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燦權
學生社團是現代教育中的新型教育模式。這種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教育模式, 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強調主體間的精神溝通,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生”之間的交往,順應了教育發展的潮流。學生社團已經不再是原來的簡單的學生群體,它越來越趨近校園文化的中心,也不再是校園文化的附屬品,而成為其建設的主力軍。其自我教育的功能在校園文化中凸現出來,越來越成為學生自我教育、適應競爭社會、迎接未來挑戰的重要載體。
一、 推動社團品牌化發展
中學生社團建設應該更加注重社團內容的貼近生活,活動形式的童趣化。并要以“積極健康”為判斷活動內容和形式是否可行的標準,鼓勵學生從實際學習、生活出發,關注學校中乃至社會中出現的問題,多參加實踐活動,全面投入到學校管理和發展的方方面面。此外,從目前中學生社團發展的現狀來看,在提倡社團活動應在結合自身特點的前提下,在提高活動質量上下工夫,同時,還要鼓勵創新,注意培育特色,提升學生社團的層次和活動水平,打造一批高質量的精品社團,擴大社團的知名度,不斷增強社團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響力,促進社團發展的生命性。
我校自成立社團管理中心以來,本著“抓大放小”的原則對社團活動進行管理。“放小”是指社團只需到管理中心來登記,便可按團長和骨干協商的活動計劃實施活動。“抓大”是指集中一定精力和財力,由社團管理中心進行統籌考慮,由德育處和團委協助組織,召集各社團積極參與,舉辦一些大型社團活動或主題聯動活動。例如,目前已有“文學社”的“感受生活,妙筆生花”創作交流活動、“春暉書畫社”作品展示會、“湖景之聲廣播站”的校園十大新聞評選等一大批影響廣大的品牌活動,在不同的時段展示風采。同時把一些發展趨勢良好的社團進行重點扶持,分層分段實行品牌社團的塑造工程,引導健康向上的學風、校風,培育高層次、高品位、高格調的校園文化氛圍。
二、鼓勵社團校本化發展
對于社團建設而言,他校的經驗可以借鑒和參考,但是要想是社團建設有活力,還要注意一個“校本化”的思路。就是要根據自身的基礎和實際情況,特別要關注學生的發展狀態,為他們多創設一些最近發展區,例如我學校處于珠三角經濟發展地區,學生的家庭條件較為優越,學校建議組建的社團可以稍微傾向各類樂器型,中高檔的模型,攝影攝像等,活動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家庭的經濟承受范圍。
社團發展的定位也需要和學校的發展規劃和一些特色項目相結合。如我校通過了“廣東省科普教育實驗學校”的評估,學校的社團發展完全可以和相關的科普項目的建設相結合,借力發展,把“航模社團”作為學校的拓展型課程之一進行開發和實施。
三、 激勵社團聯動化發展
一個學校的資源和優勢是有限的,不同學校有著不同的資源和優勢。社團建設也如此,每個學校應樹立整合、統籌的理念,探索校際或區域性社團聯動的新格局,更好得促進中學生的生命成長。
學校可以積極創造條件,發掘社區可利用資源,為社團團員的活動提供場地、物質和技術等多方位的支持,鼓勵和創造各種機會讓更多的社團走出校園。例如開展“校際的社團聯動”(社團聯盟),開展“優秀社團進社區”等活動,不僅能以開放性、豐富性、多樣性的區域性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更能為孩子體驗成就和榮耀提供廣闊的平臺和空間。同時,通過區域性的社團聯動,開拓社團發展的視域,看到自身社團建設中優勢和不足,能更好的吸收人家社團發展中的經驗。通過交流為孩子們提升人際交往能力和水平提供了時空上的保證。
這里所指的“聯動”,還包括與家庭教育的聯動,在社團建設中引入家長的支持和部分家長資源。通過對我校部分家長的問卷調查,可以看到這些家長中絕大多數很支持社團建設工作,92.11%的家長表示“支持或非常支持孩子參加社團”;對學校開展的社團活動,65.63%的家長表示“非常滿意”,28.95%的家長表示“滿意”,滿意率高達94.74%。此外,在和家長的聊天中感受到,對于我校的社團發展,家長從不了解到了解,從了解到支持,一路走來,大家確實看到了自己孩子的進步和變化。有部分家長表示,當初選擇我校小學就是聽說孩子能學很多本領,如“繪畫”、“足球”、“芭蕾”等,省去家長奔波尋找學習班的煩惱。也有家長表示,自己也有一技之長,條件允許的話,也想加入輔導員隊伍,教上孩子一招兩招的。從與周邊學校社團的聯動,到社團走入社區的聯動,還有與家長資源的聯動等,這些與社會的廣泛接觸,與同齡人的大量溝通,將使我們的孩子在鮮活的社會生活中獲得知識,鍛煉技能,磨練品行,在社會實踐中了解社會需求,也在真實的社會中體悟真善美與假惡丑,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