩詞校本課程推動師生的共同成長。設立詩歌講座,邀請詩教專家對教師和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培訓,設置詩詞學習交流角,提升師生詩詞鑒賞能力和詩詞寫作素養,擴大學校創建詩意特色學校的影響
4. 凝聚各方力量
鼓勵家長、邀請社會人士參與學校的開發詩詞校本課程,創建詩意特色學校的活動中來,使學校、家庭、社會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校本課程的多向暢通的交流渠道和民主開放的教育氛圍,通過各方共同努力,促進教育質量的提升。其方法有:(1)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如利用烈士墓、紀念館等開展愛國主義教育;(2)利用地方人文資源:請梅州詩界名士暢談詩意人生、漫話詩詞育人功能、舉辦詩詞鑒賞專題講座等,培養學生了解、熟悉、熱愛家鄉的情感意識,從中感悟人生哲理,提升人文素質和民族精神。
在開發詩詞校本課程,創建詩意特色學校的過程中,學校注重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工作:1.通過學校的統一課程安排,將星期五的語文課作為詩歌鑒賞課,在一定的時間里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活動,引領同學們更多地關注詩歌、朗誦詩歌、賞析詩歌;2.除了語文教材中初中階段將要學習到的六十二首詩詞外,我們課題組要開發初中三個年級使用的詩歌校本教材,選取符合學生成長規律、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詩歌作品,激發學生學詩乃至于寫詩的興趣,拓展學生詩歌閱讀面,形成學習優化的良好氛圍;3.在開發校本課程,創建學校特色的過程中,促進教師隊伍的成長。與此同時,設立詩歌講座,邀請專家對教師和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培訓,設置詩歌學習交流角,提升師生詩歌鑒賞能力乃至于寫作能力,擴大學校創建詩意學校的影響。
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目標是形成學校特色,創建學校特色則需要特色課程作為支撐。研發初中三個年級使用的詩歌校本教材,既要順應時代的要求,又要符合學生的成長規律、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既要在詩歌的選擇上保證教學的有序有效,又要方便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這一做法是否能達到預期的目標,跟詩歌校本教材的研發成果息息相關。我們在這項工作上需要做好大量的研究工作,也對編輯教材的老師提出知識儲備、學術修養方面的嚴格要求。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