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巴哈爾·努爾
我們都知道,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和思想性很強的學科,其課堂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素質教育的實施。在當前的語文教學道路上,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探索素質教育之路的永久性課題,只有通過不斷地實踐、不斷地發(fā)現,才會有所創(chuàng)造,才會把語文的教育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才能夠有效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我從事語文教學多年,從實踐中總結出了一些經驗,在艱苦的摸索和實踐過程中,積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方法:
第一,備好課。要想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讓課堂教學落到實處,就必須先備好課,在日常教學每節(jié)課前都要確定教學重點,只有教學的重點在下課鈴聲響起來之前學生能夠真正地掌握才算是達到了教學目的。我們觀摩學習了不少優(yōu)質課,如果我們反思一下,這些教師為什么能上好,原因何在?就是教師認真?zhèn)淞苏n。
以我個人的體驗,我認為備好課主要應備好以下內容:
1.備教材。熟悉教材要求,從教材上把握教學內容,把教學內容學深吃透,掌握教材編排體系,編者意圖,根據單元目標及課時目標來設計教法。
2.備教法、學法。這是課堂的關鍵所在、精髓所在。正所謂“授人以漁,方可受益終生”,為了達到制定的目標,采用什么方法來教學,學生如何學,這些都需要老師在備課時全面地考慮、充分地準備,這樣既兼顧了自己的教,又重視了學生的學,才能使課堂教學收到更好的效果。
3.備學生。這是教學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一個前提,也是備課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在一個班級中,學生的水平、能力肯定是有所差異的,這就需要老師全面分析、正確對待,了解學生已有知識情況,設計問題要難易適度,課堂教學中學生會提出些什么要求和問題教師都要有所準備。
4.備自己。“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需要一桶水”,教師要想想自己對教材、學生的掌握情況,還要做些什么準備工作,還有沒有自己都不能解決的問題,要廣泛地閱讀有關教學參考資料,開拓知識領域,讓自己的知識更豐富,這樣上起課來方能得心應手。
第二,創(chuàng)建和諧的語文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建和諧的語文課堂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根本,在和諧的語文課堂上,師生互動互促、共同進步和發(fā)展。學生眼中,你既是一位嚴肅可敬的師長,又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好朋友,從而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消除了彼此的隔閡,這樣才能讓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fā)、個性得到發(fā)展,學生才敢在課堂上暢所欲言,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或看法。
平時還可以多開展合作學習,這種學習方式能巧妙地運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在這種學習方式中,教學不再是教師單一地教、學生機械地學。相反,這種學習方式能凸顯學生的主動性,能讓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解放和激發(fā)。在合作學習中,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集體觀念將進一步加強,他們會對學習產生強烈的欲望,這就能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第三,個性化教學。個性化教學是在以上兩點的基礎上確立的新的教學模式,它是一種思路新穎,不同凡響,別出心裁,不拘一格的教學方式,是超前的教學思路,是我們當今教師所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是創(chuàng)造和諧課堂、提高語文教學水平的重要方法。
我們走進課堂教學,不難發(fā)現,課堂教學中一刀切的模式還是普遍存在的,它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獨立思考空間及創(chuàng)新精神的激發(fā)。我們的學生在固有的模式教法中已產生了厭煩的心理,他們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感受不到校園生活的多姿多彩,他們的個性完全被壓抑了。作為老師,我們經常會感覺學生在這種毫無個性的學習中變得木訥、呆滯。這樣的學生如何能適應如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生活,我們的素質教育如何能得到真正落實,教學的質量又從何談起。
個性化教學的重點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啟發(fā)、引導。教師不再單純地“教”,而是注重學生的“學”。個性化教學之路,在于通過教師風格鮮明的課堂風采,幫助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才能真正達到主動構建知識的意義,才能實現知識更新,甚至達到創(chuàng)造新知識的理想目標。
第四,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葉圣陶老先生曾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 “學習語文的目的在運用,就要養(yǎng)成運用語文的好習慣。” “我想教師工作的最終目的,無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各種良好的社會習慣。諸如熱愛國家,關心他人的習慣、禮貌誠篤的習慣、虛心自強的習慣、閱讀書寫的習慣、勤勞操作的習慣、求實研究的習慣等等”。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感覺知識點似乎都已經落實,學生也看似基本上已掌握,可是在檢測效果的時候,我們就會發(fā)現不對勁,情況不是很理想,學生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錯誤出現。仔細去查找原因,就會發(fā)現是因為我們平時忽視了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這個關鍵問題沒有被我們從根本上解決。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習從學生的內心出發(fā),不走彎路而達到高境界。當然這需要老師持之以恒地滲透。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就能學會如何學習,他們就會學得輕松、主動,還會懂得怎樣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會受益終身。
以上四點是我在語文教學中總結出來提升教學質量的一些見解,怎樣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得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我相信,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語文的教育水平會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