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鴻輝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寫記敘文力求中心明確、內容具體、條理清楚、前后一貫、首尾一致。但是現在初中生記敘文現狀普遍不盡如人意,或是如同白開水,寡淡無味;或是流水賬,一目到底。那么如何寫好一篇記敘文呢?我們要抓住記敘文寫作的“三板斧”,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
【關鍵詞】初中記敘文;描寫;結構;語言
記敘文寫作是平時作文教學中的重點,也是中考中頗受歡迎的。可是說到作文,不少學生就感到頭疼,寫出的文章更是慘不忍睹,不是語言干癟乏味,就是結構七零八散,甚至是內容選材不能吻合主題要求。《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寫記敘文力求中心明確、內容具體、條理清楚、前后一貫、首尾一致,培養學生記敘的能力,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那么,如何寫好一篇記敘文呢?
首先,無描寫不成記敘,我們要學會用描寫,讓自己的記敘文惟妙惟肖。一篇記敘文,沒有生動的描寫,就如同白開水,寡淡無味,或是流水賬,一目到底。高水平的描寫就象攝影機一樣逼真地再現當時的實際狀態,讓人覺得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嗅其味、身臨其境。描寫包括對人物的語言、動作、外貌、神態、心理等角度的刻畫,如《孔乙己》中對其肖像描寫“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這一細節描寫就遠比“他是一個迂腐落魄的讀書人”要形象生動得多。“孔乙己睜大眼睛說,‘怎么這樣憑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何家的書,吊著打。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這一系列的神態、語言描寫,把一個自命清高、好面子的孔乙己形象栩栩如生的展現在讀者面前。再如朱自清《背影》中父親為其過月臺買橘子的那一段“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下身子,吃力地下到鐵軌上。”“他跨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雙腿左一蹬,右一撐,就像一只大蛤蟆,就是上不去。”“探下身”“攀”“縮”“向左微傾”“蹬”“撐”這些動作描寫,就遠比“父親艱難地越過站臺”這樣的記敘要更具畫面感,更能讓人身臨其境,仿佛我們當時也在場,也看到了一位仁慈的父親對兒子的關懷和體貼的情景。 作者沒有什么形容的筆墨,也不去渲染它,用白描式的細節刻畫,卻生動地勾畫了父親的形象。
其次,要有明晰的結構。記敘文也是講究層次結構的,你可以采用多種記敘方式,從頭到尾記敘一件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的順敘,還可以采用倒敘、插敘等方式。《羚羊木雕》一文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寫作范式。梳理一下這個故事,我們會發現,這個故事里實際包括了三個事件,發生在三個不同的時間節點:萬芳拿自己的新褲子換“我”的破褲子,是上星期的事;送羚羊木雕,是昨天的事;逼“我”要回羚羊,是今天的事。如果按照順敘來記敘,先發生的事在前,后發生的事在后,一一道來,讀者完全可以讀懂故事,但結構上不會顯得集中、緊湊。于是,作者劈頭就從媽媽追問“那只羚羊哪兒去啦”寫起,爭辯結束,再插敘上星期體育課發生的事情和昨天發生的事情,情節就緊湊了。此外,我們還可以采用塊狀式結構。當你手中沒有大材料只有小材料的時候,用組合式或叫板塊式結構把幾個小材料用小標題組合在一起,共同去表達一個中心思想,不但能"積小為大","以小見大",而且能使文章的樣式新鮮靈活、層次分明;不用投入很大精力和很多時間,就能一改過去那種千篇一律的順序、倒敘的單調寫法。如吉林省中考滿分作文《媽媽的手》,就截取了生活中的三個畫面:八歲那年,倒霉的我竟然被一條小狗咬了一口到醫院打針時;在小學升初中考試中,一向成績優秀的我,分數讓老師、我和家人”唏噓不已”時;初三"二模"的成績差,我幼稚地作出決定:既然升學無望,那就輟學打工時,并為這三個畫面貫上了小標題,“撫平深深的傷 ”“擦干苦苦的淚 ”“溫暖冷冷的心 ”,最后再以“媽媽的手,媽媽的愛;媽媽的手,我的靈魂家園。”來結尾,總結全文,結構清晰,內容豐富,情感真摯,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
再次,巧用多種修辭,讓語言靈動起來。我們除了使用敘述、交代、說明性語言,還可以采用多種修辭手法讓語言生動形象起來。《斑羚飛度》中處處可見語言的精彩之處。“傷心崖是戛洛山的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斧從中間剖開,從山底下的流沙河抬頭往上看,宛如一線天。”此句連用兩個比喻,寫出了傷心崖之險。“羚群又騷動起來。這時,被雨洗得一塵不染的天空突然出現一道彩虹,一頭連著傷心崖,另一頭飛越山澗,連著對面的那座山峰,就像突然間架起了一座美麗的天橋。”把彩虹比喻為天橋,寫出了斑羚心中的渴望。“我癡癡地盯著那碗大米飯,窗外的陽光,小鳥的鳴啾,全都變成了一碗碗的大米飯,在我眼前晃動。有好幾次,我都差點忍不住了,一碗大米飯的誘惑力當時真是不亞于吸引一根針的那塊大磁鐵,而它又仿佛一個女妖,美麗地諂媚地笑著,想要一口把我吸進去似的。”滿分作文《大米飯的洗禮》這一段幻覺式心理描寫與形象的比喻相結合,把一個八歲小孩極度想吃大米飯的心理刻畫得栩栩如生。“當太陽的第一縷光輝射向大地時,那是它給人類的最溫暖的愛;當月亮的第一縷銀輝灑向大地時,那是它給人類的最柔和的愛;當母親端上一杯熱騰騰的牛奶時,那是母親給家人最博大的愛。”這一段圍繞“愛”的排比句,讀來動人心魄,倍覺溫馨。還可以是思想深邃、含蓄雋永的哲理句,膾炙人口、深人人心的引用句等等。這些句子點綴、穿插在文章之中,會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
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全面提高初中作文教學水平,迫切需要語文教師大膽地探索改革,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之養成良好的作文習慣,揚長避短,萬馬奔騰,在具體的寫作實踐中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讓“作文教學是老大難中的老大難”永遠地成為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