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群
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直接關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有助于班級各項活動的開展及學生的發展,是教師工作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作為一名曾經的班主任,我從多年來工作中積累的一點經驗來談談看法。
一、良好的師生關系要以情為基點
所謂情就是對學生一定要從內心去愛他們。教育沒有感情、沒有愛,如同池塘中沒有水一樣,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感情、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教師和學生的交流,最多使用的是語言,所以教師的語言藝術要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功效,讓學生內心的堅冰在老師熱情的感召下漸漸融化。
有些老師不注意自己的行為,動輒瞪眼睛、高嗓門、揮拳頭,他們沒有把學生當成平凡的對象、合作的伙伴,更沒有以愛為出發點,可以想象這樣的做法給學生留下什么印象。正確的方法應該是以情激情、以情育情,人心是相互的,你付出了愛,付出了情,才可能回報到真情、回報到真愛。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尊重和熱愛學生,以教師的情感激發和調動學生的情感。
對學生有情并不意味著生活中一味縱容他們,讓他們為所欲為。相反,要愛還必須對他們嚴格。中學生所處的年齡段決定了他們的思想和性格上的弱點,他們比小學生時成熟了不少,仿佛什么都懂,但實際上他們本身并沒有非常明白和正確的導向,極容易接受新事物,也極容易被別人左右。因此教師嚴格的管理是約束學生正確行為的一個重要因素。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始有終,說話算數
從你接觸學生的第一天開始,就要把自己的主張和班級的管理制度告訴學生,讓他們了解你的用心,知道你的出發點是為他們好。生活中就用這些制度約束他們。比如,班級的量化考核不能朝令夕改、今有明無,學生不重視就會形同虛設;而你在學生眼中也就變成一個做事沒有恒心、說話沒有權威的人,這樣勢必會降低你的威信。
2.不要抓住小事不放
教師本職工作是教書育人,在育人工作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態——要知道教育學生特別是后進生常常是抓反復、反復抓的過程。“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況且是他們。我們要看到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學習上可能不用心,但勞動中干勁沖天;勞動中偷懶耍滑,體育活動中卻沖在前頭。要給他們表現自己的機會,不要犯一點小錯誤就揪住不放,頻頻的說服教育往往更導致他們的逆反。
3.一碗水端平
一個班集體中,好學生的比例總是相對較少,大部分學生還是那些有問題、需要耐心教育的。一些教師若是平時不注意,在語言和行動中總時不時流露出偏袒某個人的行為,便會引起其他學生的強烈不滿和極大反感,這些學生會遷怒于他人,在班集體內部搞矛盾,不要用放大鏡去放大某個人的優點,也不要用顯微鏡去尋找某個人的缺點,一碗水端平,師生關系會融洽許多。
二、要善于利用第三者搞好師生關系
老師不是神,有時說話辦事也會因偶爾不當引起學生的反感,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啟用第三者。記得有一次,有個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無緣無故大笑起來,實際上他是在說:“Good morning!”的時候一下子想起了趙本山小品中那句“鼓搗貓呢!”的臺詞,越尋思越想笑,一發不可收拾。但是英語老師不知道,學生也因為老師開始的訓斥而引起抵觸情緒,你越批評我,我就越不說是怎么回事,來了個“徐庶進曹營”。我看他那表情分明是在示威,就看你能把我怎么樣。于是我把英語老師勸走,然后從側面教育他,孩子態度逐漸緩和。當聽到英語老師早晨要撇下剛滿周歲孩子乘一小時的車到校給他們上早課時,學生被感動地痛哭流涕。急忙找英語老師說明理由,又道了歉。所以,有時個人力量是單薄的,當遇到“針尖對麥芒”的場合時,不妨明智地尋求有力的第三者,這樣事態就不會惡化。
三、處理好同事中的人際關系
看到這也許你會問,不是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嗎?與同事搞好人際關系有什么關系?曾經有一件小事讓我記憶猶新。有一年接班不久學校要求美化教室。鄰班的班主任是個以前從未正面打過交道的老教師。沒想更多我讓學生去借彩粉筆,本以為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學生碰了一鼻子灰回來。這時的我并沒有氣憤,而是淡然處之。也巧一次學校掃雪,那位老教師卻忘了布置,班級沒有拿工具來請我幫忙。我在班里學生極其反對的情況下將一半工具借給他,幫他解了燃眉之急。人需要相處,可想而知,以后他對我的態度還能和以前一樣嗎?學生發現班主任的人緣就是好,體育運動會當班主任因病不到場的時候,竟有那么多老師來為自己班級操勞、奔波。學生開始欣賞老師的人格,從而更加喜歡你。而他們也在老師的感染下,心理越發健康,師生關系沒法不和諧、
融洽。
四、提高自身素質,注重自身形象
教師要留給學生莊重大方,熱情和藹,中肯誠實,謙虛冷靜,不浮躁、不虛假,不盛氣凌人、不挖苦學生的良好形象,這樣學生就會視老師為知己,從而為老師實施思想道德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掃清障礙。
參考文獻:
張家軍,馬吉宏.論和諧師生關系的含義、特點及建構[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