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影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并逐漸成為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物理學科是學生在初中階段必須學習的一門學科,并且在對培養學生素質教育方面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教師要在實際的物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態度,訓練學生具有較強的科學思維方式,增強學生積累解決科學問題的辦法,提高學生在實踐中團結合作的意識,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巨大的意義和影響。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素質教育;策略
在學生的初中學習階段,物理是所學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門學科,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物理學科是一門生活化較強的學科,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隨處可見物理知識和物理現象,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的生活都與物理緊密相連,密不可分。初中生學習物理的目的并不是要成為物理學家,而是為了對物理知識的普及,為了在日后的生活中可以運用物理知識解決一些問題,讓學生知道更多關于人類文明發展和歷史進程,對此,初中物理知識的學習對于培養學生的素質教育具有巨大的積極影響。
一、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科學態度。教師可以通過物理實驗教學,讓學生充分地認識和了解物理學科中所包含的嚴謹性和科學性。初中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研究定性物理量之間關系的一種實驗,在整個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驗充分認識和了解物理知識,并對一些物理現象進行解釋和說明,分析物理原因,針對失敗的實驗要及時地總結和歸納,找出原因,及時糾正,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和敏捷的思維能力,通過實驗不但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還提高了學生的科學意識,從而形成一種科學的、嚴謹的態度。
二、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科學思維。在日常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只追求速度,對學生一味地進行灌輸性教學,而是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和啟發學生對物理現象進行總結和歸納,在思考的過程中得到規律,從而認識和理解其中包括的物理知識和和理論知識,從而合理地運用到生活中去,進一步促進學生科學思維的提升。因此,教師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實驗活動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鼓勵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可以有效地解決問題,進而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科學思維。
三、培養學生積累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初中的物理課堂教學中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積累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教師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要有目的地引導學生積累解決問題的方法,既對學生學好物理知識有所幫助,又有利于學生日后的生活和工作。在所有的自然科學當中,物理是一門基礎性較強的學科,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將物理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相融合,理解新舊知識之間的關系,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促使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在不斷地積累過程中有效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與方法。
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在初中的物理課堂教學中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學生不論是在學習或是日后的工作中都必須與他人進行交流和合作,對此,教師要加強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可以通過實驗教學增強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在實驗過程中懂得尊重同學,通過同學之間的共同合作完成物理實驗,讓學生感受合作中的樂趣,讓學生明白,想要達到目標就必須通力合作、共同努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
五、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國家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發展,物理學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至今仍在人們的生活中具有巨大的影響。在世界的物理發展史中涌現出了很多的物理學家以及相關的物理趣事,教師可以介紹這些物理學家以及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愛國事跡,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操,通過一些有利于人類發展的物理事跡,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讓學生更加了解物理在人們生活中的影響,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隨著近些年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需要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人才,因此,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這不僅要求教師要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還要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訓練,合理地使用教學方法,建立正確的教學目標,將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作為教學的最終目標,將素質教育與日常教育緊密地融合在一起,在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思維,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最終達到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鐘勇為,程思慧,蔡朝輝.卓越教師培養背景下專業課程設置調查與建議[J].高校教育管理,2016(1):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