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太 張瓊
摘 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自主學習是學生獨立發現問題、獲取新知、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是教師在數學教學中亟待改革的有效方法。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品質,使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能力,是教師在教學中應引起重視的一個問題。
關鍵詞:自主學習;新課改;數學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種理念也直接影響著數學教學的價值取向。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深深體會到:給孩子授之以漁比授之以魚教學效果要好得多。然而,如何讓學生學會解決問題呢?培養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的能力就是我們研究和探索的一個重要課題。這就要求我們堅持以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構建自主學習的課堂,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一、創設場景,讓學生愿學
新課程理念倡導:在數學教學中,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要求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變不想學為想學,變想學為樂學,變樂學為會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放手讓學生自主地觀察,自主地搜集信息,發現數學問題。因此,在教學中,充分運用多媒體手段,創設一個新穎別致的學習場景,積極調動學生的興趣與注意力,將學生帶入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可以引領學生探求知識的動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教學“幾何圖形”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把班級藝體節合影的同一底版制作成三張大小不同的照片,提出了幾個問題,并輔以音樂旁白,這樣迅速引起全班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導學生去思考和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其實,數學知識本身的特點是枯燥和邏輯性較強的,如果我們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激起小學生學習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努力創設教學情景,調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努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這個學生三張大小不同的照片,既是學生熟知的,又是感興趣的,所以,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為學生自主學習搭建了平臺。
二、啟迪思維,讓學生樂學
現代教育要求教師應多關注學生思維發展的狀態,注重知識的發生、發展和獲得的過程。其實,學習的過程,就是既增長知識,又提高能力的過程。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通過課外活動要多方面地啟迪學生思維,努力去幫助學生構建認知結構,要適時指導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自主探究,拓展思維的深度和寬度,達到思維的最佳境界,取得學習的最優效果。
如,在教學“可能性”拓展延伸活動中,我讓學生通過做“石頭、剪子、布”的游戲,來爭奪“狀元星”。在開展游戲活動中,我以記者的身份,現場采訪了幾位同學:“在出拳之前,你會想些什么?”“你能猜出對方會出什么?”“那你有可能做出什么樣的辦法來應對?”教師的問題一提出,學生積極開動腦筋,通過玩游戲知道了有三種可能性:石頭、剪子、布。游戲過程中學生一方面要考慮自己出什么,另一方面要思考別人會出什么,加深了對可能性的理解。整個過程學生全員參與,學習活動顯得更為自然,探究能力自然也就得到提高。
三、展示自我,讓學生會學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如果運用的感覺器官越多,它們的作用發揮得越充分,那么知識就越容易被理解和掌握。我們在數學教學中,要努力創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彼此的“雙贏”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所以,要通過課堂教學評價,開展師生間評價和學生間評價,為學生營造自主學習的課堂氛圍,充分展示自我,樹立學習自信。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不僅學到了知識,還體會到人格尊嚴的魅力,同時為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創造了有利的情感因素。
四、拓展生活,讓學生善學
新課程標準,已把解決問題作為數學教學的四大教學目標之一,具體內容有四方面,其中的兩方面為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學生數學意識。要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方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注意聯系學生的學習生活,加強課內外銜接,放手讓學生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靈活機智地學習數學知識,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實踐證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是進行新課改的重要課題之一,作為教師,應該更新教育觀念,多渠道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從小就能主動獲取自己所需的數學知識,達到“要我學”到“我要學”的目的。也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也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紅麗.淺析新課標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新課程學習,2013(6).
[2]單建忠.創設氛圍 引導創新:小學數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策略談[J].小學教學參考,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