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建紅 李寶娟
摘 要:品格教育和養成良好的習慣無疑是學生一生中最重要的,它是素質教育的根基,對人生的發展有決定性的影響。教育、引導和培養學生學會關愛是兒童教育發展的必然。從培養學生關愛品質的重要意義出發,對學生當前缺乏關愛意識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對培養關愛品質的實施策略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生;關愛品質;重要意義;缺乏原因;實施策略
今天的教育肩負著明天的希望,為了使我們的孩子明天生活得更美好,對他們進行愛的教育,培養他們從小關愛他人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培養學生的關愛品質是學校道德范疇教育新的生長點。
一、培養學生關愛品質的重要意義
當前我國兒童多為獨生子女,很容易成為家庭三代的核心,養成驕蠻任性的性格。一些孩子甚至學會了用各種手段來要挾自己的家人。這不僅導致學生之間頻繁發生沖突,學生與家長之間也時有對抗產生。人們在尋找這些社會問題的原因時,往往會指責教育的缺席,其中兒童期教育的不足尤為凸顯。所以,關愛品格的教育不失為一種解決策略。小學階段是人一生中的“黃金時期”,此階段中兒童的可塑性很強,如果在此時期能夠奠定兒童正向的品格發展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其健全的人格,無疑是送給孩子最重要的一生受益不盡的能力,所以關愛品格的培養是小學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
二、學生缺乏關愛意識的原因分析
(一)當前的社會環境缺乏產生關愛意識的土壤
當今社會處于轉軌換型時期,一些基本的人之常情在道德缺失下遇受挑戰。人們普遍關注自我,不在意與別人的關系。如果我們周圍的人不愛我們,我們不可能永遠成功,如果整個社會落后,我們也不可能永遠幸福。
(二)我們的家庭極少教孩子關愛別人
隨著我國獨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家長的家教也隨之產生了不少問題。有些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在生活上大包大攬,對孩子的要求言聽計從,長此以往導致孩子形成自以為是、唯我獨尊的畸形人格。
(三)當前的學校教育受傳統方法制約
學校偏重于文化知識的傳授,“填鴨”式的知識教育使學生缺少關愛之心,德育上往往拿一些“高、大、全”的人物來給孩子做榜樣,孩子養成的是茫遠的英雄主義與理想主義,對身邊的生活與小事缺乏感受。因此,我們的學校教育沒有在孩子的心中播下關愛的種子,這樣長大的孩子缺乏關愛意識。
三、學生關愛品質培養的實施策略
(一)家庭生活——榜樣示范,愛心熏染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模仿能力較強,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無形中影響孩子,所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經常為孩子提供學習的榜樣。孩子年齡小,在他們眼里世界上的一切東西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情感的,因此,父母平時要多關心和尊重孩子,注意傾聽孩子的感受,讓濃濃的愛意滲透到家庭的每個角落;父母及家庭成員之間的語言要充滿愛心;父母要孝敬長輩,通過榜樣效應營造一種融洽的氛圍。
(二)學校教育——言傳身教,多方滲透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要散布陽光到別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陽光?!睂W校是孩子生活的第一個大集體,環境的影響和教育對他們非常重要。作為教師,要教育學生必須有博大的胸懷,自己心中充滿愛,愛每一個受教育的對象,用自己的行為感染和影響學生。要注重日常生活的教育,從學生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種契機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愛心”行為教育,把“愛心”行為教育貫穿于學生生活以及各項活動中,使學生學會在享受關愛的同時,懂得自己如何付出愛。在學生的心靈播散一片愛的陽光。
(三)家校攜手——搭建平臺,積極溝通
家校同步是關愛品質培養的重要策略。目前,許多家長忽視了對孩子的品德、意志、興趣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結果往往導致孩子人格的缺失,采取何種教育方法才更適合自己孩子的問題困擾著家長。針對這種情況,學校要充分利用家長委員會、家長會、專家開展講座等形式為家長解決自己的教育困惑,并通過大家的交流、討論,采取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加快學生關愛同伴、情感社會化的進程。
(四)社會課堂——走出校門,親近自然
關愛教育不僅要學生愛自己的家人、愛自己的同伴,更要讓學生成為心中有“大愛”的人?!按笊鐣?、大自然都是活教材”,讓學生跨出校門走向社會,是培養學生關愛品質的又一策略。例如,我國許多傳統節假日蘊涵關愛層面的意義,可以成為開展學生關愛活動的契機。如,“老人節”到敬老院看望老人、給老人送節目、洗衣服、打掃衛生等,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交流情感,獲得擁有一顆愛心就擁有快樂的體驗。
關愛品格的養成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共同發揮合力。唯有將關愛品質有效地滲透、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用心去澆灌,并持之以恒,才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才有希望看到祖國的未來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參考文獻:
班華.“學會關心”:一種重在道德學習的德育模式[J].教育研究,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