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秀華
【摘要】加強作文教學,不僅有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而且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讀、說、聽能力的發展,有利于全面完成語文學科的任務。因此,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成為作文教學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小學生 作文水平 有效方法
由于作文具有綜合性的特點,能集中反映出學生的思想認識、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等方面的情況,因而成為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學是小學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有時雖然花了很大的精力,但教學效果不佳。以往我教習作文時,通常采取先讀習作內容,看本次習作要求注意什么,然后由學生們互相討論,再抽學生說說自己準備怎樣去寫,大家評議說出優缺點,或是抽讀范文進行比較,最后由我作總結后學生才寫作文。即便是這樣多數學生的文章仍然不是字數不夠或錯別字較多,就是“流水賬”式“離題萬里”。現在通過多年的作文教學實踐,通過批改學生作文以及自己認真反思,我找到了既能把握住各個年齡段學生作文應達到的教學目標,又適合優、中、差學生寫好作文的有效方法。
一、通過教師的講解和示范作文,讓學生把握要點,培養其寫作的靈感
在寫作訓練中、語文教師往往把文章的字、詞、句、段、篇、中心思想,文章結構,邏輯修辭等作為不同階段的訓練中心任務,這些任務雖然很重要,但并不是中心任務,中心任務應該是“靈感”的訓練。靈感來源于生活、思考、來源于可持續性的思考,全時性的思考,來源于人的主動性、個體對大自然的愛等等。
以前我們的作文多是給學生定好了題目的,如寫《我的老師》、《記一件有意義的事》、《論勤奮》等,這本身就讓學生沒有多少靈感,所以學生只能靠苦思冥想、生搬硬套來完成任務。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們的作文題目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如你在生活中有什么發現,請你把你的發現寫成篇日記,再與同學們交流;又如你曾到過哪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請你把它寫下來。面對場景,學生一定會用不同的視角對待,當然就會產生不同靈感,這些有個性化的文題目,貼近生活,讓學生寫出自己的個性,寫出高質量的文章。有時候,我們看到了什么事情,看到了美麗的景色,想起了某一件事情,就特別想把它寫下來,這時如果馬上動筆寫就能寫得很好、很流暢;如果不及時寫不來,這種靈感就帶不來習作欲望,靈感就消失無蹤了。
老師要善于創設習作情景,激起學生的習作靈感,并給學生充分的習作時間,讓學生寫下當時的感受,寫下的文章一定是好文章。總之,如果我們的課堂把靈感當作中心任務,學生一定不能被字、詞、句、段、篇、修辭所困擾,因為靈感會全面啟動學生的思維,會主動調取素材庫的素材,也會自動生成新的話語,積累的作用將面面展現。可以說個人的寫作才華,是在活動的過程中鍛煉出來的,在活動中,學生是主角,是主體,既可以是活動的參與者,還可以是活動的具體組織者和設計者,教師只是活動的創設者,只起著對活動的促進和輔導作用。讓學生在活動中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積極想象,勇于創新和實踐,把活動推向更高的層次,同時教師還應在不同的活動中激勵評價學生,鼓勵學生持續發展,大膽運用語言,實踐語言,最終達到自主學習、自我糾錯、自我評價、掌握和運用語言的目的。
二、把握寫作要求,訓練審題能力
首先,審題訓練。審題重點是析題的訓練。可將一些題目讓學生詳細剖析,把握題目的“表”與“里”,“露”與“含”的意思。圍繞題目提幾個“什么”“怎么樣”之類的問題,自問自答,直到能回答出“這篇文章要寫什么?”如《挖泉水》,學生可以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誰挖泉水?什么時候?為什么挖泉水?怎樣挖泉水?結果如何?”在提問的過程中,學生實際上就抓住了重點詞“挖”,理清了事情的發展順序。《記難忘的一件事》,要抓住“難忘”;《記有趣的一件事》要抓住“有趣”。
其次,辨析訓練。可將一組題目,要求學生比較,區分異同,弄清要寫的內容、中心及角度。如《記一個勤奮學習的同學》與《記一個值得我們學習的同學》進行比較,后一個范圍較大,除了寫勤奮學習之外,還可寫文明禮貌、助人為樂、熱愛勞動等內容。如果學生用這種方法去寫作文,就能迅速地找到一把通過“審題關”的“金鑰匙”。
最后,讓學生了解一般作文的基本框架及字數。有些學生的作文內容寫得不錯,可格式不對,不是寫成獨體段,就是隨意段,主次不分。我認為習作時所寫的句子應盡可能坐到簡練、通順,要多查字、詞典等工具書,盡量減少錯別字,其字數應根據各年齡階段或題目要求來確定,其中第一段為全文的一個引子,第二段(或二、三段)為中心突出段,篇幅最大,最后段為總結段。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作為一個習作者在明確“寫什么”的問題后,要緊扣題目要求,橫向或縱向進行追憶與題目相近的往事經歷,把“身臨其境”做的、看的、感受到的寫出,也可將聯系到日記、短文中的內容進行梳理補充,最后得到理想佳作。
三、要求學生平時多積累素材,為習作做準備
1.多讀。凡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書籍都可閱讀,只有多讀才能形成更多接觸社會和自然的生活體驗與生活閱歷。2.熟讀。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即對名家名篇、精粹短文要熟讀成誦,爛熟于心,這樣日積月累,便會熟識各種形式結構,習得語言技巧,增強藝術語感。3.善于觀察。觀察是一種寫作準備過程,是攝取信息的重要途徑。觀察時要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要調動思維去洞察人物的心靈世界,這樣在寫作時就能用外在的客觀事物來表現事物的內涵,反映對生活的認識,從而形成善于觀察和寫作的能力。4.了解日記對作文的作用。日記可以讓學生說可說的話,寫想寫的事。寫日記有利于培養學生想象的空間,挖掘潛在的智力;有利于提高觀察能力和寫作技巧,是通向寫作成功的橋梁;有利于知識的積累,便于今后資料的查尋或對往事的追憶。5.發展多媒體功能,提供寫作素材。小學生生活閱歷淺,知識面狹窄,生活經驗貧乏,造成他們在寫作文時“無話可說,無從說起”。運用多媒體可突破時空的限制,將人、事、季節、天氣、動物、植物等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眼前,從而為學生提供了寫作素材。
總之,作文教學是一門復雜的、方式方法頗多的藝術,只要師生共同努力,那么“煩”作文的心態就會消失,呈現的將會是一派“樂”于寫作的景象,且寫出的文章質量會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