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紅 張勇 錢琨
摘 要:隨著我校青年教員人數比例的增大,如何迅速有效地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和業務能力,使之成為學校可持續發展的生力軍,成為了學校教學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而實行“青年教員導師制”能充分發揮老教員和骨干教員言傳身教的幫帶作用,是幫助青年教員順利成長的必要而有效的措施。本文分析了實施導師制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看法與見解。
關鍵詞:青年教員導師制;必要性;具體做法;注意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部隊體制編制調整和士官任職教育的發展,我校教員年齡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尤其是2005年以來我軍文職人員制度建立,進入教員隊伍的非現役文職人員數量逐年增加,青年教員人數所占據的比例越來越大,在一些基礎教研室,三十歲以下、入校時間不足五年的教員甚至已經占了一半以上。
目前,新充實進入教員崗位的青年教員來源主要是三個方面:軍隊院校的畢業生、地方大學培養的國防生、通過統一招聘考試招入的非現役文職人員。其中熟悉并有著部隊院校生活經歷的只有第一類人員,國防生在地方大學學習時會有少量短期的部隊培訓經歷,而文職人員則基本上不了解部隊院校的工作情況,此外,青年教員中師范教育類院校畢業的非常少,也沒有經過實習期,可以說入校工作后基本上都沒有教學實踐經驗,要想使他們迅速走上講臺,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是需要有一定周期和時間的,但很多時候受到教員編制限制、教學任務調整、臨時性培訓任務多等因素影響,往往在青年教員的適應期還沒有結束時就得進入教學一線了,這樣就會產生思想不穩定、教學質量差、評估等級低、自信心受挫等問題,因此,青年教員人數比例的增加意味著各類培養工作也要及時跟上。如何迅速有效地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和教學業務能力,使之真正成為學校可持續發展的生力軍,成為了學校教育工作的一項戰略性、全局性要務之一。
一、實施“青年教員導師制”的必要性
對院校而言,教員的素質決定著學校教育教學的水平和質量,抓教員隊伍建設便是抓住了學校全面建設和發展的核心,建設一支不但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而且能把這種理念轉化教育教學行為的教員隊伍,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也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從青年教員整體狀況看,絕大多數都畢業于“211”院校,他們的優勢在于學科專業知識比較新而全,思維較為活躍,對工作有熱情和積極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但同時他們缺乏教學工作經驗,理論與專業實際不能很好地結合,對軍隊院校教學的要求和特點還不能很好把握。為使青年教員盡快適應和勝任教學工作,緩解職業焦慮,順利完成角色轉換,并逐步成長為挑大梁的骨干教員,實施“青年教員導師制”便成為了幫助他們順利成長的必要而有效的途徑。
導師制本來是指一種教育制度,它的最大特征就是師生關系密切。導師制在師生之間建立了一種“導學”關系,從制度上規定導師不僅要指導學生的學習,還要指導學生的生活,進行德育、思想、心理等方面的指導,以便更好地貫徹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現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
在軍校任教,教員除了具備業務素質和教學能力,更要有過硬的政治思想素質、令行禁止的工作作風和嚴守紀律的軍人意識,教書育人的要求更高、范圍更廣,而通過老教員和骨干教員的言傳身教和“傳、幫、帶”作用,能使青年教員樹立良好的師德風范,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無私奉獻,逐步形成嚴謹治學的態度和扎實的工作作風,能盡快適應工作崗位,成長為合格乃至優秀的軍校教員,所以實施“青年教員導師制”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我校的一些部系也在實施導師制。
二、實施“青年教員導師制”的具體做法
1.導師的選擇和職責
導師與被培養對象應為同一教研室或從事同一專業,原則上導師應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職稱(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教學經驗豐富的優秀講師)擔任青年教員的指導工作。要求導師師德高尚、有豐富教學的經驗、學術造詣深、教學效果好、指導能力強,只有這樣,才能通過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和感召他人。
導師首先是幫思想。在青年教員入校之初,常常充滿學生氣,在思想上還不成熟,尤其是在軍校這樣一個實行軍事化管理的環境中工作,他們會覺得過于嚴肅和約束力太強,如不能及時調整心態,很容易會產生逆反心理和抵觸情緒,此時需要導師承擔起“監護人”的角色,要在政治思想、職業道德素質、做人立本的基本準則方面對青年教員進行幫助,出現問題苗頭要及時矯正,要關注青年教員的思想進步和角色轉變,幫助和勉勵他們熱愛軍隊教育事業,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使其增強榮譽感和使命擔當意識。此外導師還應關心青年教員的個人生活,對他們遇到的生活困難能予以幫助,解決不了的要幫助反映,在思想上要能呵護和關心,做他們的知心人。
其次是要帶業務。教員的主要任務是教學,青年教員業務能力的養成自然是培養的重點,由于個體不同,特點也不一樣,就應當因材施教,導師應與青年教員及時溝通,了解其專業背景與特點,根據培養對象的實際情況,制定培養計劃書,找準今后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導師應通過課堂教學示范,毫無保留地使青年教員掌握課堂教學的基本方法、要求和標準,熟悉教學工作規程,把握教學規范;組織并指導他們編寫教案和制作課件,參加輔導、答疑、批改作業、指導實驗等教學環節;經常性地跟班聽課,并將聽課情況進行交流、點評;幫助青年教員加強實踐鍛煉,導師在申請科研、教改等課題時吸收其加入課題組,支持和鼓勵他們申報各類科研項目、發表科研學術論文,并對申報表的填寫、論文的撰寫等進行具體的指導;定期對培養對象的綜合情況進行評估,對達不到培養要求、評估結果不理想的青年教員幫助他們進行自我分析,查找問題原因,同時鼓勵他們增強信心。
2.培養對象及其職責
實施導師制的培養對象應為進校不滿3年的新教員、專業調整后的講師及以下技術職務的教員、課堂教學質量評估不達標的青年教員。
培養對象應積極主動地在各方面向導師學習,主動匯報在工作、生活中的思想情況;認真參加各類教育教學培訓、進修,旁聽導師教學,做好聽課筆記,參與答疑、輔導學生作業等教學環節;積極參與導師的教材編寫、課件制作、課題申報及研究和論文的撰寫等工作;在指導期滿后,培養對象應對自己所完成的教學、科研工作和進修情況進行總結,并向部系匯報;培養指導期一般為2-3年。經導師指導后,培養對象課堂教學評估應達到良好水平。
三、實施“青年教員導師制”需注意的問題
通過筆者的實際工作經歷發現,在實施導師制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導師在制定培養計劃時要突出個性,計劃不但應因人而異,還要因階段而異,不能雷同,甚至還要視具體情況進行調整進度;
2.培養對象要克服學習中的惰性和依賴思想,對教學活動不能只是單純模仿,存在“拿來主義”思想,最終成為成為導師的“復制品”從而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3.單位要真正落實導師制的考核與評價,對導師制效果評估應及時、準確,獎懲有度,不能好壞一個樣,使制度流于表面,打擊參與者的積極性;
4.導師本身也是教員,在實施導師制時,不能忽略了導師自身的的培訓和提高,應當提供觀摩討論、調研交流等學習促進的機會。
實踐證明,導師制的實施對于青年教員的作用不僅體現在個人職業發展方面,它更為青年教員提供了一種歸屬感,拉近了同事之間的情感距離,增強了集體凝聚力,能使大家共同進步。
(作者單位:武漢軍械士官學校,湖北 武漢 43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