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澤昱 馬廣輝

摘 要:隨著國民經濟和電子商務的發展,大學生網上購物的頻率和數量都在不斷增長,這也直接造成了校園快遞數量的高速增長。這就要求學校有相應的配送中心及網點與之相適應。文章以山東科技大學為研究對象,在分析了山東科技大學快遞配送網點存在的問題之后,給出了一套組建快遞集中配送中心的方案,旨在整合現有資源,更好地為在校師生提供服務。
關鍵詞:高校;快遞;集中配送;選址模型
當今,隨著網絡購物的愈演愈烈,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加入網購陣營,高校校園快遞也飛速發展起來,相關的快遞代理點或加盟店為校園內師生收發貨物提供了極大便利。但目前許多高校外圍和內部的快遞企業的運營存在著許多問題,距離遠、服務差等問題仍不能讓師生滿意。
1 山東科技大學快遞配送點存在問題及分析
山東科技大學擁有全體在校師生43000余人,快遞市場和發展潛力十分巨大,而且勞動成本低,所以越來越多的快遞公司進駐。但由于這些快遞公司良莠不齊,其服務質量也不盡相同。
(1)代理點多。快遞公司在校園進行的業務經營, 往往是采取配送網點點來進行的。目前,快遞配送網點共有7家(順豐快遞、匯通快遞、申通快遞、圓通快遞、中通快遞、天天快遞、韻達快遞),分布于學校的不同位置。(2)距離遠,耗時長。目前,校內各快遞配送點分散于學校各處,與各宿舍區的距離各不相同。網絡購物發送快遞存在不確定性,快遞點的分散分布就給同學們領取快遞造成了極大不便。而且由于上課時間的限制,學生領取快遞的時間集中在中午和下午下課后這段時間,因此領取快遞所花費的大量的時間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和休息。(3)快遞業務量兩極分化。調查顯示,女生的收取快遞的頻率遠遠多于男生,每天領取快遞的女生數量大約占總人數的63.1%,這就造成了配送點位于女生宿舍區的申通快遞快遞量遠遠超過其他快遞公司。在所統計的快遞數量中,順豐80件/天,匯通150件/天,圓通180件/天,申通300件/天,韻達200件/天,中通100件/天,天天80件/天,其他50件/天。(由于快遞數量在不同時期會有種種波動,因此所采用的數據為非集中購物期的數據)
2 山東科技大學快遞配送中心新模式的構建
2.1 模式提出
為更好地解決目前校園物流混亂現狀,向全體師生提供優質校園快遞服務,基于對山東科技大學快遞市場特點和快遞現狀的分析,提出一種將現有山東科技大學快遞資源整合、優化的新模式:在山東科技大學建立統一的快遞配送中心,將所有快遞配送網點集中,進行統一管理,減少時間浪費,增加競爭壓力,提高服務質量。
2.2 快遞配送中心選址
配送中心選址,是指在一個具有若干供應點及若干需求點的經濟區域內,選取一個地址設置配送中心的規劃過程。
2.2.1 選址約束條件。由于校園快遞的配送方式為個人領取式,故快件運輸費用、配送費用可以忽略不計。需要著重考慮的便是學生宿舍區距快遞配送點的距離,即時間成本,這是最重要的問題。而配送點的地價成本等因素,由于學校商品房的租金固定,不予考慮。
2.2.2 搜集整理資料。前期我們進行了1000份問卷調查和為期一個月的實地調查,包括領取男女生領取快遞的數量、路線、頻率及選擇的快遞等項目。我們隨機選取了200名志愿者(男女各100名),在一個月中隨機選取十天,在中午12:00至下午5:00時間段內,沿著問卷中選取人數最多的領取路線進行了測試,并記錄下了所用時間、所走距離及領取快遞所用時間。
2.2.3 定量分析。我們收集整理了大量數據,利用權重法計算出山東科技大學男生與女生領取快遞所走距離,ABC三個宿舍區分別為576.1m、840m、748.3m。我們運用物流設施選址規劃中的單一設施連續點選址模型將數據進行了分析整理。選址問題中,一般采用兩種方法來計算兩點之間的距離:一種是直線距離,另一種是折線距離。折線距離通常用在道路比較規則的城市內部的配送問題以及具有直線通道的工廠及倉庫內部的物料搬運等問題中。故本次研究采用折線距離。交叉中值選址方法是對單一設施連續點選址問題用折線距離進行計算的一種求解方法。其具體模型為:設在某一物流網絡中,有n個需求點,它們的位置分別是(xi,yi),i=1,2,...,n。第i個需求點的權重為wi,i=1,2,3,...,n。今要設置一個服務設施點,假設其位置為(xi,yi)。要求選擇服務設施點的位置,使由該設施點向n個需送點送貨的總成本z最小,即相應的目標函數為:
這個選址問題的服務設施點的最優位置是由以下坐標xs和ys組成的點:xs是在x軸方向所有權重wi的中值點;ys是y軸方向所有權重wi的中值點。我們以領取快遞的頻率為指標,運用定量統計法計算得出A、B、C三個宿舍區的權重,分別為63.1%、15.6%、21.3%,并利用CAD制圖軟件在圖片上建立坐標系,將所得數據帶入上述模型,計算得出的最優點為與點(3.8,5.7)距離為100米的圓形區域內。將坐標點定位后所得具體位置為女生宿舍區D點。
2.2.4 結果確定及復查。經過實地考察分析,我們將配送中心地址確定為A區餐廳北部的空地(圖1中①)。該空地未被開發,面積大約為500平方米,適宜滿足需求。
在確定選址位置后,我們又選取了100名志愿者(男女各50人)從各自宿舍到所選地點來回走了10次,A、B、C三個宿舍區到集中配送點的時間比到所有分散配送點的平均時間分別縮短了79.3%、28.7%、24.9%,距離分別縮短了78.4%、12.9%、5.1%,達到了優化目的。實地實驗結束后,我們又將所得數據進行分析,進行了1000次的計算機仿真實驗,所得結果亦在誤差允許范圍內。
3 快遞配送中心運營模式
武漢商業服務學院劉珍在《高校校園快遞新模式研究》一文中提出建立“校園小郵局”。山東科技大學亦可借鑒該模式,將校內快遞集中統一管理,規范配送流程,統一服務標準,提高服務質量,節省師生領取快遞耗費時間。
4 可行性分析
經過調研發現,各個快遞公司的主要業務量都是派單作業,對于收件業務競爭并不是各個快遞公司相互競爭和擠壓的焦點,而運作目的都是為了降低成本、寄送到位、獲取利潤,這樣共同的經營目標可以使各個快遞公司在山東科技大學的營業網點或代理店整合一起,組建新的“山東科技大學快遞配送中心”。
參考文獻
[1]李念祖.物流運籌學基礎[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6.
[2]汝宜紅.配送中心規劃[M].北京:北方交通大學出版社,2002.
[3]劉珍.高校校園快遞新模式研究[J].武漢商業服務學院學報,2013.
[4]朱鴻.高校校園快遞新模式探討——以江南大學為例[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