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露露
摘 要:校企合作這一舉措是現階段高校發展的需求,也是學生職業教育中的一項客觀要求,同時也是建設有特色的專業學科的重要途徑之一。民辦高校的藝術設計課程在與企業合作的過程中,專業實踐性課程的設置在教學上具有一定的靜態性與動態性。同時在課程的構建中還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及培養目標的導向性。這就要求該專業的基礎理論課程在滿足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學校根據學生的專業培養方向有針對地選擇對接企業中的專業人才對校內學生進行專業技能的培養。本文以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實踐性課程的發展與企業對學生的培養作為研究對象,分析這兩者之間的聯系性。
關鍵詞:民辦高校;實踐性;藝術設計;聯系性
縱觀現在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中校企合作的發展現狀,依然存在諸多合作不穩定的因素,通常都是“學校熱,企業冷”,這形成了比較尷尬的局面。企業發展的必要條件就是追求經濟效益與社會影響力,這也是企業積極參與高校學科建設的主要動機。然而,在現在很多的校企合作環節中,很多院校都忽視了企業的合作動機,只是一味地向合作單位進行索取,這就導致企業在與高校的合作過程中失去了最初的積極性。主要的原因就是企業長時間不參與學校中的相關活動,以及國內藝術設計專業學科規模普遍比較小,很多企業并不能大規模地接受專業實習學生,所以在現在的高校藝術設計課堂中,大部分還是以教學為主的學習,并不能形成長期、穩定的校企合作模式。因此,在校方與企業的合作中,一定要綜合考慮如何均衡校企雙方的利益。
1 建立“共建共管”實訓平臺,實現高校與企業的共贏
企業中創建“實訓基地”是對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建設的一個重要的依托。然而,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促使的校內實訓基地則是推進校企合作、推進學生的工學結合工作逐步開展的一個重要載體,同時這也是校企合作的一個共同管理平臺媒介。校內的實訓基地都是由校方與企業共同出資而建立的一個項目,校方旨在鼓勵學生參與實際的設計項目,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水平及專業實踐能力,還能夠有效地拉動企業中的經濟效益。同時,企業也可以根據每年的優秀畢業生來選取適合該企業的員工,從而使學生們能夠早日發展成一名專業設計師。這樣一來,為企業培養了許多儲備人才,實現了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共贏。
在這個實訓平臺中,校方與企業共同舉辦一些有針對性的設計專業賽事,不僅能夠擴大學校的專業影響力,還能夠為企業增添許多優秀的設計案例。校方與企業之間的這種“共建共管”合作機制,在促進校企共贏的基礎之上,提高了企業參與學校專業構造與專業建設的熱情,從而加深了雙方的合作。
2 培育師資力量,使高校與企業之間進行互補
在現在的高校藝術設計學科建設中,提倡“雙導師”(校內導師,校外導師)教師隊伍的建設,事實證明“雙導師”的師資教育特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企業當中的專業強者到校內對藝術專業學生進行輔導的“兼職”工作,這就是校企合作中培育的“雙導師”師資力量的特色。高校中的全職任課教師必須到企業中進行專業實踐能力的培訓,單獨承擔設計任務,從而提升自己的專業實踐能力。校內建立設計工作室可以將校內專業賽事與企業項目進行完美融合,能夠有效地實現企業與學校之間的互聘互兼,可以有效地提升高校中藝術設計專業學科的師資力量。
由學校與企業在校內共同創建“教學團隊”與“設計團隊”,培養一支具備雙重素質的教師隊伍。在管理方面,校方與企業對校內教師和企業兼職的設計師采取共同管理的模式,互相考評,并且將每一季度的考核成績作為企業人事考核及管理的參考條件之一。
3 共辦專業賽事,企業為高校提供實訓基地
高校中舉辦專業的設計類比賽,是加強學生之間的設計交流、企業選拔優秀的設計人才,提高企業設計師能力及教師教育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針對學生舉辦專業的設計比賽,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學生對專業實踐性學習的積極性,能夠激發學生在設計實踐中的動力。
由企業與高校共同舉辦的這種專業賽事中一定存在校企雙方的共贏點,在每一項賽事結束時,企業能夠與獲獎作品的作者簽訂購買協議,通過商業包裝之后將作者的作品推向市場,從而將其變成市場中有價值的產品。同時,企業也會為優秀作品的作者頒發“簽約設計師”的聘書,校內專業賽事不僅為企業帶來了創意產品,同時也為企業在社會中的形象作了良好的鋪墊,對企業在社會中樹立優秀的品牌形象起到一定程度的推動作用。學校能夠在專業賽事的過程中拓寬學生在專業方面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同時能夠檢驗校方的教學水平,并在很大程度上拓寬了校內學科建設的影響力。
4 共謀課程計劃,高校為企業做鋪墊
高校中的藝術設計專業在課程設置時要以學生畢業之后所要進入的企業為載體,具體的教學模塊設計應該以實際的工作內容為依托,因此學校中的教學過程也就是指導學生完成某項工作任務的過程。在教學生這些實踐性課程的同時,將專業基礎理論課程的知識融入其中,從而達到專業實踐性與理論性的結合,真正做到該專業學科中“教、學、做”的完美統一。這就要求與高校合作的企業在高校課程設置中要積極參與其中,構建一個更加適合校企合作的課程系統。
在校企共創的專業賽事中,企業對學生專業成績的評定就是專業實踐課程的選擇之一,通過企業設計師參與校內專業評定的這一過程,無形中就提高了專業基礎理論課程在實踐中的實用性。
5 結語
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在于如何更好地實現雙方的共贏。校方在與企業進行合作時,一定要明確自己的定位,要知道企業想要什么,要盡自己的力量幫助企業解決他們所需要克服的難題,將企業在未來的發展與校內的人才培養計劃進行有機的結合。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要以科學發展觀作為教學指導,合理地調整高校中原有的教學內容及教學形式,使該專業中的學生的審美水平及專業素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實踐性教學模式的變革中只有更好地明確該學科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及其專業技能的培養目標,才能夠進一步使高校中的專業理論課程與后續專業技能的主要課程實現更好的對接,并且為畢業之后的就業奠定良好的專業基礎,從而加深高校與企業之間合作的必然性。
參考文獻:
[1] 吳建設.高職院校構建校企“雙贏”合作機制的理性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
[2] 宋建軍.高等教育校企合作機制與管理的創新[J].教育探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