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杰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利用各種手段,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樂于學習語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只有這樣我們的語文課堂才能真正充滿活力,煥發生機。
【關鍵詞】語文 課堂教學 充滿活力 策略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些新的理念為我們語文教學提供了正確導向,開啟學生智慧的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課堂教學。要讓語文課堂煥發生命活力,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彰顯自己的個性。
一、還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全面展現自我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我總是本著學生能做的我絕不包辦。在學新課前我要求學生充分的預習。包括字詞、課文理解、練習題的設計、作者相關資料的搜集等等。預習完了各小組評比,準備充分的組要推選一名同學當老師帶領全班學習新課,這樣更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有的同學準備的各方面資料比老師想得還周到。如教學《濫竽充數》一課前,呂彤同學還查到這個成語翻譯成英語是“Be there just make up the number.”他還向英語老師請教讀法。在剛學到第10課時,在同學眼里最差的張天宇就找到我,表示想講第16課《化石吟》,我疑惑地問他準備好了嗎?他竟拿出好幾頁資料,還用表格說明恐龍生活及滅絕的年代,還有他自己畫的恐龍圖片,甚至精細到最大的恐龍牙齒長多少厘米,令同學們贊嘆不已。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每天大家最期待的就是小老師上課,課堂舞臺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每天都是新面孔,每天都有新思路,新方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即使小老師有什么不夠完美的表現,也沒有人去笑話,反而是大家共同解決問題,在相互學習的同時學會了理解與寬容,因為每個人都會換位,誰都有機會上臺。經過兩個學期的訓練,班里35名同學都能上講臺,大部分同學克服了自卑、膽怯心理。組織領導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了鍛煉。我成了名符其實的懶老師,甚至做公開課,我都讓位給小老師 ,給了學生充分展示的空間。
二、放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
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我會隨時調控,因勢利導。先讓學生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和問題在小組里交流,討論,讓每個人都有表達的機會,尤其關注了后進生和性格內向不善于表達的學生。改變了過去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提了問題也沒人理你,或者只有少數優生配合的傳統模式。課堂上最精彩的就是挑戰環節。學生會在課前就準備好問題,請其他小組的同學回答,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大家參與的積極性很高,漸漸地問題意識就強了,能提到點子上。對于該背誦的內容,他們更喜歡挑戰,專門挑戰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同學,誰都不愛在同學面前丟臉又給自己組抹黑,所以課前就努力背會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的思維在無拘無束的討論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
三、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新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我班定在每周四下午上語文活動課。內容包括:朗讀比賽、讀書會、猜字謎、成語接龍、講故事、傳話、表演課本劇等。學生都非常期待這一天。準備語文實踐活動我也放手交給學生,以發掘每個學生的智慧潛能,發揮學生的一技之長。方案要提前交給我,商議修改后實施。如賈靜雯同學設計的活動是以小組為單位的詞語競賽。每個小組拿到一張字條,上面寫著要求,如描寫外貌的、描寫神態的等。小組拿到字條后準備五分鐘,時間到各組派一人到黑板上展示,寫得多的小組獲勝。評比后再讓大家選詞說話,從寫一句到寫一段,甚至有人當堂敘述出一篇小作文。活動最后還讓大家把活動過程及感受寫下來。沒想到她還用自己的零花錢給獲勝組買了獎品。更調動了大家參與的積極性。學生親身經歷了語文實踐活動,寫起來自然就不難了。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在學習《希望戒指》、《漁夫和金魚》等課文后,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自編自演了課本劇,他們那逼真的形象、豐富生動的話語、獨特的表演手法,體現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得到升華。
四、尊重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品味成功的喜悅
熱愛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我在日常教學活動中,仔細注意學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注意觀察那些學困生的言行。留心學生某一方面的優點、亮點,引導他們參與合適的學習,發揮他們的特長優勢。如果教師的冷淡、責怪、不適當的批評往往都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而一旦喪失自信心,那么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大大削弱,當然對語文學習也就提不起興趣了。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努力創造條件讓學困生在語文課堂上獲取成功,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讓這一部分課堂上的弱勢群體動起來,使課堂真真實實地活起來。如何有效提高弱勢群體的學習積極性呢?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分層教學,即經常讓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一些很淺顯的、在書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問題,做一些簡單的基本題和練習作業,如果答對了、做對了或者答對了、做對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揚,表揚他進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訓練難度,提高訓練要求,讓學習困難生在不斷的訓練中獲取點滴的長進,體驗成功的快樂。另外,對于學困生我還經常作出一些激勵性的評價。例如:“其實你很聰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會學得很棒。”“這個問題你說得很好,證明你是個愛動腦筋的學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學得好!”“你的看法很獨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諸如此類的評價,不但承認了學生的進步,而且強化了學生的進步,并使學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進步。由此喜歡上語文老師,也喜歡上語文課。
總之,要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就一定要把它變成學生樂于學習的場所,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上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