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波
【摘 要】改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消極心態,置懸念靈活導入先聲奪人,激活學生學習的興趣,有效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英語;教學;情景;興趣
新課程標準編寫的英語教材,更強調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更強調學生能動性、創造性的發揮,產生厭倦情緒,學習動機越差,學習成績就越差,最后出現上課聽不懂,看不懂,進而對學習英語存有畏懼心理,放棄學英語。因此,教學活動本身并不是一份能省心的差事,教學活動不容忍無任何個性化創造或改良。沒有創新就沒有閃光的思維火花,學生不歡迎一潭毫無思想漣漪的課堂死水湖,而新課標下的英語教材整合就是要活化學生的多樣性思維,讓英語課堂變成學生思想馳騁的廣闊空間,激活學生學習的興趣。
一、溫故而知新,“軟著陸”
將英語教材的編輯思路與當前的教學實際情況進行對比聯系和分析。我們清楚,每一套教材都有其編輯思路,我們在教學活動開展前有必要思考:編輯者為何按如此思路編寫?這樣的思路是否符合自己教學現狀的實際?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是否有必要對其中某個思考角度進行調整或更改?之后我們進行適當的揚棄,這樣的課程整合準備,針對性、可操作性是較強的。例如,我們本學期學的七年級英語(上)中,我們看到了3個Module(模塊)的Starter(小學該學的主要內容)和10個Module的初一(上)學習內容。在內容的安排思路上,總體是出于“軟著陸”的考慮。
二、設置懸念 ,靈活導入,先聲奪人
上好一堂課,需要一個良好的開端,英語課也不例外。上課時,或不重視或因還沉緬于課間活動,總有不少學生心不在焉,這時就必須想方設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所以,設計導入新課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中要抓住中學生的喜新、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在走上講臺時,就用學生喜歡的語言,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來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吸引注意力。
導入新課還因教材的章節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來引發學生的興趣。如放錄音、齊唱英語歌或講講異國風情、文化背景等。如講“When is your birthday?”時,可以先放音樂“Happy birthday”,并與學生同唱之后,問注意力被吸引的學生:“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呢?”學生答:“Happy birthday.”從而導入新課。
對于學生的好奇心教師不能視之不理,而要巧妙地加以引導,善于利用一些歌曲、風俗習慣、文化背景等加以激發,使他們由好奇轉化為好學。
三、巧釋難點,撥云去霧,誘發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以自我為中心,一味地講授,把知識強行“塞入”學生大腦,而要采取多種教學手段,誘發吸引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例如可以引導學生進入交際情景,使學生學以致用,這樣他們便會積極地學習知識和思考問題。因此,教法的改進是必要的:
(1)限時限量機械對話:要求同桌同學倆倆上臺,在一分鐘內進行問答,問答句數多的組獲勝。
(2)接龍對話:即一個同學在回答上一個同學問題后,再提一個問題問另一個同學。
(3)小組對抗賽:即A、B兩組同學的問題,或全組每一位同學問臺上那位同學的問題,在一分鐘內問答次數最多的組獲勝。
為了讓自己的小組奪冠,學習好的同學會引導全組的同學積極準備,對全班同學來說,這無疑是一次很好的循環機會。由于引入競爭機制,把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學生越學越來勁,這樣不僅使課堂氣氛和諧、寬松,而且使學生敢于開口說英語,以全新的自我形象,積極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去。此外還要將課內課外活動相結合。教師要使學生自覺地主動地掌握知識,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
四、注重情感教育,啟發興趣
情感的力量在教學中往往能起積極作用。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必須在教學中保持融洽的感情、協調師生關系。正如白居易所說:“感人者,莫先乎于情。”運用情感教育,首先,教師要熱愛學生。老師應把學生放在與自己平等的地位,課堂上要鼓勵他們積極思考,大膽發言,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點滴進步,要關心,理解他們,成為他們信賴的指導者,而不是使命者。譬如:上課伊始,教師要以自然、和藹、充滿信心的教態出現在學生面前。課堂上讓他們回答問題時,老師要循循善誘,并用信賴和期盼的目光給他們加油鼓勵。這樣通過目標鼓勵、榜樣激勵和語言激勵等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參與的主動性,使他們拋棄厭學的心理障礙,主動、積極地學習。其次,要讓學生自覺地尊敬老師。學生通常比較尊敬具有淵博知識的老師,教師的知識越廣博深厚,教法越廣征博引,深入淺出,使教學渠道暢通,也就越能受到學生的喜愛和尊敬。
教師在教學中應從“興趣”入手,時時注意運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來調動和培養學生興趣,總而言之,教師動起來,教材活起來,英語課堂教學才會有新一輪的突破。重視“興趣”入手,英語教學改革才會有更多亮麗的色彩,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良好效果,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