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雪梅
地理是普通中學學科類課程中的一門必修課程,以人類所生存的地理環境、人地關系和可持續發展為重要內容,在素質教育中承擔著其他學科所無法替代的任務,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地理學科綜合性很強然而它的最大的特點就是離不開地圖,圖象是指根據教學大綱的目的要求、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知識水平等而設計的地理圖和畫組成的系統,包括教學掛圖、地圖冊、附圖、插圖、填充圖冊、地理圖片、自制教學掛圖、板圖、板畫、幻燈、投影和錄像等,以及地理模型、地理標本和地理教學儀器(地球儀、三球儀等)等的示意圖。
地理課堂應以圖象系統為媒介,教師提出一系列問題并引導學生通過觀看圖象,積極思維、自覺探索問題,從而獲取地理知識,提高地理能力、智力。
地理圖象不僅起直觀教具的作用,而且是圍繞系列問題,精心設計的,符合邏輯思維規律(由簡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由具體到抽象等規律),有利于啟發學生思考問題和解答問題的教學媒體。它始終貫穿于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每個步驟。 能體現地理學科的教學特色利用圖象進行教學是地理教學最重要的方法,最突出的特點。地理圖象導學法對地理圖象的要求比一般把 圖象作為直觀教具有更高的要求。它不僅考慮到單一的圖象設計,還考慮到圖象的組合;不僅考慮到圖象的直觀作用,還考慮到圖象的啟發作用。它要求圖象為教師提出的問題服務,為學生思考和解答問題服務。它要求圖象的作用始終貫穿于每個教學環節,從而把對圖象的要求和作用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最高層次。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是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等各種能力的重要工具,讓學生學會讀圖,學會使用地圖獲取信息、進行思想表達,是地理教學最具學科性的主打。
但是,每一次考試或者聽課觀察,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的識圖能力表現得很差,總是發現學生要么有圖不用,要么答非所問,不知道對圖回答。
于是我們常不由之主地驚詫,現在已經進入讀圖時代,有些學生地圖分析、歸納地理事物方面顯得力不從心,原因在哪?
我覺得原因應該很簡單,一種原因是學生不知道如何查,另一種原因是學生不習慣查,或者壓根兒就沒想過查。
我認為主要原因如下:1.因為傳統地理多是背誦為主,也就沒有所謂的專業化,不注重學生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多是接受性理念的傳達,什么地方在哪,有什么,而不是關注動態變化,考試也是背誦地圖,過于機械化。2.還有就是學生甚至學校對初中地理不重視,由于地理不納入中考,很多人并沒有想著地理學習也是一種素養,事關環境觀,發展觀的變化,還只是停留在地理學習記住什么地方有啥,記住我們該做些啥,而不是因地制宜、綜合分析我們做什么,為什么這樣做,學會用地圖說話。
教師語言的引導和圖象的引導貫穿于每個教學環節。它重視學生動腦(思考)、動眼(觀 察)、動口(回答)、動手(答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與教師的引導有機結合起來,達到全方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教與學和諧統一。
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利用圖象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有利于學生各種地理能 力的培養。如地理綜合分析能力、地理比較能力、地理判斷推理能力、地理圖象判讀能力、地理圖象再現能力、地理圖象填繪能力、地理記憶能力、地理自學能力的培養等。
由于圖象導學法圖象多,直觀性強,提出問題富有趣味性,學生的獨立思考也容易產生學習動機,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地理的興趣。在地理課堂上要用好地圖一定要重視填充圖的使用 ,填充圖亦稱空白圖或暗射圖。它只繪有簡略的地理輪廓(經緯網格、境界線等)和一些主要的地理事物(水系、地形、城市等)的符號,而沒有地名注記,通常要求學生不直接依賴地圖填繪內容,而是在熟悉地圖基本內容的基礎上默填,因此,又叫暗射圖。
利用填充圖可以使學生鞏固所學的地理知識,幫助學生對地名及位置的記憶,熟悉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有助于理解地理事物間的相互聯系,培養學生填繪地圖的能力。它是將地理知識通過教學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能力和知識的有效手段。
備課時,教師除認真完成填充圖練習外,還應分析其中的知識點。有些教師在講課中需要補充,有些在布置作業時最好講一講。如果課堂時間不充裕,要提前準備小黑板或課后輔導,以做示范。如初中第一冊《地理填充圖》11頁上的第6題,要求根據上海各月氣溫、降水量資料,繪制上海各月氣溫變化曲線和降水量各月分配示意圖。初一學生在數學中還未學到坐標知識,做這道題難度較大;教師若在課堂上繪圖,又較費時間。最好的
辦法是提前備好小黑板,繪好原圖,先講明橫縱坐標表示的內容,再以其中的幾個月份做為示范,邊講邊繪,并將易犯錯誤強調指出,學生再試做,錯誤減少了,練習的質量也就提高了。
填充圖練習要求學生在熟悉地圖基本內容的基礎上默填,故教師應首先指導學生看圖例、明確地理事物的地圖表示;再結合《地圖冊》和課本插圖復習有關課文,熟悉填繪對象的名稱、位置、范圍和分布特點;然后獨立完成填圖作業,防止盲目亂填,或不假思索地機械抄圖,力求所填內容正確、位置準確,把填圖練習真正作為學生鞏固所學地理知識、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有效手段。
規范化的填圖練習是培養學生繪圖技能的好辦法,一開始就要嚴格要求,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繪圖方法:注記的寫法要求字體端正、大小勻稱、排列整齊,用大小不同的字體反映地理事物的級別、主次,使全圖注記層次分明、易讀易記。地理要素符號的描繪要規范統一,以課本圖例為依據。此外,安排填圖時內容要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簡單的填空、填圖到復雜的繪圖、析圖都是如此,且還要求能夠利用圖來說明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聯系,使學生循序漸進,逐步掌握繪圖的方法,養成正確的填圖習慣,提高填繪地圖的能力。
在學生做填圖練習時,要求以《地圖冊》和課本插圖為范例,填出的符號和注記清晰、工整,主次分明;渲染的色彩明快、淡雅,對比性強,能反映地理事物的聯系和變化。整個圖面要協調、美觀、爽目。
對每次填圖作業,教師都應及時批改,按作業要求批出具體得分,并進行分析講評,肯定成績和優點。對好的作業進行傳閱,對填得好的同學予以表揚,鼓勵其他同學向他們學習,以此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對普遍存在的問題加以指正,以免加深錯誤印象;對個別不認真的同學予以批評,以端正學風。另外,通過對作業的認真分析,還可以檢查教與學的效果,使教師深入分析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優缺點,揚長避短,優選教法,并結合學生實際,指導學生改進學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