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摘要】在古箏演奏教學中,音樂因“氣”而有韻味和感染力,而呼吸是古箏演奏中的靈魂,學生正是在一呼一吸的演奏中感受教學老師的內心世界,這是人自然而然的本能,更是學生學習古箏的基礎,所以古箏學習中的呼吸是高校古箏教師不斷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主要研究高校古箏教學中呼吸訓練的意義,以期高校教師能夠進一步提升古箏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高校;古箏教學;呼吸訓練
生理呼吸和學生在實際表演中的呼吸存在很大區(qū)別,高校古箏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正確認識并進行區(qū)分兩者之間的差異是當前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古箏的表演中,如果古箏學習只注重于樂器本身學習而忽略了對學生的呼吸訓練,音樂就會缺少其應具有的樂律和情感,缺乏說服力和感染力。因此,高校古箏教師除了要教會學生最基礎的樂理知識,還須教授學生如何進行正確的呼吸訓練,從而更好的控制古箏節(jié)奏,演繹出動人心脾的樂曲。
一、古箏教學中進行呼吸訓練的意義
1、呼吸訓練有助于緩解情緒
高校古箏教學中,學生的呼吸訓練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階段。這是由于大部分學生在學習古箏時,過于注重把握古箏和呼吸的節(jié)奏,而忽略了正常的生理呼吸,導致演奏過程中出現(xiàn)呼吸急促現(xiàn)象。對此,古箏教師一定要在學生平時訓練呼吸的時候督促其注意、把握正常的生理呼吸。例如,大多數學生在演奏前或多或少會有緊張情緒,古箏教師就要試著引導學生進行深呼吸,或放慢呼吸節(jié)奏,這對于緩解心理緊張的情緒有著積極的意義。再如,部分學生在演奏中常常會出現(xiàn)肢體僵硬、不協(xié)調的狀況,這也是心理緊張的一種表現(xiàn),會大大的影響到演奏效果,古箏教師應該督促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有意識的訓練自己的呼吸,學會利用呼吸緩解自己在演奏中的緊張情緒。
2、呼吸訓練有助于傳達情感
隨著人們審美觀的提高,古箏演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古箏學習不僅僅只是單純地注重基礎的演奏技巧和演奏水平,還要注重樂曲的音樂情感和演奏者要表達的意境。不同的作品和音樂風格所表達的意境和情感各不相同,一名優(yōu)秀的古箏學習者不僅僅只是學習彈唱樂曲,還要能精準的把握樂曲中的情感,并很好的表達出來。而呼吸不但可以把握好音樂的節(jié)奏、力度、音色、意境和肢體,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更好的表達樂曲中所包含的情感。因此,高校古箏教師在古箏教學中加入呼吸教學這一課必不可少。
教師應從基礎開始督促學生正確的調節(jié)好自身生理呼吸和演奏呼吸的協(xié)調性,例如,在演奏比較抒情和慢速的曲目時,演奏者呼吸須靜中求穩(wěn);相反,演奏曲目節(jié)奏快速、鏗鏘有力、表達的情感較為激烈時,演奏者的呼吸相對急切,這種隨著樂曲每一個節(jié)奏點而有所變化的呼吸訓練,不僅能夠讓學生在演奏過程中合理利用呼吸收放自如的表達樂曲情感,而且還能為音樂增添個性和色彩。
此外,要想讓聽眾在欣賞學生的演奏中感受到強烈的精神和意境的體驗,就必須要提高學生對古箏中的表現(xiàn)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呼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古箏教師應積極鼓勵和激發(fā)學生不斷的訓練呼吸,并在日常的學習和訓練中積累經驗,學會充分的掌握樂曲作者中要表達的真實情感,結合自己的思想、自身體驗、情感和閱歷等,合理把握演奏技巧和呼吸深淺,最終演奏出有自己風格的音樂。
3、呼吸訓練有助于變換節(jié)奏
一首完整的音樂包括調號、音符,而節(jié)奏是必不可少的。音樂節(jié)奏指的是在演奏過程中出現(xiàn)的比較有規(guī)律、且交替出現(xiàn)強弱和長短的現(xiàn)象,其是音樂的靈魂和骨架,是塑造好音樂的重要手段。而演奏者的呼吸恰恰對音樂節(jié)奏有著極大的控制力,這是由于音樂節(jié)奏本身就有一定的呼吸規(guī)律,節(jié)奏的“呼吸”就是由樂曲的音樂形象和藝術內容所控制。
音樂節(jié)奏包括固定節(jié)奏和自由節(jié)奏,而音樂固定節(jié)奏的呼吸,通常情況下是強拍開始呼、弱拍開始吸,但這不是絕對的。因此,學生在演奏固定的節(jié)奏類型再加連線時,呼吸一定會隨著變化,古箏教師應指導學生把握好不同曲子、不同節(jié)奏,正確地控制呼吸,進而讓學生在演奏過程中能利用呼吸收放自如的表達樂曲的情感。
音樂的自由節(jié)奏通常出現(xiàn)在樂曲的結束段和引子部分、樂段開頭、結尾以及華彩部分,學生在演奏自由節(jié)奏前,更需要進行呼吸訓練,這樣才能將樂曲完美的展現(xiàn)出來;但由于自由節(jié)奏的呼吸模式復雜且多變,學生不僅要掌握好樂曲速度、樂段和力度的劃分,還要控制好呼吸,才能達到呼吸和樂曲節(jié)奏相互配合的效果。
4、呼吸訓練有助于控制力度
學生在演奏中的呼吸深淺可以控制演奏的力度,演奏力度各不相同也是一首樂曲音色特點最外在和最直觀的表達方式,也是表現(xiàn)音樂的手段;呼吸貫穿演奏始終,由此可以看出,加強對學生的呼吸訓練尤為必要。古箏演奏中,恰當的呼吸訓練和演奏力度相互配合能鮮明地表現(xiàn)一首音樂作品的層次、情緒,增強其表現(xiàn)力。因此,高效古箏教學中,古箏教師應指導學生正確呼吸的方法,如:正常情況下學生要先吸氣提起手,然后呼氣再彈弦,但在演奏表現(xiàn)力度比較強、節(jié)奏較快、慢起漸快等演奏曲目時,古箏教師就應要求學生調節(jié)呼吸,隨音符加深呼吸、加快呼吸速度。而對于演奏力度較弱的音和要表現(xiàn)比較寂寞和空曠的意境,呼吸要較之前的淺,做到音弱而不虛。
5、呼吸訓練有助于協(xié)調肢體
近年來,隨著人們審美觀念的轉變,古箏演奏已不僅僅只是滿足于聽覺,而是上升到視覺上的享受。高校古箏教學中,高校古箏教師應將肢體的律動融入到樂曲的表達與教授中,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肢體形象、生動的表達音樂作品內涵。而肢體的律動恰恰和呼吸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因此,古箏教學老師還應教授學生正確的“肢體呼吸”方法,使學生在演奏時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放松,進而滿足觀眾視聽享受。
如,學生在對某一部古箏曲目進行演奏時,其開始和結尾處須采用靜態(tài)的肢體語言進行表現(xiàn),那么學生首先必須抓好音樂的情感,在演奏時合理地控制呼吸,才能給聽眾更多想象空間。除此之外,對于音樂中的柔美、剛強、喜悅、憤怒等都可以通過控制呼吸來調節(jié)肢體動作,進而將樂曲完美、準確的演奏出來。但無論學生選擇什么樣的肢體語言,都應有一定的度,而“度”是指演奏過程中對呼吸的把握程度,只有控制好這個度,古箏表達才會顯得更自然。這就要求高校古箏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呼吸訓練時,一定要將樂曲中的肢體、呼吸、情感三個方面協(xié)調好,才能演繹出扣人心弦、有說服力的音樂。
二、結語
隨著新時代發(fā)展,高校古箏的教學在經歷了“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后,逐漸步入了學制化、專業(yè)化和規(guī)范化的時代,在高校古箏教學全面演變和素質教育呼聲高漲的今天,古箏課程也應不斷地更新?lián)Q代。呼吸訓練作為古箏訓練中一門重要的課程,高校古箏教育者應該認識到呼吸訓練對古箏學習的積極作用,不斷加強學生對古箏的呼吸訓練,才能培養(yǎng)出更專業(yè)、更全面的學生,才能讓古箏演奏更具感染力和說服力,進而提升學生古箏技藝和自身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胡冰.《職業(yè)學院古箏教學方法的探究》[J].《大眾文藝》,2014,(02).
[2]葛雪婷.《試論古箏合奏課在高師古箏專業(yè)教學中的意義》[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07).
[3]李曉晴.《淺談古箏重奏課的訓練方法》[J].《大眾文藝》,2013,(04).
[4]白彥偉.《高校舞蹈教學中關于呼吸的訓練探討》[J].《黃河之聲》,2015,(01).
[5]李奕蘭.《高師古箏專業(yè)課初探》[J].《黃河之聲》,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