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
【摘要】新的課程標準強調(diào)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了解本班的學情,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新課程改革下,教師普遍更新了一些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有了一定的提高。可是,語文課堂教學仍然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身專業(yè)素質(zhì),在實踐中不斷創(chuàng)新,尋找新的方法來建立有效、和諧的語文課堂。
一、用心設置導入環(huán)節(jié),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一堂好的語文課從教師進入課堂后說的第一句話就開始了。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興趣愛好等,盡可能地使用各種學生們感興趣的語言,在課堂的一開始,利用精心準備好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向?qū)W生準確地表達本堂課將要介紹的教學內(nèi)容,以營造良好活躍的課堂氣氛。
面對《黃山松》中作者描寫的頑強、堅韌、團結的黃山松,學生感覺到很抽象、乏味。由于真正到過黃山的學生很少,而農(nóng)村學校的學生使用多媒體查閱資料的機會不多,不能自己在網(wǎng)上查找圖片等資料。那么,作為教師,我們就應該在備課時準備好與黃山及黃山松相關的圖片、詩詞等資料,在學習課文之前與學生一起直觀地欣賞它們的獨特之處,感受黃山松的魅力,這樣,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品讀課文的積極性,感受語言的神奇。
在學習《冬陽.童年.駱駝隊》一文時,我從分析題目入手,首先和學生一起分享了《童年》這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感受童年的美好,評析課文中童年的不同,然后師生一起閉眼想象:溫暖的冬陽下,一群駱駝隊從遠處走來,駱駝聲悅耳動聽,童年的“我”站在旁邊靜靜地看著。于是,學生便可以很自然地跟隨教師的引導,開始全新的學習。
二、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是處于主體地位,是整個課堂的掌控者,老師講,學生聽,一堂課下來,學生真正表達感受的機會很少,只能一步步機械地跟隨教師的思路接受灌輸,這樣的教學顯然禁錮了學生的思維,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想象力。因此,教師要積極地轉變角色,將自己當做學生的引導者,以學生為主體,并且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擁有想象的空間。正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不應該只是在課堂上照本宣科地暢談自己的想法,還需要做到尊重學生的理解,傾聽學生的感受。在課堂教學中多鼓勵他們把自己的感悟真實地表露出來。既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又能水到渠成地達到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北京的色彩》時,我通過多媒體課件向?qū)W生展現(xiàn)了大量北京香山、長城、故宮的圖片,給學生講解了北京的歷史,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北京的獨特,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小組交流等方法深入課文,感受北京的美麗。通過交流和傾聽,我知道了學生都希望親自去北京看長城、故宮等。
在教學《我的百草園》一課時,我真正把課堂交給了學生,引導學生回憶并講述自己生活中的趣事,有的學生說與小伙伴一起到河溝捉螃蟹、魚蝦;有的學生說自己曾扯下毛草根嘗嘗味道;有的學生則渴望像作者一樣捕鳥等。再回到課文學習作者在百草園里的經(jīng)歷時,學生的興趣都很濃厚。更讓我欣慰的是,課后還有學生主動到圖書室借閱魯迅的小說和介紹魯迅的書來看。
三、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學而不思則罔”,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學生自己開始思考,進行質(zhì)疑,老師才可以更加具有目的地進行教學,從而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創(chuàng)新。只有主動的思考,才能達到愿意學、快樂學的目標。
在《韋德的心愿》這課的教學過程中,對于講述心愿這一部分老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進行自學,了解韋德的心愿與其他孩子的不同,用自己的話對韋德進行評價,而不是由老師講述自己的理解,從而使學生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最有效的提升。
在學習《未來我們怎樣出行》后,教師可以更進一步地對學生進行啟發(fā),給學生介紹一些他們還不熟知的出行方式,如:磁懸浮列車、地鐵等。然后全班一起想象、交流自己心中還有哪些新奇的出行方式。相信學生答案會出乎我們的意料。
四、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性格迥異,面對差異性較大的這個群體,教師不能期望所有學生都考試成績優(yōu)異,更不能以成績來作為衡量他們優(yōu)或者差的唯一標準。對于不一樣的文章,不一樣的學生,我們要采取的教學方法、手段,就要認真地研究,結合實際情況,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給予孩子們更多鼓勵,激發(fā)他們學習的動力。在教學中,優(yōu)生與差生所定的標準不應整齊劃一,降低對差生的標準,只要努力完成,就應得到表揚和激勵。曾經(jīng),有個學生在作文中寫到:我每次考試都只能考到70分左右,都對自己沒信心了。但老師對我說,我可以考得更好的。我雖然以為那是白日做夢,但我上課時明顯認真了許多。終于有一次,當我看到試卷上那醒目的85分時,我驚呆了。老師在班上表揚了我。那時我才知道,那次我比很多同學的成績都高。我的眼眶濕潤了,頓時對自己充滿了信心。謝謝老師的鼓勵。也是從這一次,我懂得了鼓勵的重要性。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語文教師要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發(fā),不斷總結經(jīng)驗,努力做到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