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不僅是先進文化的傳播者,更是道德建設的教育者,對學生在教育成才中起著特殊的積極作用。教師師德水準的高低,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興衰。
當前,師德素養整體很高,但我們不可否認,少數教師在從教過程中不能夠很好地遵循師德規范和行為準則,失去了教師應有的示范和帶動作用。主要存在的問題:
一是師德理想的迷失。一些教師把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僅僅看作是一種職業和謀生的手段,而未把它看做是傳承人類科學文化知識、傳播崇高理想的一項事業。只管教書不管育人,在課堂上只注重講授書本知識,缺乏與實際的結合,更沒有針對學生的思想狀況進行引導教育,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溝通、信任和理解。工作三心二意、照本宣科,教師的角色意識淡化,缺乏進取心和緊迫感,不精益求精,學術水平下滑,以致誤人子弟。
二是師德準則的失范。有的教師師表意識淡薄,自尊、自重、自愛精神缺乏。如:有的教師儀表不整,舉止粗俗,臟話連篇;有的教師“文人相輕”、“同行相斥”,在學生面前有意無意地貶損其他教師;還有的教師利用“三尺”講臺任意發泄對社會和他人的不滿情緒,教書育人的根本職責拋于腦后。
三是師德行為的失序。其主要表現為,面對色彩斑斕的市場經濟,一部分教師缺乏事業心和社會責任感,追逐個人物質利益和精神榮譽的私心雜念過重,工作中只講實惠,甚至出現了拜金主義傾向,缺乏精神追求,教育過程的功利行為強化,敬業奉獻精神受到“實惠”的侵襲。
凡此種種,小則讓學生受害,大則造成國家未來教育的缺失。梁啟超說得好,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為了祖國的未來,我們要用自己無私奉獻的精神去做好一個老師應該做的,那么我們究竟應該怎么做呢?
1、使命感是師德的思想基礎
教師的師德是教師的靈魂,師德是教師職業理想的翅膀,教師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艱苦的,教書育人需要感情、時間、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這種付出是要以強烈的使命感為基礎的。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苦的,必須受得住挫折,將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實踐中去。所以,教師從自己執教之日起,就該對教師這一職業有充分的認識,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獻給教育事業,像陶行知先生所說: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2、愛學生是師德的基本要求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的,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與心的呼應。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對學生冷漠,缺乏熱情,決不是一個有良好師德的好教師。廣大教師必須滿腔熱情地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服務,注重言傳身教,注重為人為學,教書育人,立德樹人,努力把青年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學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強烈的。老師對學生的批評,恰當的,就是一種激勵;不恰當的,就會成為一種傷害,甚至還會導致逆反心理產生。絕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批評時挖苦、損傷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把握批評的“度”,變“忠言逆耳”為“忠言悅耳”。
3、做師表是師德的核心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按照一個好老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嚴守師德,身正為范,時時處處作學生的表率,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重視孩子的行為習慣。教授做人的道理,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之化身,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他們精神世界起著無聲無息的作用。教師要時時處處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凡要求學生做的自己必須先做到做好。正如孔子所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四、教好書是師德的關鍵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把自己知識的百分之一用于課堂講授就夠了的教師才是真正熱愛自己學科的人。可見,作為教師必須嚴謹治學,勤練基本功,既要精通學科知識,又要博采相關知識,還要有過硬的有關本領。為師者只有達到厚積薄發,游刃有余的境界,才能應變不驚,勝任教師職業。所以,教師要終身不斷學習,不斷開拓,更新自己的知識。正如加里寧所概括出的辯證過程:教師一方面要奉獻出自己的東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樣,從生活中吸收一切優良的東西,然后把這些優良的東西貢獻給學生。
五、育好人是師德的歸宿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不單是為教書而教書的“教書匠”,而應是一個教育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個工程師是通過教學活動,在學生心靈上精心施工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共產主義世界觀和道德覺悟。“德以率才、才以養德”,師德、師魂,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是構筑起我們民族教育事業的根基。因此,重德行、慎操守、嚴律己、勤治學、遵師道應該成為我們每一位教師的必修課
教師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一舉一動無時無刻不在感染著學生。教師必須以自己的高尚道德品質去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做一個身教重于言教為人師表的楷模。多一點坦誠自然的交談,少一點功利性的宣傳;多一點面對面地交流,少一點無禮的喝斥;多一份平等的關心,少一份不公的偏心;多一點設身處地,少一魯莽沖動,用自己切實的行動去感召學生,感化學生,用高尚的品德去教育學生。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子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朋友們,讓我們做一片綠葉,在這大好形勢下,乘風破浪,不斷進取,用自己的真愛換取學生的真心,用自己平凡的一生孕育我們圣潔與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