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來,我國教育教學制度不斷改革,這就促進我國初中思想品德課程與之前相比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教育目標逐漸轉變為對學生人格的塑造,以及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因此,本文就將針對當前我國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育過程中,幸福觀教育存在的缺失與問題,并且針對這些問題展開探討,以期提出未來初中思想品德課幸福觀教育的改進對策,為相關的教師提供理論借鑒與實際參考。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課;幸福觀;教育;問題;對策
對于初中思想品德課程而言,其對學生的教育目的是育人,而非單純將其作為一門課程,供學生學習與考核。所以,作為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師,需要明確其教學目的,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質,增強對其的情感教育,進而使得學生的幸福感提升,有效將幸福感教育落到實處。
一、初中思想品德課幸福觀教育存在的問題
1.發展智育卻忽視情感教育
針對當前我國初中思想品德課程開展過程中幸福感教育落實情況,不難看出,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弊端對課程開展產生了嚴重的阻礙,這就會使得許多教師以及學生都無法正確理解幸福觀教育的目的與價值。應試教育背景之下,片面重視對學生的智育,卻忽視了幸福觀教育。提升成績成為當前大多數教師、家長以及學生的目的。許多教師認為幸福觀教育是思想品德課程的一個部分,可是在實際開展過程中卻沒有大綱,也無法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從而使得這一教學環節無法落到實處。
2.對學生的情感體驗與行為參與過分忽視
學生的情感體驗與行為參與是至關重要的,可是在當前初中思想品德課程開展過程中卻嚴重忽視了學生的情感表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趕進度,盡快完成教學計劃,只是一味地將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并沒有考慮這種全盤灌輸的思想是否符合學生的接受特點。一方面增長了教師的惰性,另一方面也使得學生的情感無法得到滿足。
3.學生不具備感受與創造幸福的能力
實際上,當前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許多幸福觀教育素材,但是教師對其卻始終持以一種忽視的態度,這就直接造成學生不具備感受與創造幸福的能力。比如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相親相愛一家人》中,就是對學生以及家人的講授。這一部分素材中,講述了個人與家庭的關系,營造出了溫暖的家庭氛圍,并且告訴學生在長大之后要形成感恩之心,報答父母的恩情。可是就是這樣的素材,許多教師卻草草帶過,完全沒有將其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學生必然無法感受到生活中父母、家庭所帶給自己的幸福感,必然也無法提升學生的幸福感知能力。
二、未來初中思想品德課幸福觀教育的對策與方法
1.提升教師的幸福觀教育能力
針對上述問題,首先需要提升教師的幸福觀教育能力,這是直接決定初中思想品德課程中幸福觀教育水平的關鍵。比如校方可以為教師提供相應的培訓機會,使得教師可以將馬克思主義幸福觀作為科學指導,進而將其應用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還可以聘請專業的學者與專家來到學校對教師進行集中講座,使得教師可以更為清晰地認識到幸福觀教育的本質與目的,進而讓教師自我的幸福感上升,從而提升教師的幸福觀教育能力。
2.注重德育的重要性
德育是思想品德課程開展過程中的重要方法,因此利用德育輔助課程開展具有非常明顯的效果。德育教育需要和我國傳統美德結合起來,將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引入課程教學中,使得當代初中生可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為其之后的道路選擇奠定堅實基礎。比如九年級第二單元《了解祖國愛我中華》第五課中所講授到的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就是利用德育教育的重要機會。在此課中,教師可以將我國的優秀民族精神講解給學生,讓學生在之后的成長過程中,都可以對我國的傳統美德進行繼承與發揚,形成馬克思主義幸福觀。
3.建立思想品德課與其他學科的內在聯系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不是孤立存在的,其教學活動的開展可以與其他學科相互結合與借鑒,這樣才能凸顯學科的優勢。比如可以與初中語文課程相互借鑒,語文作為我國傳統學科,是我國文化的重要載體。自古以來,我國有眾多優秀文章,都是飽含情感、宣揚精神的。所以這些文章可以使得學生學到更多知識,同時也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時還可以與初中歷史課程相結合,歷史課程中許多內容都表現出我國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呈現的愛國主義情感、科學民主態度等,這些都可以作為一種寶貴的資源,成為幸福觀教育的載體與素材。
三、結束語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落實對學生的幸福觀教育。教師和學校都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思想與理念,將育人作為重點,開展教學工作。充分利用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為學生營造幸福觀教育的環境與氛圍。同時也需要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起內在聯系,有效提升教學的有效性。相信通過教師、學校以及學生的共同努力,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幸福觀教育的水平勢必會有所提升。
參考文獻:
[1]葛丹.初中思想品德課幸福觀教育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5,23:305.
[2]蔡艷君.初中思想品德課中實施幸福教學的探究[J].成功(教育),2011,24:148-149.
作者簡介:
郭佳(1987~),女,江西南昌人,本科學歷,南昌市第二十中學教師,主要研究方向:初中思想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