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森
[摘 要] 個性指的是一個人在意志、性格、情感、態度、思想等方面與眾不同之處。個性常常是點燃創新火花的引線,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應提倡張揚個性,這也是新課改的客觀要求。然而目前國內的小學教育在教學形式、內容上都較為模式化,加上應試教育的壓力,小學生的創新能力沒得到很好地發掘,影響個性發展。為此,探究小學美術教學中個性培養的有效措施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基于分析當前國內小學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旨在培養學生的個性,提高小學生的創造能力。
[關鍵詞] 個性培養;小學美術教學
美術教育是發展學生個性、提高創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使得學生全面發展,為日后的工作學習打下堅實基礎。但是,由于受到傳統美術教學理念、形式的影響,很多小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未能培養起較好的美術鑒賞能力,進而阻礙他們發揮創新能力,影響綜合素質的提高。為此,小學美術教師應當轉變教學理念,主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培養小學生的個性。
一、個性培養的必要性
小學是學生接觸、認識美術的起步階段,小學美術是基礎課程,主要是為了提高小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促進他們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進而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目前,大部分的小學美術教育都側重基礎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機械性演練,忽視學生個性的發揮,這嚴重影響了他們審美能力的提高,并使他們缺乏相應的人文素養。
因此,小學美術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個性,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點,在教學中注重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如此一來,既可提高小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又可夯實全面發展的基礎,讓他們成為具有較高綜合素養的人才。
二、個性培養中的問題
1.重視灌輸理論知識
目前大部分的小學美術教學側重講解美術理論知識,傳授死板的技能,學生常處于被動的地位,缺乏展示個性的機會。孩子的美術作品變成美術技能訓練的成果展示,要求按照統一的標準創作,并且評價孩子作品的標準相對模式化。這樣的固定的畫法通常導致學生的作品風格、審美觀都趨向統一,不利于培養小學生的個性。
2.教師過分干預
學生應該是美術課堂的主體,然而現實教學中,教師往往把這一要點拋到腦后,只顧單方面灌輸,甚至過分干預。這種教學嚴重影響孩子個性思維的萌芽、發展。換句話說,目前很多的小學美術教學尚未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以教師為主導的授課方式無形中制約了孩子的創新能力,這樣的教學極其不利于孩子美術創造力的培養。
3.壓抑孩子的個性化鑒賞
傳統的美術課堂缺乏學生表達個性想法的機會,有時部分小學生在課堂上大膽表達自己對名家名作的個性化想法,很多的老師都給予否定。這樣既不利于孩子在課堂積極表現,而且使他們的美術鑒賞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也使得他們不得不按照固定的套路進行創作,致使作品失去生命力。
4.課堂缺乏師生互動
在很多的美術教學中,師生間缺乏溝通互動,關于美術教學、學習的交流很少,教師就難以理解孩子的性格、思想,這樣就無法對他們的美術創作進行個性培養。
三、個性培養的措施
1.激發小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小學美術教師應當營造各種有利于學習美術的氛圍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孩子美術學習的積極性。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老師可將歷史、政治等知識和美術聯系起來,使孩子在豐富的知識背景中體會美術的內涵,并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觀察力、想象力,引導小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進行探索。比如,在教學《火紅的向日葵》過程中,教師除了向孩子們介紹向日葵的外表外,還可讓他們聯系科學知識,思考為什么它一直面向太陽,以引導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教師也可引導孩子根據自己的想象進行繪畫。
2.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小學是培養孩子創造力的重要階段,因為孩子往往不受經驗的束縛。所以,要想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進行個性培養,教師應當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支持孩子一些新奇的想法,并且可以將美術課堂延伸到大自然中去,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大自然的一切事物,并依據自身的想法進行美術創作。例如在教學《影子的游戲》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走出教室去了解身邊不同事物包括花草樹木、人物、動物、交通工具、玩具等的影子,然后引導孩子描繪自己觀察到的影子,同時創造機會讓學生展示個性化的作品,比如有的學生給影子添加了色彩,認為影子的顏色隨著心情變化而變化……
3.引導小學生培養個性化的審美
美術作品鑒賞涉及質感、色彩、線條等方面,在此基礎上再體驗其中的境界美和內涵美。然而,在現實情況下,小學生很難對美術作品有全面的審美。因此,需要引導他們去發現,不斷提高他們對美的欣賞和感知能力。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的思維比較固定,缺乏差異性、個性,導致審美觀也逐漸趨同。教師應當鼓勵他們形成個性化的審美,因為對于同樣的美術作品,每個孩子其實都具有不同的審美觀點。老師應當引導學生大膽說出自身的想法,同時及時反饋,培養孩子的個性。
4.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個性
小學美術教師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培養創新能力、創新思維,并非一定要將孩子培養成專業的美術人才。為此,小學美術教師可充分利用現代先進教學方式,采用多媒體教學,展示美術圖片、視頻,這可以對孩子的視覺、聽覺造成強烈沖擊,可營造良好的美術學習環境,能激發學生的美術創作熱情,并且有利于他們張揚個性。在欣賞美術圖片、視頻過程中,孩子將仔細觀察到的內容記在腦海中,這就為日后的美術創作提供豐富的素材。此外,在美術教學實踐中,老師可整理學生獨具個性的作品,同時將其制作為精美的視頻、圖片,在課堂上充分展示,這樣能提高他們的美術鑒賞能力,更能激發他們個性化創作的熱情。
教師應當轉變教學觀念,始終牢記課堂是師生互動的場所,摒棄落后的教學思想,要意識到美術教學并非只傳授美術技能、理論,更加重要的是在于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為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在美術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創造能力,張揚個性,進而提高小學美術的教學效果。此外,美術教師應當重視引導學生的思考能力、觀察能力,鼓勵學生走出教室觀察生活,添加新的美術元素,以達到培養學生個性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語文.淺析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美術教育研究,2013,(14).
[2]劉龍吉.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個性培養研究[J].華章,2013,(03).
[3]鐘平.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個性[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1,(11).
[4]張潔.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2,(17).
[5]劉瓊.給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淺談美術教學中的個性培養[J].新課程學習(上),2013,(04).
責任編輯 萬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