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宗健
學校管理因素儲多,校長在辦學過程中處于管理系統的核心、主導地位、決策地位,校長的思想作風、行為在學校中影響全局。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好校長就是一個好學校。
一、目標激勵,組織教師參與管理,達到心理認同
目標是學校管理首要問題,沒有目標就沒有動力,確立鼓舞人心而切實可行的管理目標,是衡量辦學水平的一個標志,也是調動積極性的前提。正確的管理目標,就是統一的、明確的,且為廣大教師認可而經過努力就可以實現的目標。管理目標的確定需要組織廣大教師參與并通過審議,要把長遠管理目標與近期管理目標相結合,個人目標與集體目標相容納,目標管理的梯度要依據學校實際,一個目標達到另一級目標好像在眼前,一抓即得,大目標距離在日益縮短,教師的積極性與日俱增,日益高漲。那么如何將領導決策內化為教師的實際行動,這就要積極組織教師參與管理,增強參政、議政意識,充分讓教師為學校工作提意見和建議,集思廣益,要把學校決策變成大家意見的集中體現,要把學校的規章制度和紀律變成教師參與管理的責任感、義務感、認同感和實施目標的動力,從而使教師對學校管理產生心理的認同。
二、情感激勵,尊重和滿足教師的需要,達到情感上共鳴
情感管理是學校管理的方法之一,要使學校管理與教師情感產生共鳴,則需要從尊重和滿足教師的需要出發來溝通,而不應該有“一尺兩標”。教師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既有物質的,又有精神的;既有生理的,又有社會的;既有生活的,又有業務的。按馬斯洛的現實和人的生存本能來講,則應先從生活方面主動關心教師疾苦,要把教師的困難當成學校困難,既要真誠對待每位教師,也要嚴格要求每位教師,且忌遷就和縱容,擺架子,拉官腔。
教師的需要中最敏感的、最強烈的是要求得到尊重,尤其是受到領導的尊重。教師的動力是巨大的,積極性是高的,因而學校管理者,要善解人意,對工作認真、事業心強、政治上要求進步的教師給予物質鼓勵、精神鼓勵,還要為他們牽線搭橋,充分發揮他們的帶頭作用和骨干作用。對業務需要進修,有遠大理想和抱負教師,態度上要積極支持,為他們創造條件,把外出學習等機會留給他們。當然人的欲望是無限的,人人都得到滿足是不可能的,因而在工作的同時,還要不斷引導教師們正確地對待需要,自覺加以調節,有效促進教師積極性進一步提高。
三、創造良好的環境,培養和諧的人際關系,達到心理相容
創設良好的環境對教師的心理和行為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良好校風、和諧的人際關系一旦形成,對那些不符合它的環境氣氛的心理和行動有一種無形的壓力,“強制”他們與學校環境相適應。這種個體在集體環境中受到無形壓力作用,首先在外表上表現順從,進而在情感上接受,最后在信念上自覺地與環境氣氛達成一致的指向。這里良好環境對實現學校的辦學目標起了保證作用,對教師具在內在的激勵作用。基于這一點,在教師中開展愛崗敬業的教育活動及講政治揚師德,樹形象爭奉獻等活動,創造正確的輿論導向,使教師自覺維護集體榮譽,自覺維護集體利益,為搞好學校工作,在心理上凝聚成一種內在的向心力。
人際關系是否協調對提高教師積極性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擔任不同工作任務,人與人之間在認識上、能力上、情感上差異種種,難免產生各種矛盾,這些矛盾不少是工作中的,這是自然的。在學校管理中,主要是是領導與教師之間心理相容的問題,進而我們在工作要以民主作風、求實精神去影響教師,盡可能得到教師的幫助和理解。其次,要充分尊重教師的勞動,千方百計保護他們的勞動積極性,布置工作時,設身處地地為教師著想,經常進行心理上的“位置互換“,再就是利用談話交友的形式,培養情感基礎。
四、制定獎懲制度,進行工作考核,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勢
獎勵可以使教師獲得自尊和榮譽需要的滿足,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氣氛,促成教師積極向上,干勁十足的心理定勢,使大家意向一致。學校獎懲制度的設置既要合乎實際,又要具有全面性、科學性,要使教師能“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感受到刺激,誘發動力,也要使教師從獎懲制度中體會是非行為,既要有前車之鑒,又要防患于未然,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心理定勢。合理把握教師心理特點,有利于科學管理學校,能大大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同時更能促進學校辦學水平的日益提高。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