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婧華 林楠
摘 要:《山河故人》是導演賈樟柯于2015年拍攝的藝術片,由趙濤、張譯、梁景東、董子健主演。本文用哲學思想中的辯證法來分析《山河故人》中的矛盾與沖突所蘊含的人生道理,并探究賈樟柯導演在電影中使用了哪些隱喻手法。導演通過三個不同的畫幅來表現三個不同的時代,把四個主要人物的個性在時代背景的襯托下表現得淋漓盡致。這部片子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故人終將離去,山河始終依舊,而我們所能做的,便是珍惜每一個當下。
關鍵詞:哲學思想;辯證法;矛盾與沖突;隱喻
從電影發展初始至今,已有許多蘊含豐富哲學道理的好電影出現,這些片子讓我們從中明白人生哲理,感觸良多。其實每一部片子,都可以當成是一種思維展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的體會和感觸都是不一樣的。而《山河故人》這部片子里有許多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哲學思想,片中運用的所有細節,無論是畫幅、人物角色安排和時間跨度掌控,還是語言與場景設置,都可以看出賈樟柯導演的用心,每看一次都會讓人有更多的感受。本篇文章結合影片內容來分析片中蘊含的哲學道理以及學習賈樟柯導演對隱喻手法的運用。
1 《山河故人》中隱喻手法的對白運用
影片中的對白用了普通話、山西話、上海話和英語。而山西方言,也是賈樟柯電影中的標志性符號。
舉幾個關鍵對白來加以分析。《山河故人》中的濤一出場,就點出了這部片子中的金句:“那是什么問題了?幾何問題?還是代數問題?”這句話在片中出現了多次,在這里筆者想起一句話:“符號出現多次時,才有意義。”這體現了賈樟柯電影中慣用的符號意象。這個“代數問題”隱喻了梁子與晉升兩人之間不可忽視的差距,這差距包括兩人的眼界、實力以及財富差距。而“幾何問題”,則隱喻了他們三人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三角關系。
“過去,現在,未來,每個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是要分開的。”這句臺詞無不透出了本片中山河依舊,故人已去的無奈。
影片中濤在送兒子到樂回上海的時候,沒有選擇送兒子去機場,而是選擇跟兒子一起坐火車送他回去,母子倆在火車上一人一邊耳機聽著《珍重》,當兒子問濤為什么有飛機和高鐵不坐卻要坐慢吞吞的火車時,濤回答:“火車慢一些,媽媽就可以多陪你一會。”這句話,體現了濤對送走兒子那深深的不舍之情。
2 《山河故人》中隱喻手法的人物設定
本片的三位主人公沈濤、梁子、晉生都是順應時代發展的人,而到樂卻是作為90后的我們可以理解的。
在影片的前半部分,筆者對濤這個人物是喜愛不起來的,導演將濤表現成一個在兩個男人之間不斷徘徊的壞女人,后來選擇了有錢的晉生,在看過三次影片后,筆者才理解了,導演鏡頭下的濤,其實是個敢愛敢恨的女人,人年輕的時候都會犯錯,婚姻的失敗、父親的逝世、對兒子的思念,都讓她成長。但是后來的濤,表現得真實、善良、樂觀、倔強,對生病的梁子慷慨解囊展現了她的樂觀,和晉生離婚表現了她的倔強,結局時在雪中舞蹈表現了她的樂觀,那一聲濤的幻聽則讓她更加的真實。
對于張晉生這個角色,筆者總感覺在片中看到了我們這一代父輩的身影,他代表了那個時代的那么一群人,他們精明能干、有膽有識,他們跟上了時代發展的腳步。但是一個這樣的人,在家庭方面卻是失敗的,離婚、和兒子無法溝通的問題不僅出現在語言上,還有兩人之間的代溝。他固執、驕傲、孤獨,內心澎湃卻無處發泄。這樣的人是可憐的,但他們的可憐之處卻恰好是不知道自己可憐。
梁子這個角色代表了那個年代的大多數人,一生都在努力謀生,勤勞并且沒有怨言,就算沒有賺到很多錢,但是一直活得很有尊嚴;然而現實是殘酷的,結尾的梁子勞苦一生,還是落得一身重病,還不得不向曾經的對象借錢,當初那個離家時立誓再不回來的話和后來手里拿著錢問的那句“方便嗎?”對比鮮明,這個人物的存在,更告訴我們,現實的無奈,生而為人的不易。
張到樂,他的名字寄托了張晉生對金錢的追求,從小便沒有選擇的余地,7歲離開了母親,跟著父親四處游離,從山西到上海,再從上海到了國外,渴望自由但卻受父親的掌控。他在同學眼中是個異類,在家中找不到歸屬,已經成年的他內心是苦悶的,他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想要逃離父親的掌控,向往他心中的自由。到樂的悲哀是作為90后的我們可以體會的,但是筆者相信,他最后一定會找到自己心中的自由歸屬,因為時代一直在進步
3 《山河故人》中隱喻手法的場景設置
本片分為三個年代,為了達到真實的效果,導演對影片場景的設置可謂用心良苦。
影片中出現過三次人們站在河邊的場景,第一次出現時,梁子、晉升、濤三人在河邊放了煙花。到第二次時,只剩下兩個人,點燃了一捆炸藥。到了第三次,三個人只有一個人還在。山河是“滿目山河空念遠”的山河,故人是“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故人。片中的河依舊是那條蜿蜒的河,但是周圍的建筑,和曾出現在河邊的人,都已經發生翻覆地的變化。
《山河故人》中,在汾陽的片段里總是有一座古塔頻頻出現,經調查此建筑物是汾陽本地始建于明末的文峰塔,屬于汾陽的標志性建筑。這座文峰塔在影片中的三個時間段里都處于建設狀態,在這二十多年里一直少有人問津,但是它卻在片中多次出現,并且貫穿全片。《山河故人》一開始的畫面,就是汾陽本地群眾舉辦的春節晚會表演,沈濤(女主)在片中表演的是汾陽的傘頭秧歌,表演時沈濤唱的歌詞是“家住汾陽龍門地,表里河山留美譽,文峰塔上升紫氣,邁步走向新世紀”。之后鏡頭再轉到沈濤、梁子和晉生三人坐在車里經過文峰塔,在這個時候,女主沈濤又再次唱起了這句歌詞,文峰塔出現,同時也預示著他們像歌詞中描述的一樣,開始邁步走向新的未來,只是這好壞并無人知曉,這是文峰塔第一次在觀眾的視野中出現。而《山河故人》的結尾,又是沈濤獨自在漫天飛雪中跳著舞,文峰塔又一次出現,在皚皚大雪里,這座建筑一身灰白。在這二十余年的歲月變遷里,沈濤身邊的人一個個相繼離去,但是這座文峰塔依然屹立在這里,身上只是添了幾許歲月的痕跡。文峰塔在片中就代表著家鄉,它在片中代表汾陽的標志。對于每一個遠離家鄉在外漂泊的人來說,無論你去向何方,有什么變化,家鄉永遠都在那里,不偏不倚不離不棄,它是每一個游子的精神坐標。也許這便是賈樟柯導演想要告訴我們的那種情懷,我們在將來或許會遠離家鄉遠離故人,但是那份鄉愁,對故人的思念之情,這些東西是我們走到哪里都不會消失的。
參考文獻:
[1] 伊伯特(美).偉大的電影[M].廣西師大出版社,2012.
[2] 鄭樹森.文化批評與華語電影[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 許鞍華.一個人的電影[M].上海文藝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