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賓
筆者研究有效教學,結合初中語文教學的特點,提出這樣的改進措施和建議。筆者覺得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 充分備課,研究學生是保證
1.教師要制定教學的三維目標
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狀況,重視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來確定教學的目標,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制定出知識、能力、情感三維的教學目標,教學環節設計緊扣住教學目標,保證目標的完成。面對學生的不同層次的特點,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背影》的情景再現,組織學生模擬父親給兒子寫信,模擬父親穿越月臺給兒子買橘子的情景,再現父親蹣跚的背影,這樣的情景再現會讓學生眼淚流淌,流淌在學生心田的是濃濃的父子之情,這樣的情景再現感人至深,也能激發學生學會理解自己的父母,產生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想法。這樣的教學目標的設置,就會扣住教學環節,抓住學生的心靈,很容易實現,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
2.上課前讓學生進行好的預習工作
課前預習是好的學習方法。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開展好課前預習的方法,培養學生養成好的預習習慣。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具體的學習任務,來完成預習工作。例如《我驕傲我是一棵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首先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激發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了解寫作背景對詩歌內容的理解也很有作用。教師還要讓學生明確詩人的思想感情,并教會學生理解課后的思考題。教師還要教會學生記錄出疑難的問題,留到課堂學習中和學生討論解決。
教師也要注意檢查學生的預習,了解學生學習的疑點和難點,幫助學生解決預習中的問題,帶著學生思考,帶領學生共同解決預習中遇到的問題,為課堂教學做好鋪墊。
二、 課堂教學中充分提高教學的效率
1.加強教學提問,提高提問的質量
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因此,教師就要提出高質量的教學問題。教師不能只顧自己教學,還要帶領學生回答教師高質量的問題,并引導學生學會提問,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教師要認真細致地研究文章,把握并了解教材的內容,設計出高質量的問題來。教師不能提出太簡單的問題,教師應該保證提問有挑戰性和針對性。教師的提問是先導,要通過自己的提問培養學生形成好的思考習慣,塑造好的學習品質,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形成學生獨特的個性化見解。
2.多運用多媒體技術來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
語文教學中,教師如果光憑著一支粉筆,或者幾張掛圖,錄音磁帶來進行教學都顯得單調而枯燥,教師如果能發揮多媒體的作用,那么語文課堂就顯得精彩紛呈了。例如,《甜甜的泥土》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欣賞毛阿敏的《燭光里的媽媽》歌曲,加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如果語文課穿插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那樣就會綻放語文教學的芬芳,就能帶領學生感受到語文大千世界的魅力了。
3.教師可以設計精彩的練習
練習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啟迪學生思考。教師要設計好的練習,緊密圍繞課文內容進行,并且可以設計出一些必做題和選做題,實現分層教學,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例如,教學《我的叔叔于勒》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給文章的結尾續寫一個片段,通過人物的語言、心理、動作、神態描寫來展現人物的內心。教師還可以設計幾個續寫的開篇,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層次去選擇適合自己的開篇,接著寫下去,這樣,教師就減輕了學生學習的負擔。
三、 加強教學反思工作
教學反思是對課堂教學的積極反思,是看到成功的地方,思考不成功的地方,并提出今后的改進意見,這樣會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改進教學行動,實現自己最快的發展與提高。
語文課要上出自己的特色來,教師要為聽說讀寫多設計一些好的方法,幫助學生積淀語文素養,收獲心性的滋養和靈魂的洗滌,塑造學生的美好心靈。教師要實現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和溝通,開展學習經驗交流活動,讓學生深入思考學習的過程,提高學習的質量。如,教師可以教會學生對于《背影》這樣的好文章,不要過多地糾結于詞語和句子的分析,帶著感情充分地朗讀就是學習的好方法。
四、課堂要走向外面的大世界
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語文課堂上走向外面豐富多彩的大世界,教會學生學習欣賞優秀的文學作品,參觀例如《朱自清故居》這樣的旅游勝地,通過學生了解中外名著并進行閱讀等,感受知識的美好,拓展閱讀教學的外延,積淀語文素養,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
總之,初中語文教師要轉變教學方法,一切都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點,重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挖掘學生的潛能,更新教學理念,全面提高語文教學的質態,走出語文教學明媚的一片天。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溱潼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