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武
摘 要:群眾文化是人們在職業以外自我參與、自我娛樂、自我開發的一種社會性文化。它是以人民群眾的活動為主體,以自娛自樂為主導,以滿足自身的精神生活需要為目的,以各種文化娛樂活動作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歷史文化現象。而群眾文化藝術品牌是指在群眾文化活動當中集體智慧結晶的文藝精品活動。對于提高群眾文化活動水平,提高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創造性,宣傳區域文化都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從群眾文化品牌存在的幾個方面問題,對如何打造群眾文化品牌建設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群眾文化;品牌建設;意義;問題;建議
一、對打造群眾文化藝術品牌存在的問題
從品牌的構成看,它是商標、名稱、包裝、價格、歷史、圖像、符號、廣告風格以及文化個性等有機總和。如今,在小康社會發展過程中逐漸富裕起來的人民群眾,對文化藝術的審美需求,欣賞情緒,表現方式,組織形式,參與層次等等,均有了質的飛躍。群眾文化的群眾參與性、互動性、靈活性、自娛性、普及性等諸多寶貴的特點,對每位群文工作者都也提出了更高、更遠的要求。目前,群眾文化藝術品牌的打造也面臨不少問題。
(一)對打造文化藝術品牌的觀念淡溥。
(二)對群眾文化藝術品牌的定位不清晰。對獨特的文化藝術品牌定位模糊,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使群眾對品牌的打造有正確的認可度。如何讓群眾對品牌產生忠誠呢?又如何讓品牌升華為群眾的一種堅定信仰呢?
(三)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共享程度有待于加強,從而導致群眾廣泛參與性不高。一切群眾文化藝術品牌的打造,只有不斷提高群眾的文化藝術活動能力和占有水平,參與性增強了,才能凸現品牌效應。
(四)、在打造文化藝術品牌的過程中,對新興的文化藝術產業投資能力不強,對調整文化藝術產業不夠合理,規模不均衡。部分地區對文化藝術產業固定資產及商標等無形資產投資額度低,項目建設水平低,同質化問題突出,傳統文化藝術產業發展不充分。一批文化創意、文化會展產業還在成立、發展之中,對打造品牌還缺少檔次,這樣就很難孕育出具有較高市場占有率的文化藝術品牌。
二、簡要論述如何打造群眾文化藝術品牌
在群文領域如何來確立品牌觀念,打造自己的文化藝術品牌呢?
(一)首先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前提,在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等基礎上,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只有在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方向下打造文化藝術品牌,才能唱響文化主旋律,才能多出精品,開拓出文化藝術的新天地,促進文化的再發展,更好地發揮文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二)打造文化藝術品牌,需要每位群文工作者有責任意識、品牌意識、創新勇氣、創作實力、人才支撐和營銷經驗等諸多因素。這從群文工作者的自身素質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時不我待,加強自身修養和與時俱進成為時代客觀要求。從組織策劃方面來講,作為政府的職能部門,縣級文化體育局要領導群文工作者樹立長遠的文化發展戰略,克服功利思想和短期的政績觀,文藝精品不是隨主觀意識一抓就常勝不衰的,它也要符合其生長、發展、繁榮等客觀規律。需要長期的生活積累、慧眼識珠的能力以及對優秀作品的不斷加工和扶持,需要十年磨一戲的精神,許多有影響的作品就是在接力創新和完善中成為品牌的,如湖北省來鳳縣在廣州第九屆中國藝術節中獲"群星獎"的"來鳳縣土家擺手舞"大型舞蹈,可以說也是一個成功的范例。
(三)加強群眾文化藝術品牌建設,必須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地現有的文化資源。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講究科學性,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具體分析、研究、制定相應的發展規劃,合理的將本土文化資源與品牌發展相結合,才能創建出好的群眾文化品牌。
(四)明白群眾文化藝術品牌主體,才能促進文化的弘揚與傳播。群眾文化活動是以廣大人民群眾為主體的參與性活動,只有群眾的廣泛參與才能發揮整個文化活動的影響力。群眾在文化活動中獲得精神文化需求滿足的同時,才更有積極性將文化品牌傳播和發展,這也是文化藝術品牌追求的效果。
(五)加強群眾文化品牌建設,還需要政府和相關部門加大對品牌文化的宣傳力度。群眾文化藝術品牌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與民間組織的雙向支持。群眾文化藝術品牌建設并不是單一部門的工作,而是政府與民間組織的共同配合。因此就需要有一個協同發展的有效機制,擬訂品牌建設的項目,通過活動宣傳文化藝術品牌、展示城市形象、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文藝團體等組織參與到文化建設品牌中來,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發展模式。使各種文化團體充分發揮積極作用,形成群眾文化藝術品牌建設的主導力量。
三、結語
群眾文化藝術品牌建設對于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每個群文工作者對群眾文化藝術品牌建設要高度重視,全面思考,進而采取有效措施,在“兩為”和“雙百”方針下,大力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為社會主義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袁永紅.談群眾文化工作者應具備的能力[J].采寫編,2016(01).
[2]于景舟.基層群眾文化的現狀分析及策略探究[J].大眾文藝,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