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瑤
【摘要】學生學習語文,僅僅學好語文課本上的閱讀內容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在教學中及早地引導并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不斷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使學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長、學習潛能得以充分的發掘。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課外閱讀 閱讀興趣
人才源自知識,而知識的獲得跟廣泛的閱讀積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書中自有黃金屋”之說;朱熹也曾經指出,“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杜甫所提倡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無不強調了多讀書、廣集益的好處。因此,我們不能不深思:應該如何及早地引導學生去正確面對紛壇繁雜而又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博覽群書,開拓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使學生身心都得以健康的成長,潛能得以充分的發掘。
一、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就應該營造濃郁的閱讀氛圍
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學生容易把課外閱讀當做消遣和打發時間來對待,家長也把課外閱讀當作提高學生考高分的重要手段,誤解了課外閱讀的真正用意。因此,我們教師要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保持清醒的意識,高質量地閱讀,發揮課外讀物應有的作用,真正讓學生有興趣的讀,有選擇的讀,主動的讀。因此,教師要積極為學生營造一種自主、投入、清醒的課外閱讀氛圍。
在閱讀實踐中,創造機會讓學生自主閱讀,享受閱讀的樂趣,體驗閱讀的魅力。學生往往對老師強加的好句好段抄寫、規定篇目的語文閱讀訓練感到厭煩,不情愿。為此,教師可嘗試讓學生到閱覽室去讀自己喜歡的書,把自己感興趣的句段摘記下來,并思索為什么喜歡這些內容,這些內容對自己有什么啟發。教師可以把學生摘記的內容通過黑板報、手抄報展示出來,同學之間互相品味、欣賞,談感悟,談體會。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將自己的閱讀所得,對文章的理解感悟,能理性的辨別是非真偽,會不斷感受到閱讀的魅力,提升自己的閱讀水平。
二、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就應該尊重學生的閱讀自由
老師應該為學生營造一種自主輕松的閱讀氛圍,讓學生品嘗到自主閱讀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也就是說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過程中教師家長要給學生提供獨立的閱讀空間,給學生真正的閱讀權利,在一定范圍內尊重學生的閱讀選擇,不能硬性要求學生讀名著。不同的人或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閱讀的興趣是不一樣的。只要是有益的東西,都要鼓勵學生讀。比如很多學生對大部頭的經典文學作品不感興趣,而驚異、生動、幽默、情節曲折的作品往往能抓住青少年的心。比如 《奧秘》、《小小說》、《科幻世界》、《艦載武器》等雜志,就以其內容的新奇、有趣吸引了很多的高中學生。《讀者》、《中學生》、《遼寧青年》也以其豐富多彩的內容和清新雋逸的風格在高中學生中擁有眾多的讀者。現在的很多一部分中學生喜歡看漫畫,這時教師、家長就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地一律禁止,只要是健康的就應該放心地讓學生去看去讀。在經過必要的準備后,老師帶學生到閱覽室去讀他們自己喜歡的書,要求把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摘抄下來,并想想為什么要摘抄。課后組織學生把摘抄的內容在教室里展覽出來,讓同學們在課余時間互相欣賞、口頭點評、各抒己見,這樣他們動口、動手又動腦,在閱讀的過程中有了自己的見解和看法,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后,原來想讀書的學生閱讀興趣更濃,原來被迫讀書的學生在這樣氛圍的感染下也變得積極主動,對閱讀產生了興趣。
三、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就應該積極創設各種有利條件
“我們每天上課、做作業、預習復習都來不及,哪里有時間去閱讀課外書”,這是許多學生的心聲。由于中考的指揮棒作用,現在的學生主要把時間與精力集中在與考試直接相關的課程教材和教輔材料上。學生的“正業”就是上課專心聽講,認真做筆記,課后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學生整天忙于應付,根本就不可能有時間、有閑心去進行課外閱讀。時間一長,失去了對課外閱讀的興趣。閱讀課外書,開展與課外閱讀的活動,不但沒有時間去做,而且被看成是“不務正業”,會沖擊正常的學科學習。在此,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高度認識課外閱讀對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重要意義,通過引經據典、講故事、說道理等方式將重視課外閱讀的種子植入學生心中。然后,引導學生在繁忙的學習任務中想方設法每天抽一定的時間來閱讀。魯迅先生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一樣,只要你愿擠,總還是有的。”讓學生懂得課外閱讀不是沒有時間,關鍵是你肯不肯去擠。同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定時閱讀,也就是每天某一時間內閱讀。另外,為了保證閱讀時間,我們開展每日兩讀活動,每周安排一節閱讀課,讓全班同學到閱覽室內一起閱讀,教師巡回點撥、指導,掌握閱讀的方法,提高閱讀的效率。從而讓學生長久地保持閱讀興趣,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由此可見,要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必須具有長遠的目光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四、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就應該加強課外閱讀內容的有效引導
開卷是否有益的辯論,讓學生懂得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的重要性。課外閱讀更離不開教師的有效引導,不可放任自流,把學生引導到健康讀書的軌道上來。選擇能反映學生生活和心理需求,符合年齡段閱讀口味的書籍讓學生閱讀。實踐表明:只有調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和求知欲,才能滿腔熱情全身心投入到智慧閱讀之中,才會自覺主動地在閱讀中去感悟、去體驗、去反思,才能引起情感的共鳴,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為此,教師引導學生注意如下三點:首先是注意閱讀由課內向課外拓展,由課內閱讀的點到課外的相關閱的面,點面結合,相互融合,相互拓展。其次是注意課外閱讀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課外閱讀是學生與睿智而高尚的人對話,要讓學生聯系自身生活實際,從書中汲取營養,豐富知識經驗,升華情感,為自己以后的學習、作奠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最后是注意各學科內容的滲透與融合。根據初中學生的閱讀水平和知識面,為學生增加充滿神秘色彩的科幻小說、內涵豐富的古典小說、蘊含科學知識與技術的科普讀物和適合學生閱讀的天文、歷史、地理書籍等。
總之,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教師應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產生閱讀的動機,逐步養成主動閱讀、樂于閱讀的習慣;激勵學生思考,探究、體驗、感受,并通過與文本對話、與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影響,汲取一切有利于自身發展的營養,讓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道路上奮勇向前。
【參考文獻】
[1]吳增基.現代社會學[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趙健.從學習創新到教學組織創新[j].教育發展研究,2004(7).
[3]馬紅亮.合作學習的內涵、要素和意義[j].外國教育研究,2003(5).
[4]唐松林.教師行為研究[m].湖南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