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
摘要:中國化的社會主義理論是科學的理論,也是實踐的理論,更是發展的理論。面對機遇和挑戰,重新審視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實踐與發展,對于當今科學發展觀的落實以及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科學社會主義;實踐;發展
歷史見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正確的道路,是科學的道路,是符合我國發展的客觀要求的道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這些成績與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實踐與發展是分不開的。
一、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本體
科學社會主義誕生于1848年,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也是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斗爭的結果,其標志是《共產黨宣言》的發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提出的前提大體上包括三個方面:首先,德國古典哲學思想的影響,包括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黑格爾的辯證法強調,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自然和歷史是永恒的、發展的、變化的過程,事物內部矛盾運動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但黑格爾的辯證法卻是唯心主義的。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強調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獨立存在的,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人和自然是同一的,但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卻是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馬克思和恩格斯吸收了他們的合理內核,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創建打下了基礎。其次,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作用。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提出了勞動價值論,為馬克思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結構,提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提供了理論基礎。最后,法國空想社會主義的影響。這一理論為科學社會主義論證人類社會主義規律提供了寶貴資料。
科學社會主義包括五個方面的基本內容:第一,無產階級的革命學說,強調暴力革命,認為革命是歷史前進的火車頭;第二,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專政學說,指出無產階級應通過階級斗爭來實現自己的目標,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第三,提出無產階級政黨學說,明確階級、政黨、領袖、群眾之間的關系;第四,統一戰線和工農聯盟的思想,無產階級通過統一戰線和工農聯盟來壯大自己的隊伍,提高自己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第五,人民軍隊學說。
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認識
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包括對自然界的認識,也包括對社會世界的認識,而這兩種認識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對自然界的認識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把握和認識社會世界。而對于社會世界的全面認識,同樣有利于我們更好地發現自然、認識自然、把握自然。我們要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予以把握,就要深刻地認識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在認識論層面處理好社會和歷史的辯證統一。
馬克思主義有三個重要組成部分,每個組成部分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對象和相對獨立的學科體系。馬克思、恩格斯從思維和存在的相互關系這個哲學的最高命題和基本問題出發,構建起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框架。馬克思所發現的唯物史觀,是研究人類歷史和整個社會科學的理論基礎。
政治經濟學是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關系和經濟運動規律的科學,它對資本主義的發生、發展和滅亡作了最全面、最詳細、最深刻的理論論證,因而是馬克思主義的中介。
我們要建設的是科學社會主義,而不是空想社會主義,因此,當下我們要加快和諧社會建設的步伐,實現科學發展。
馬克思所說的關系就是對立統一,就是辯證地發展。他認為人、人類社會、人類社會的歷史過程是“關系”的關系,是“關系”的統一體。而關系的主體是人,是會實踐的人。人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人類實踐的一切活動都包含著主體性。可見,人之所以為人,之所以為歷史的創造者和主體,在于他的實踐能力和主觀能動性。當然,和諧社會建設更是離不開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離不開對科學社會主義的深層認識和把握。
三、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實踐與發展
馬克思主義不是科學之科學,更不是形而上學的教條主義,而是辯證的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是開放的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解決社會的基本矛盾問題離不開馬克思主義,它為我們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社會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和方法,也為社會主義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前提。
我國的國體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這是我國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結合中國國情對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的具體運用和發展”。
馬克思把實踐引入認識論,把實踐引入歷史觀,解決了社會發展理論的一系列重大問題。
一方面,揭示了社會的根源和存在的基礎。自然界雖然有其自身存在的基礎,而自然界也不是孤立的自然界,會受人類活動的變化而變化,這種人類的活動就是勞動,也就是社會勞動,而社會的起源就在于勞動。如果,從社會領域中排除人類的實踐活動,社會就會失去它產生和存在的依據。
另一方面,揭示了社會的主客體結構。純粹的自然界是物質世界,而人類社會的產生就意味著這種純粹的自然界被打破,也就使自然界中產生了一個小的系統,即人類社會。人類社會包括主體、客體和關系。沒有無主體的關系,同樣也沒有無客體的關系,關系是主體和客體的統一,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前提。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9.
[3]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8.
[4]韓振峰.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中國特色的有機結合[J].中國高等教育,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