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靜偉
摘 要:為使職業學校培養的人才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本文從中職生職業核心能力入手,探討中職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建構及其作用和影響,同時提出中職生能力的培養不僅要重視個人技能,也要注重個人基本能力以及品質培養的教學方法,以教育出全面發展、高素質、適應時代要求的勞動者為最終目標。
關鍵詞:職業教育 職業核心能力 建構 影響
現今,信息產業迅猛發展,帶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社會對勞動者的要求更高。在這一急劇變化的時代背景下,為使職業學校培養的人才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需要職業學校教育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對職業教育的培養模式做出創新與改進。強調教育要以學生為主體,強化學生職業能力。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在職業教育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提高中職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核心能力成為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
一、職業核心能力的意義
職業核心能力是指除專業技能之外的基本能力。從與用人單位及與返校學生的溝通中,我們發現,學生職業核心能力欠缺,雖然技術掌握較快,但與人合作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交流的能力較差,不利于學生的職業發展。1998年,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在《國家技能振興戰略》中把職業核心能力分為8項,稱為“8項核心能力”,包括:與人交流、數字應用、信息處理、與人合作、解決問題、自我學習、創新革新、外語應用等。職業核心能力是從各類職業中抽象出來的基本能力,是讓人自信和成功地展示自己,獲得職業成功的必備能力。
筆者認為,職業核心能力是學生終身擁有并在不斷的工作實踐中加以改進的能力,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與之息息相關。每個人的職業核心能力都不一樣,就是這種差異性造就每個人的職業發展不同。
二、職業核心能力的建構
職業核心能力的建構主要指對中職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教育的發展離不開學校的教學改革、教師的探索實踐以及學生的努力,下面筆者就從這三個方面來論述職業核心能力的構建。
1.學校要高瞻遠矚,勇于開拓創新
中職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建構是需要長遠規劃的,學校作為教育教學和教育改革的主力軍,應充分發揮自身的教育功能,積極制定中職生的培養方向。不能故步自封,應走出去,向優秀的學校學習經驗,引進更多優秀的教師和教育設備。在教育改革這個潮流中,各職業學校要明確本校的教育方向和計劃,不能按照他校經驗照抄照搬,要結合當地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作出合理的教學改革。
2.加強中職教師隊伍建設
中職教師直接面對學生,是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直接參與者。要提高中職生的職業核心能力,首先要使教師明確企業所需的人才類型。
(1)教師定期參加培訓。教師應定期參加培訓,提高自身教育水平。
(2)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中職教師要定期到企業實踐,接觸到第一手的職業發展方向,根據中職生職業核心能力建構的要求來教育學生。
(3)注重學生個性發展。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除了將專業技能傳授給學生,還應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給予學生個性發展的空間。
3.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只有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才能實現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筆者通過課程改革,轉變學生對學習的態度,通過對教學內容的調整,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以筆者本年所教授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筆者將制作體育宣傳手冊改為中國系情況專業介紹,貼合學生專業,激發學生興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三、職業核心能力建構的作用和影響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新的職業、崗位不斷涌現,中職生畢業后基本不可能在一個崗位上原地不動工作一輩子。在變換工作、職務升遷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很難適應變化,有的學生卻能很好地適應新工作、新環境,并能與新同事和睦相處,使自己的職業生涯邁上一個新臺階。這就是職業核心能力的差異。
客觀上來說,對中職生進行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不僅能使他們健康成長,同時也對他們的全面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企業對人才有著嚴格要求。據相關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企業和在校學生認為學校現階段有關職業核心能力的培訓一般,關注度不夠,與企業的愿景相去甚遠。
四、小結
中職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不僅是提升學生就業、再就業的需要,從長遠來看,也是職業學校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對中職學生進行職業核心能力的建構和培養,是當今社會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職業教育改革的著眼點是培養合格職業者,在這個急劇發展變化的時代,職業學校要注意社會的需求,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探索出適合社會需要的人才的培養途徑與方法。
(作者單位:江蘇省車輻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