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記得六年前的那個夏天,我懷揣著兒時心中的教師夢想走上了三尺講臺,由一位藝術學院的學生轉變成夢想的踐行者。那一刻,心中樹立起新的夢想:我要做一名勇于創新,開拓進取的音樂老師。
如今我加入了學校課改實驗的隊伍,在以“學為第一 教助學成”的核心理念指引下,我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有了堅定的方向,這是絕好的契機!因為它真正樹立了“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教育思想。
一、現實與夢想的距離
作為青年教師,我缺乏教學經驗,該如何開展課改實驗,從哪一方面著手,甚至從哪個年級的孩子開始,這些現實問題都著實令我困惑。很快,我通過認真學習“新課標”聽取經驗豐富的教師講課以及查閱相關著作,終于我選定了一年級的孩子,因為他們的想象力是我們成年人都無法達到的,我希望讓課改的“陽光雨露”從滋潤小芽開始,等他們成為一棵小樹的時候,一定會綻放出不一樣的花朵。有了好的開始,就有了前進的動力,突然我發覺夢想其實沒有那么遙遠。
二、確立目標,朝著夢想前進
以往課堂上,我一遍又一遍教唱,孩子們唱得無精打采,我自己也覺得疲憊不堪。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天性活潑好動,該如何給他們上好音樂課呢?參與課改實驗以后,在一次音樂教研會上,我大膽地將自己的這一困惑提出,問題也引發了各校音樂教師們的深入討論。大家都熱心的幫我分析,并毫不吝嗇地將自己的豐富經驗分享與我。終于,我明白了音樂課堂要提供給學生們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的機會,使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活動。針對一年級的孩子,要充分利用他們的想象力,以講故事、音樂游戲為主,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在潛移默化中掌握知識點。我決定改革就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這三個方面開始。
三、仰望星空離不開腳踏實地
以教授《法國號》一課為例。
1.自主學習
一開課,我就給了孩子們充分自主感受、自主學習的機會,具體是從看、說、聽、做這四個方面來進行的。在學歌曲時,做到視聽結合、音畫結合,產生進一步表現歌曲的欲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學習中應得到充分的體現,讓他們做學習的主人。因此,在《法國號》一歌的表現形式上,我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讓學生選擇合適自己表達的方式來表現歌曲。比如:可以用甜美的歌聲、美妙的舞姿、動聽的演奏等來表現。我把評價總結的權力交給孩子自己,讓他們同學之間或小組之間進行自我評價。
2.合作學習
作為課改新兵的我也曾在課堂上為了讓學生深入的理解音樂基礎知識,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思考。可學生們有的能獨立思考,有的并不感興趣默不作聲,有的和同桌談笑風生,問題出在哪里?思前想后,我覺得自己并沒有從學生角度出發,培養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讓學生真正的樂學、善思。通過學習,我了解到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改變傳統的學習方法,更多的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合作意識。在后來的音樂活動中,合作學習已然成為了孩子們的學習習慣,通過共同討論,相互比賽等方式解決來問題。比如,探索音的長短,鼓勵學生分小組用不同地敲擊方法,打破傳統的思維方式,讓學生探索雙響筒發出短音,讓碰鈴發出長音等等,孩子們有了不一樣的體驗,他們樂于其中,把音樂課當做是一種享受。
3.探究性學習
古人有句話說的非常好“學源于思,而思源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于是,我設計了探究兩步曲:①學生產生疑問,提出問題。②我和學生一起梳理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探索學習。每個小組都會提出許多問題,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我要做的就是積極引導學生探索,使學生成為一個發現者,探索者,提高學生產生疑問,提出問題的能力。第二步相對來說有點難度,難在如何讓小組的所有學生多動腦,多動口,多動手。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同時,引導學生分析問題,教會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本節課的尾聲,我讓學生聽辨音色,猜猜是何種樂器,讓學生查閱西洋樂器這個大家族還有哪些成員,引導學生積累音樂文化的廣闊天地,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我和孩子們一起都享受到了音樂帶來的快樂。
四、乘著夢想的翅膀遠航
很慶幸自己加入了新課改的實踐隊伍,我體驗到了“學為第一 教助學成”這一核心理念所帶來的高效性與創新精神。現在,我的音樂課堂總是充滿了歡歌笑語。唱歌的時候,孩子們會特別注意耳朵的聆聽和情感的把握,用自己對歌曲的理解來真實表達情感。在聆聽音樂時,孩子們都喜歡慢慢地閉上眼睛,在一種極為放松的心境下去傾聽音樂。當音樂在教室里悄然流淌的時候,孩子們的眼睛不再空洞,嘴角不再漠然,他們會和著節奏,情不自禁地輕擺起身子,乘著歌聲的翅膀,飛翔著,自由著。我的課改夢和他們的歌聲一起飛翔,也許前行的道路會有荊棘,但孩子們燦爛的笑臉和動人的歌聲給了我堅定的力量,只要有夢想,相信未來我的教育之路一定會熠熠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