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古麗·伊敏
【摘要】小學生剛入學他們對什么都有興趣,但是年齡的越來越大,課程內容的越來越難學生參與數學課堂學習活動多數是被動的,剖析其原因主要有:學生不敢自主參與學習、學生不愿自主參與學習、學生不會自主參與學習。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每位數學教師應弄清以下幾點:讓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活動是新課改思想的基本體現,讓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活動是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要求、讓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活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活動是減負的重要條件。
【關鍵詞】課堂教學 參與 數學 新課改
小學生剛入學他們對什么都有興趣,對數學的興趣也很高,但是年齡的越來越大,課程內容的越來越難學生參與數學課堂學習活動多數是被動的,剖析其原因主要有:學生不敢自主參與學習、學生不愿自主參與學習、學生不會自主參與學習。
這些與新課改要求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精神是相對的。它不利于學生自我學習意識的培養和自主學習精神的弘揚,但好多教師苦于找不到有效的途徑,也就只好“滿堂灌”了。學生被動學習,不會學習,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學生課業負擔過重,這既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在新課改背景下,開展學生自主性參與課堂教學有著積極的現實意識,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每位數學教師應弄清以下幾點:
1.讓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活動是新課改思想的基本體現。新課改思想有三個要義,即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每一個方面;讓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這就明確告訴我們,課堂教學中的新課改的根本任務就是落實學生的主體性。課堂上學生能否自主參與教學活動是學生能否成為活動主體的明顯標志。也就是說,只有學生在情感、思維、動作等方面自主參與了教學活動,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才能充分體現出來;只有學生的主體性充分地得到體現,課堂中的新課改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因此每位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應注意發展學生的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2.讓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活動是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要求。心理學研究結果表明,人的心理可分為兩大系列,即智力因素系列與非智力因素系列。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是這兩個方面因素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辯證統一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既要重視強化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激發動力系統,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入積極、主動的心理狀態,又要強調學生的智力因素,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自主地獲取知識。這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兩大系統水乳交融,協調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
3.讓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活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小學數學本身是抽象的,如果離開了學生的自主參與,離開了學生的拼拼、比比、摸摸、看看、量量、畫畫,以及操作實踐,要想很好地建立表象認識是相當困難的。從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來看,多給學生提供些直觀教學活動,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從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心理來看,跟自己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生動有趣的,以及理解和掌握起來比較容易的知識越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促成學生的積極有效的自主參與;沒有了學生的積極有效參與,也就談不上有什么積極有效的教育效果。
4.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活動是減負的重要條件。根據學習者的學習狀態,學習可分為“被動學習”與“主動學習”兩類。在被動學習的狀態下,學習者往往缺乏學習的興趣、意義、效率和效果,他們只有學習的壓力而學習學習的動力,只有學習的苦惱而學習學習的快樂,他們視學習為包袱,視學校為“監牢”,視考試為“刑場”。他們不僅有認知方面的重負,更有精神方面的枷鎖,不僅有體力透支,更有心力憔悴。而學生在主動學習狀態下所產生的學習效率則截然不同。面對同樣的“學習量”,主動學習者的學習時間短,學習質量高,精神面貌也好。故而,我們認為“減負”就其實質而言,涵蓋著兩個層面:一是減輕學生知識學習特別是書本知識學習的重負,如減少學生課堂學習的時間等;二是減緩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和精神壓抑,解放學生學習的自主權和自由度,變消極、被動地學習為積極主動地學習,變苦學為樂學,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老師弄清以上幾點才能明確的制定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應注意什么,怎樣知道學生的學習,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發展學生的哪方面的素質等重點順利進行教育教學可以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