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黎
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的精神時刻處于一種高度緊張的狀態中。因此,心理問題在當代社會中已經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問題之一。即使是學生,較之以往出現心理問題的人數也在逐年增多。學生在受教育階段 ,每個階段的教學特點都不盡相同,而他們自身也在不斷成長著,尤其是在大學階段,它所秉持的教育理念與中學階段有著極大的不同,這也就容易使學生在這一轉換階段出現心理問題。本文將通過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特點進行分析,進一步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過程中的實施。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問題;特點;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人們常說,大學就是一個小社會,是你真正進入社會前的一個適應階段。所以,在大學階段你要學習的不僅是理論知識,還要試著去了解一些在以后生活過程中可能會對你有益的東西,不斷開闊自己的視野,提升自身的素質。而中小學階段的教學則更偏重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學生以取得優異的成績,為進入一個好的大學而不斷努力,這一階段的學習是一個十分緊湊、學業壓力較重的時期。由于一些學生對與大學階段的學習生活存在著一些錯誤的認識,當他們突然間從高中那種緊張的學習氛圍進入到大學學習,就很容易出現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對自身甚至是身邊的人造成危害。為了使大學生在大學階段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了當下大學教育階段的主要目標之一。
1.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特點
不論是從學習環境上來講,還是從生活環境上來看,大學與中小學階段都存在著較大的差別。因此,如果學生無法很好的適應這一過程的轉變,就很容易出現一些心理問題,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大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有一下幾個特點。
1.1 可調節的短期困擾型心理問題
在心理問題中,困擾型心理問題可以說是一種最輕微的、最常見的心理問題。如果出現這一問題,不必要有過多的心理壓力,它是大學階段必經的一個考驗,可以通過自身的調節,使短時期內的困擾型心理問題得到有效的緩解。雖然這種心理問題并不會對人體造成太大的傷害,但是也不能完全忽視它的存在,如果人長期的處于一種迷茫、困惑的狀態中,就會逐漸對生活喪失信心,找不到目標,進而直接影響到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對于這種短期困擾性的心理問題,要積極的面對,努力的通過自我調節去適應新的環境和不同的挑戰。
1.2 自我調節適應性
在大學階段,大多數學生的心理問題,都比較輕微,屬于成長過程中常見的心理問題。因此,大都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調適及時的轉變心理狀態,而不需要通過使用外力,比如說使用緩解藥物、心理輔導等這一類具有具有一定專業性的治療措施。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多數大學生的心理調節能力也在不斷的提高,對于一些新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越來越強。因此,那些常見的心理問題都可以在一定時間內通過自我調節適應性得到有效的解決,重新恢復到一個正常的心理狀態。
1.3 累積效應下產生的心理問題
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當這些問題出現時,我們不應該抱著一個恐慌、懼怕的態度來面對它,而是要以積極的心態去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近些年來,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有效實施,每個家庭都只有一兩個孩子,這就容易使家長把自己所有的愛都傾注在孩子一個人的身上,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是舍不得讓孩子經受一點挫折,以那種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心理去給予孩子關愛。這種做法,并不會真的有益于孩子的成長,反而會讓孩子因為家長這種過分的溺愛,而成長為溫室里的花朵,當他們逐漸成長起來,不得不自己面對生活中的壓力的時候,對于出現的問題就會以一種鴕鳥心態,有意避之。尤其是對于心理上的問題,有大多數人都覺得心理有問題是難以啟齒的,他們總是會自然而然的將一些心理問題歸結到情緒表達中,而并沒有及時的調整。這樣在長期的積累中,就會讓那些輕微的、可調節的心理問題逐漸發展成一些重度的、需要輔助治療的心理問題。
2.有效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2.1 開設心理課程,幫助學生正確對待心理問題
開設相關的心理課程教學,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于那些剛步入大學校門的大一新生。在高中階段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你在學習上有所懈怠的時候,家長和老師都會告訴你“別泄氣,在高中苦一點,上大學你就輕松了”,可以說這種觀念在我們的腦海中已經是根深蒂固了。大一是學生完成從高中到大學角色轉換的關鍵時期,這時的他們在經歷過高中繁重的學習生活以及高考這場緊張的戰役后,對學校生活仍然會以中小學生活的思維模式來進行思考,再加上在中小學階段教師和家長灌輸給他的思想,很容易讓他在剛接觸大學生活的時候感到迷茫。因此,在大學階段開設相關的心理課程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對大學生活樹立一個正確的態度,及時的進行角色轉換,能夠及時的通過自我調適能力解決那些短期困擾型的心理問題,使自己的大學生活更加健康、積極向上。
2.2 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提高抗壓能力
大多數心理問題的產生都是因為心理壓力,如果能及時有效的對壓力進行排解,就能在很大程度是降低心理問題出現的可能性。快節奏已經成為了當前時代發展的代名詞,如果在面對壓力的時候沒有好的抗壓能力,很容易使人的心理受到打擊,繼而出現心理問題,危害人的身心健康。所以,學校在學生在校期間要對學生開展一些挫折教育,培養學生在遇到問題時的處理能力,為學生的健康生活保駕護航。比如,當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輔導員不能只是急于幫助學生去解決問題,這樣會讓學生產生依賴心理,而是要幫助學生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引導學生積極的應對問題。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以后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理智的面對,提高抗壓能力,降低心理問題出現的可能性。
2.3 定期開展具有專業性的心理測試,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
在大學階段中,學校應該定期的對學生進行心理測試,時時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對于那些心理上存在問題的同學及時的進行疏導,有效避免心理問題為師生帶來的安全隱患。由于大學生人數較多,在進行心理測試的時候,可以通過電腦,以答卷的形式讓學生定期的進行心理測試,然后通過數據分析,將每一個學生的心理狀況反饋給學生個人和責任教師。這樣一來,就能讓學生第一時間了解到自己的心理狀態并進行調整,有一個健康的大學生活。
3.總結
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人們的精神長期處在一個緊張的狀態下,出現精神疲憊。大學生作為推動社會進步的主力軍,不論是在上學期間還是進入到社會以后,都面臨較大的生存壓力,如果不能有效的將這些壓力進行轉化或者釋放,就會使他們的心理出現問題,從而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因此,根據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特點,有針對性的在大學期間對學生開展一些心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吳盈英.基于主體性教學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美與時代(下旬刊),2014,(4):125-126.
[2]張變花.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獨立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5,(5):32-33.
[3]石蕊.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原因及疏導方式研究[J].才智,2015,(29):83-83.
(作者單位:信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