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香
閱讀教學對小學語文教學特別重要。小學語文教師要努力想出策略,來提高小學閱讀教學的質量。筆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小學閱讀教學中存在的若干問題分析
1.忽視學生自主閱讀,教師缺少對學生自主閱讀的指導
當前小學生缺少自主閱讀,教師要發揮好教學的主導作用,不能讓學生成為被動的傾聽者,而是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教師既要注重分析文章,也要關注學生的見解和思想,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科學合理的溝通,充分發揮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造性才能。
2.重視閱讀的數量輕視閱讀的質量
一些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的時候,只顧著學生閱讀理解完成的數量,而是不是對學生發揮了積極的重要作用則關注得很少。教師不能重視數量而輕視閱讀教學的質量。學生雖然閱讀了很多的作品,但是收效少,學生需要教師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
3.重視知識,缺少人文教育
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小學語文教師要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陶冶學生的情操,浸潤學生的心靈,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塑造學生優秀的品德。很多教師只是教會學生記憶知識點,忽略了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學生很少能收到情操的熏染和浸漬。
二、怎樣提高小學閱讀教學的質量
1.教師選擇好的教學導入語,激發學生熱愛學習
小學生的年齡很小,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教師要選擇好的教學導入語,吸引學生的眼球,保持學生旺盛的學習熱情,保持在最好的學習狀態。教師還可以播放好的錄音錄像視頻來進行教學導入,吸引學生對學習的注意力,也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從學生喜歡的游戲甚至明星開始導入。例如,教師可以播放一段奧運會的獲勝的精彩視頻,讓學生明白拼搏的重要性,讓學生領會堅持奮斗,和人生能有幾回搏的拼搏精神,學生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就能夠產生思想的碰撞、啟迪和感悟,進而說出精彩的語言,受到心靈的洗禮,學生聽講的時候也會更加集中注意力聽講。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堂導入的時候,也可以運用新舊知識的結合,實現新舊知識之間的緊密聯系。
2.閱讀教學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規律
教師要因材施教,按照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不能將目標設計得太過于高遠,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根據各個年級段的閱讀教學要求,設立各個年級段的閱讀教學目標。
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不同年級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增強學生閱讀學習的目標意識,全面提升閱讀教學的效果。
3.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實現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發揮自己的主導性,還要重視轉換自己的教師角色,能以參與者和指導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閱讀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帶領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組織學生辯論,鼓勵學生抒發各自的個性化的見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塑造學生的合作的學習品質。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質量。
4.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重視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教師應該重視學生抒發自己的個性化見解,因為學生的性格和閱歷都不盡相同,不同的學生對同樣的作品會有自己不一樣的看法。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差別,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個性去閱讀、去理解,并形成自己的個性化的感悟。教師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個性化的感悟,重視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大膽地說,表達自己的觀點,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心聲,感受和體悟??傊W語文教師要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展開討論,抒發自己的見解,在學生合作學習中,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
5.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提高學生閱讀學習的效果
課外閱讀是對課內閱讀的有益的拓展。教師要增加學生課外閱讀的數量,鼓勵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教師可以開展課外閱讀的課堂,在課堂上讓學生自己閱讀,并展開閱讀心得感悟的交流,并組織學生開展讀后感的征文競賽活動。教師要教會學生怎樣選擇自己的課外書籍,教會學生一些好的讀書方法,并提高學生選書的質量。教師要加強指導,幫助學生選擇一些優秀的書籍來進行閱讀。同時,教師要提高學生閱讀的質量,從各個方面立體化地增長學生的閱讀理解才能,實現學生學習和運用相結合。
當前小學閱讀教學中還有很多問題,小學語文教師要通過各種多樣的形式來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小學語文教師要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手段,來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積淀學生的文學素養,熏陶、滋養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閱讀中走向內心的豐富,塑造學生優秀的個性品質。
(作者單位: 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黃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