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成
摘 要:國際油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曾經出現過多次波動。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國際油價由100多美元/bbl迅速跌近40 美元/bbl,后經過緩慢回升,現徘徊在3 050 美元/bbl。如果不采取適當的措施應對油價下跌,低油價周期將會持續二至三年時間,甚至更長。由于油價降低,許多石油企業受到了沖擊,不得不通過減產、減少投資或者低價轉讓油氣資產來維持企業的生存。油價的下跌,給石油企業帶來了挑戰也帶來了機遇。據此,重點探討石油企業如何在低油價的情況下確定企業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低油價;石油企業;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06-0015-02
一、國際低油價的發展趨勢
1.政治事件或經濟事件引發的低油價。每次油價的變動幾乎都與大的經濟事件或者政治事件相關,一般情況下,政治事件引發油價上升,經濟事件引發油價下降。在20世紀至今一段很長的時間里,國際油價曾經歷過多次波動。但在1973年以前的百年間原油價格一般在 20 美元/bbl基值以下或其附近波動,出現較大波動的是從1973年以后至今。
2.油價低周期的基值變化。每個油價低周期的基值在抬高,1973年以前的低油價基值為1 015美元,1986—2003 年的低油價基值為30美元左右,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國際油價由100多美元/bbl迅速跌至近40美元/bbl,而后經過緩慢回升,并徘徊在3 040 美元/bbl。
3.油價形成的背景對比。過去的十多年,國際油價呈高位態勢,形成的主要背景是國際石油市場供需矛盾突出,其基準面始終是供不應求,只是在世界經濟遇到困難的短暫時期才出現過供大于求的狀況。
而本輪低油價形成的背景與過去的十多年低油價形成的背景有很大的不同:一是美國頁巖油氣革命大大增加了油氣作為全球主要化石能源供給量和供給壽命,從而改變了世界油氣市場供需格局和供需基準面;二是傳統的常規油氣產地(中東、北非、俄羅斯等)與新興的非常規油氣產地(美洲)之間形成長期爭奪石油市場供給份額的博弈;三是伊核協議馬拉松式的談判致油價進一步下跌。2015年7月,德國商業銀行專家預計,到2016年中,伊朗每天的石油供應多增加 50×104bbl,如果歐佩克不能通過削減來抵消這些額外供應,國際油價將會進一步下跌。
本輪低油價是否還會繼續走低?何時能走出低油價期?未來油價的發展趨勢如何?這不僅是石油企業經營者關心的問題,也是各國政治經濟界密切關注的問題。
4.對本輪低油價發展趨勢的基本判斷。根據以上綜合分析,目前的低油價有可能會繼續走低,甚至會跌到40美元/bbl以下;如果歐佩克始終不采取減產措施應對油價下跌,低油價期將會持續2—3年或者更長;即使走出低油價期,國際油價也難以長期反彈至100美元/bbl以上,油價處于80美元左右的合理區間將是常態。
二、低油價下石油企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1.低油價對石油企業發展帶來的巨大沖擊。國際石油市場供需的基準面已由供不應求轉化為供大于求,國際石油市場的主動權由賣方轉向買方,這對油氣缺口不斷增長的我國經濟發展十分有利,但對石油企業沖擊較大。低油價對油氣上游業帶來的沖擊最大,但不同礦種、不同國家(或地區)差異較大。低油價對油氣效益、產量和投資的影響較大。以沙特為代表的石油輸出國為了保持它們已有的市場份額,改變了以往油價下跌減產保價的策略,使國際油價低迷,利潤大幅度下降;以美國為代表的非常規油氣生產商受到了較大沖擊,大部分生產商通過轉讓資產、減產或減員加以應對。
2.低油價下我國石油企業的發展機遇。(1)低油價為我國企業獲得價低質優的油氣資產提供了良機。在低油價下,國外一些油企生產經營受到了較大沖擊,一些油企不得不減產、減少投資甚至以低價轉讓油氣資產來維持企業的生存,這為受沖擊較小的企業以較低成本并購優質油氣資產帶來難得的機遇。我們應該緊密跟蹤國際油氣資產交易動向,加大可能交易資產的評價與優選研究,抓住有利時機獲得優質油氣資產,積極尋求與中東、中亞—俄羅斯、美洲、非洲等油氣資源國本土優秀的油氣公司合作。(2)低油價為我國油企將經營壓力變成加快管理體制改革和技術創新的動力創造了條件。2014 年下半年,由于國際油價的大幅度下跌,利潤大幅度下降,2015 年經營形勢更加嚴峻,下屬多數石油企業虧損,整體利潤在不斷下滑,油價低迷倒逼企業加快改革步伐。在長期低油價下,石油企業要謀生存、求發展,必須進行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和技術創新,以實現降本增效。
三、低油價下我國石油企業的發展策略
1.優化石油企業資產,集中精力發展有效益的業務領域。在低油價下要以效益為中心,轉讓不良產業,優化企業資產,集中精力發展有效益的業務領域。
2.上游是龍頭,是石油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優化海外油氣資產,結合“一帶一路”發展戰略,集中精力鞏固和發展中東、中亞—俄羅斯等國的油氣合作成果。中東地區是油氣綜合成本最低的地區,在國際油氣市場競爭力最強,目前,伊核協議的簽署,更有利于中國石油企業加強同伊朗等中東油氣資源國的油氣合作,提高國內石油企業抗擊長期低油價的能力和企業的競爭能力。
3.擴大石油貿易、增加石油儲備。目前,國際油價低于大部分油氣企業石油生產成本,如果只從效益方面考慮,采油不如買油。在長期低油價背景下,應通過國際貿易增大油氣儲量,國家和石油企業都應增加海外油氣的購買,不斷擴大國家石油安全儲備和企業商業儲備。
4.推進企業體制機制和技術創新,實現降本增效。改制以后的中國石油等企業實行總部集權的計劃投資管理體制,這種管理體制很難適應這種龐大復雜的企業和多變的市場環境,很難調動各類生產企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是造成企業效益下降的根本原因。建議在國家能源體制革命的推動下,大力推進企業投資等管理體制改革,增強企業內部技術創新活力,努力實現降本增效。
四、結語
低油價下的我國石油企業要抓住發展的機遇,并且制定積極的應對策略,優化優勢資產,適當地兼并,增加石油儲備,進行技術創新和產業體制改革。只有這樣,石油企業才能求生存,謀發展,這對我國石油企業發展具有戰略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海平,李剛,潘興國,等.新時期石油企業持續有效發展的思考[J].石油科技論壇,2015,(1).
[2] 許坤,胡廣文,王世洪,張浩.低油價下我國石油企業發展策略探討[J].石油科技論壇,2015,(4).
[3] 牛育斌.低油價時期我國石油工業應采取的對策[J].國際石油經濟,1999,(2).
[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