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麗
摘 要:增加農民的實際收入是現在農村以及農業工作中一項較為重要的任務。對此,文章介紹了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要性,針對農業的發展,探究了機械化和增加農民經濟收入間的關系,希望人們對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加強重視。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農民增收;關系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058
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之下,怎樣促進農業進一步發展,并使之在國際競爭之中脫穎而出,需要進行仔細斟酌。想要促使我國農業實現現代化,就應該大力建設農業機械化,促使農業機械化更具綜合實力。下文筆者重點研究了農民增收和農業機械化間的關系。
1 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在農民增收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馬克思認為勞動資料是區分不同經濟時代的特有標志,他曾提出:“對經濟時代進行區別時,不是看生產什么,而是要研究應用怎樣的勞動資料和方式進行生產。勞動資料既為人類勞動力快速發展的一種測量器,又為衡量勞動關系的一種指示器。勞動資料之中,機械性的資料對于社會生產而言,具有較強的決定性?!蓖ㄟ^調查有關資料發現,我國現在平均每年1名勞動力生產糧食1100~1200kg,生產肉類60~70kg,而一些發達的國家平均每名勞動力一年可生產糧食3~10萬kg,生產肉類250~420kg。為什么那些發達的國家只應用1/10的人口數量來進行農業生產,便可以滿足糧食供給需求,而我國有3/5的人口都從事農業,糧食供給需求卻依舊無法得到滿足。追究其原因為發達國家在農業方面早已實現了機械化生產,而我國機械化以及農業生產條件一直都比較差,進而導致勞動生產率得不到提高。廣泛的應用機械進行農業生產,可以從根本上改變農業的生產方式,提高農業生產率;還可以使農產品的質量以及安全得到保障,使國家更具競爭實力。農業機械化對于農業的增產增收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
2 農業機械化和增加農民收入二者之間存在的關系
2.1 農業生產率可以在農業機械化的帶動下不斷提高
以前因為人有限的體力與那些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勞動經驗致使農業生產率一直處于較低的狀態。而現在正處于從傳統農業逐漸發展成現代農業的時代,此過程中生產工具不斷更新,一些手工農業工具被機器取代,勞動生產率也有了相應的提高。隨之勞動者的實際數量越來越少,教育程度以及科技素質逐漸提高;在智力與科學技術不斷增強的過程中,機械被人們應用到了農業生產之中[1]。因此,當今農業勞動的實際生產率要比傳統手工農業生產率高出很多,所以,可以明確農業機械化能夠促進農業勞動生產率的快速提升。
2.2 機械化生產在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還促進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2.2.1 應用機械進行種植,可以使農業增收
在農業內部實際專業劃分越來越明細的過程中,農機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不但使農業勞動力轉移到種植業之外的眾多領域之上,還改變了農業的眾多增長方式。還應用機械來進行經濟與糧食2種作物的種植和生產,降低了農業的實際生產成本,進而使農民從種植業之中獲得到更高的經濟收入。
2.2.2 應用機械進行養殖生產,能夠使集約化的實際經營程度大大提高
利用機械來進行養殖生產,為調整畜牧業結構的一首要條件,也為發展目前農村經濟的一主要方式[2]。想要畜牧業向著集約化以及市場化方向快速發展,便應該在機械化與規?;矫婕訌婈P注。針對現在的情形,農民可以養殖一些草食動物,如:羊、牛、馬等等,并建立機用農田與草地,使畜牧業快速發展,從而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
2.2.3 應用機械進行生產農副產品,使農產品的實際附加值得以提高
由于我國現在農村在加工農產品方面有所欠缺,導致蔬菜、畜牧業以及糧食這幾種產業表現出季節性以及階段性,進而無法對它們進行綜合運用。所以,必須應用機械來生產眾多的農副產品,對農產品的保鮮以及貯藏加強重視,將產品進行分等級包裝,使農產品的實際附加值得到提高,進而使農民獲得到更高的經濟收入。
3 結 語
目前在實施農業機械化時雖然存在眾多的問題,可是農業機械化依舊為新時期農業發展的一必然趨勢。想要增加農民的實際收入,就必須將勞動生產率提上來,這便需要進行農業機械化生產。在此過程之中,必須將科學的發展觀作為導向,并應用機械進行種植、養殖和農副產品的生產,以使農產品的數量和質量滿足市場需求,進而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
參考文獻
[1] 吳昭雄,王紅玲,胡動剛等.農戶農業機械化投資行為研究——以湖北省為例[J].農業技術經濟,2013(6):55-62.
[2] 譚崇靜,楊仕.重慶地區農業機械化作業服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2,33(1):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