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珍 陳春麗
摘要:生物是研究生命體質特征的重要科學,其生命體體質新陳代謝以及基因遺傳方式涉及我們人類自身繁衍發展的信息,因此生物學科的重要性。為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學習興趣,本文就抓好備課、教課、結課三個基本教學環節,提升生物教學質量進行相關闡述。
關鍵詞:基本教學;環節;教學質量
一、引言
就生物教學而言,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培養和提升學生對生物學科的思考、觀察、判斷等方面的能力,促進學生學習掌握生物科學的研究方法,從而實現生物教學質量的提升。通過生物學科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培養樹立正確的科學學習方式以及學習觀念,通過對生物學科知識的認識,增強學生對生命和大自然的熱愛情感,樹立健康的生命價值觀和大自然環境保護意識,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抓好備課基本教學環節
通常生物教學有三個環節,依次是備課、教課、結束課(一般也說結課)。教學的備課是在課堂教學的教學準備,是實施教學的重要步驟,好的教學備課是保障教學完成的基礎,也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備課教學環節主要體現在教材內容,教材內容主要順序是章節大綱——章節單元內容——單元知識點。對于單元知識點的準確掌握,是備課環節的決定性因素。正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般,在實際教學中,在單元知識點的準確掌握后增加相應的針對性、趣味性、新穎性,吸引學生學習濃厚興趣,身心的進入學習狀態從而實現教學的順利進行。備課教學環節同時也需要符合教學方針的標準,不能偏離教學的實際需求。在單元知識點上,教師充分意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思想階段中敏感性范圍區域,充分結合人文教學的先進理念,在實現教學的同時樹立健康正確的人文價值觀,有利于學生對生物學科的熱愛和學習。
三、抓好教課基本教學環節
(1)教課模式
教課環節是教學的主要內容甚至是全部內容。以往一般的教學教課模式基本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寫學生記、老師問學生答,在整個教學教課中老師主動性強,學生被動性的聽講寫,老師說的每一句學生都要言聽計從般的記著,這種單一的傳統模式略顯枯燥乏味,容易引起學生喪失對生物學科的興趣,造成厭心理。因此抓好教學教課環節必須改變這種傳統的教課模式,讓學生從被動轉為主動。一般生物教課都有實驗教學活動,在老師講述實驗知識要求和注意后,讓學生獨立的去完成實驗操作。老師由以“輔導師”的身份在學生實際實驗操作過程中只需進行相關的指導,讓學生完在實驗過程中尋找實際解決方法,結合教學內容自主完成實驗學習測試。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實際實驗操作能力,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全面認識,在實施教學教課模式的轉變時還能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
(2)教課氛圍
當然光靠教課模式的把關還是不夠的,在實際教學教課中,還要注意課堂學習氛圍。課堂的學習氛圍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情緒,良好的課堂教學學習氛圍,可以促進學生對生物學科知識的求知欲望,從而更加聚精會神認真地學習。在教學教課環節中,教師應積極地為課堂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學習氛圍,可以有效的加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知識交流和溝通,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樂趣性和主動性。在實際教學教課環節里,生物學科知識概念對于學生老說相對抽象,無實際的具象形容容易造成學生對于知識理解的模糊不清,老師可以生活中常見的生物列子與學習內容進行相應的結合,營造充滿生活趣味性的課堂學習氛圍,有利于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興趣,還能形象的勾勒生物科學知識內容。譬如,與DNA知識點相關的生活例子,在教課中老師問學生“什么叫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通過生活列子的問題引出教課知識內容。
(3)實踐教課
實踐實驗教課是生物教學最重要的形式內容。實踐教課有利于學生對生物學科知識的全面性認識理解,通過實踐不斷鍛煉逐漸掌握生物學科知識的規律,還能養成良好的生物學習習慣。教師要注重實踐教課的重要性,實踐教課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還能發掘學生對生命科學的探索精神,對于未來的生物科學具有深遠的教學意義。
四、抓好結課環節
結課環節是生物教學不可或缺的環節,結課是對于教學教課學生學習知識內容的一個總結和歸納,有利于加深學生所學知識的記憶,便于將所學運用到實際實踐當中。結課環節還包括課后的知識練習作業,老師可以選擇生物學科一些具有代表性、層次性、邏輯性、規律性、靈活性的練習作業,引導學生從不同層次、深度、角度等去解決實踐問題,從而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熟悉掌握。此外還需加強對結課內容以及課后作業的相關的講解,及時的糾正和指導學生對知識正確的認識和熟悉掌握,培養學生科學、規律的邏輯思維方式以及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加強學生對生物科學的熱愛,從而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和科學精神。
參考文獻:
[1]郭玉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提升初中生物教學質量的策略[J].學周刊,2015,08:91.
[2]滕喜全.論新課改下提升高中生物教學效率的策略[J].才智,2015.0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