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題一直受到教育者的廣泛關注,且對學生進行應用題訓練,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還可以增強學生的數學素養,同時也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對問題分析與判斷能力的基礎。因此,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采用“問題—建模—應用”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基于此,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問題—建模—應用”的模式進行了簡要闡述,并提出看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題;問題;建模;應用
應用題是組成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應用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這樣才能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擺正教學態度,利用好問題,通過師生之間的共同努力,來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問題—建模—應用”模式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判斷能力,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促進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
一、提出實際問題,做好審題工作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保證提出的問題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關,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吸引學生的目光,讓學生主動進行探尋。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關的題材可以吸引學生的目光,讓學生從熟悉的事物著手,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是分不開的,這樣也就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提出問題后,教師要適當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分析出怎樣解決問題,同時還要讓學生運用已經學習過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在審題過程中,教師要明確讓學生進行審題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其分析出題目的意思。對于數學應用題來說,其難易程度不僅與數據有關,更與題目中的情節與數量關系等因素相關,因此,也就決定了應用題的復雜程度。
二、進行相互合作與交流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讓學生以問題為出發點進行思考,同時還要不斷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此來達到自主解決。因此,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在進行交流的過程中,要圍繞題目來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還要從不同的角度出發來解決問題。通過探討與研究,可以形成有效的解決方法。但是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的是,應認識到學生才是學習中的主體,因此要注重鼓勵學生,肯定學生的看法,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學習,同時教師還要及時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以此來控制好教學的過程。
三、建立完善的模型,以此來解決實際問題
解決數學問題的關鍵環節就在于要建立完善的數學模型,同時還要通過分析與合作來彌補自身的不足。通過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可以實現有效建模。且在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感受到數學知識是無處不在的,這樣也就實現了再創造數學的機會。此外,在形成數學知識以后,學生也可以將所學習到的內容運用到生活中,這樣也就加深了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印象。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每一個小組都要發表對問題的看法,同時還要對問題的分析過程與解決策略等向其他學生進行展示,這樣不僅幫助其他學生完善自己的知識網絡,還激發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可以從更多角度出發,來增強對問題的認識。在此過程中,教師也要及時對學生的觀點進行評價與總結,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認知,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引導學生進行擴展
學生在形成完善的解題思路以后,教師讓學生盡可能將解決方法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這樣學生在應用的過程中,才能不斷進行反思與鞏固,同時也可以加深對問題的理解,也可以形成有效的數學思維。在此過程中,教師還要鍛煉學生,保證學生可以實現靈活運用,這樣才能實現科學的擴展與延伸。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以此來擴展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對于問題的認知,提高學生的思維靈活性。最后,教師要及時對學生進行評價,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不斷反思,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形成科學的數學思想,加深學生的感悟與體驗。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采用“問題—建模—應用”模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還可以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探究的能力,因此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吸引學生的目光,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邢艷春,段君麗.小學數學應用題“問題—建模—應用”教學模式[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7):115-116.
[2]杜慧慧.探究數學應用題“問題—建模—應用”教學模式[J].小學教學參考,2015(29):38-39.
[3]鄭惠.數學課要建好“模”做出“型”:對小學數學應用題建模的思考[J].新課程:小學,2012(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