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科斯第一定理概括為當交易成本為零時,無論產權在法律上如何安排,私人談判都會導致資源的優化配置。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由于信息的不對稱,交易成本不可能無為零,當交易成本很高,足以阻止談判時,有效的資源利用將取決于產權的安排,這就是所謂的科斯第二定理,雖然這些理論極大的推動法和法和經濟的拓展,但是本身也存嚴重的缺陷。
【關鍵詞】質疑 科斯定理第二定理 缺陷
一、科斯第二定理
科斯設計了一個典型的案例——牧羊女和農夫的相互博弈的故事,農夫和牧羊女邊界清晰但是沒有護欄,牧羊女羊有時會跑到農戶的莊稼上,對農夫莊稼會造成損失。但是雙方可以采取保護措施—安裝柵欄防護,但是安裝柵欄會有成本,如果不安裝柵欄也會造成賠償的損失,當雙方都無防護措施時候,博弈的過程是兩個層次進行,第一層次,當沒有談判時候資源配置是無效的,當存在雙方合約談判的空間時候,可以對剩余資源的瓜分,從而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如果雙方沒有合作談判的時候,法律的歸屬權的分配對資源的配置效率產生很大的影響;但是談判且一旦談判成功,無論法律歸屬權的分配如何,都會實現最優化的配置。但是談判不總是順利的,談判中要耗費成本,這里所耗費成本稱為交易成本,科斯認為當交易成本為零時候,談判一定會成功。因此,科斯得出“如果定價制度的運行毫無成本,最終的結果是不受法律狀況的影響的”。但是交易成本為零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只是理論上的完美假設。如果交易成本不為零時,法律權利的初始界定對經濟制度的運行效率產生特別重要的影響,即交易權利的初始安排會影響資源的最終配置,就要選擇成本最低的資源配置方式,被稱為科斯第二定理,產權的分析轉入第二層次的擴展——法律“模擬”市場。
交易成本和談判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
權一旦賦予某一特定的人或組織之后,就會出現如何要對產權進行法律保護措施必要性,是防止侵權行為發生,因此如何產權保護也成為科斯定理的第三個層次的拓展——產權規則保護。產權保護規則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展開:
財產規則(Property rules)是指法律保護產權所有人的權益,禁止任何人的侵權行為,除非得到產權所有人的“事前”同意。這種事前同意的前提是所有者可以通過談判,相互放棄自己的一些權利來得到自己想要的權利,產權保護規則保護所有者的權利。其他人想要改變現狀就得事前和所有人進行談判,達成協議之后,才能改變現狀的產權分布狀況,否則法律是禁止的。
責任保護規則(Lability Rules)是指非權利人在采取行動的時候可以不考慮產權的所有者的權利,如果對所有者造成傷害,就要對自己的行為對所有者的傷害進行事后賠償,這種侵權的賠償是通過中立的第三方進行的,不能通過談判實現。
不可剝奪規則(Inalienability Rules)是指在人性尊嚴,社會公德或良俗等的基礎上的行為不僅在法律上加以保護,而且還禁止自由任意相互的轉讓,如販賣人權。當一個人的權利受到這樣的保護時候,那么法律絕不會允許任何人干擾侵害所以者,事前談判或事后賠償都是不可行的。
財產規則是建立在事前談判的基礎上的,當交易成本比較高的情況下,則談判無法進行,資源配置就是無效率的,這時使用責任規則能避免高交易成本談判能達到更好效果,因為責任規則可以不用事前談判,只要進行事后賠償,這種情況下更有利于資源配置。是否能實現帕累托的改進取決于中立第三方的確定對所有者的賠償金額,當賠償金額大于權利的減少時候,那么中立的賠償是合適的,反之是不合適。因此責任規則是否有效,取決于中立的第三方的賠償標準。總之在進行規則的選擇的時候要充分考慮當事人的利益和交易成本大小。
二、對“法律模擬市場”的質疑
我們對于科斯定理的假設前提一是交易成為為零,一是雙方存在合作的前提下進行,得出的產權分配的結論,從上述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即使在這樣的條下也不一定有效的,為了討為了討論下個問題,我們假定科斯定理是正確的即交易費用為零的情況下無論將產權賦予何人,都是有效率的。但是當交易成本很高的情況下,我們的制度該如何規定資源的分配,波斯納大法官對此問題進行的研究,如果交易費用比較高,我們應該通過法律模擬市場來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因此分配的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問題,例如法庭真的能夠實現市場的功能,完全的模擬市場的嗎,即使能完全實現市場功能,真的是多數人期望的結果的嗎?
我們分別來探究這些質疑,第一的問題認為,如果法庭的功能比較強大,能夠完全實現大法官的理論,將權利分配給那個出高價的人們,在無交易成本的前提下。這是法庭代替市場,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但是我們需要明白,這時候的法庭的功能是健全的,是全功能的可以有足夠的能力能夠找出出價的信息,從而找出最高的出價方,并對其授予相應的權利,只有實現這樣的前提,才能合理的應用大法官的理論,但是在現實的復雜生活中,全能的法庭并不容易實現,法庭想要得到完整的信息相當困難,當交易成本超過一定的界限時,談判已經沒有辦法進行,比如牧羊女和農夫的談判剩余25元,然而談判成本為35元,談判凈收益為-10元,這樣雙發就不會談判。雙方的交易就不會產生,要實現資源的配置就需要明確產權如果配置資源,因此我們要找到一種能夠實現這種資源的最優配置并指導產權分配的原則,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波斯納大法官將科斯定理和法律市場相結合,在肯定科斯第一定理的同時,即交易成本比較低的情況下,通過私人談判可以實現最優的配置,同時也做出了修正,提出一旦成本上升很高,法律必須通過“模擬市場”來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他通過立法的形式將產權分配給在市場交易中可以得到這些產權的個人或是團體,這樣就可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效率的實現取決于人們的意愿支付,意愿支付又取決于人們的實際支付能力,實現效率的同時,有損公平。
我們對這波斯納大法官的這種第二定理的擴展的質疑,要明晰一些問題,即要實現“法律模擬市場”,即使在沒有交易成本的市場中尋找愿意出高價購買的人也是困難的,法律很難判斷出哪個團體愿意支付最高的價格,哪個團體更能夠實現資源最優配置;加上在現實生活中的交成本不為零,市場信息的不對稱,交易雙方的策略行為等復雜因素的相互交織影響,使得法律機關很難判斷誰才會真正的珍惜權利,即使可以判斷出來最高出價人,產權配置的結果也不一定是最受歡迎的。同時模擬市場堅信為了提高效率,要將產權權利分配給最有能力支付的人,財富是實現效用的最有效手段。也就意味著擁有的財富越多,可以實現自身的效用能力就越大,反之財富越少,效用實現的可能性就越小,使得等級制度加劇,貧富差距加大。迎合了少部分的利益,忽視了大部分的利益,在實現效率的同時,有失公平。這樣的策略在實踐中得不到足夠的支持和擁護,存在著缺陷和質疑之處。
參考文獻
[1]呂明曉.科斯定理述評:內容、意義與缺陷[C].科斯與中國”暨慶祝羅納德·科斯教授百歲華誕學術研討會2010-12-29.
[2]程承坪.理解科斯定理[J].學術月刊,2009(4).
[3]牛保全.科斯定理的含義、前提和爭議[J].經濟緯度1994(5).
作者簡介:職利杰(1988-),漢族,遼寧大學經濟學院在讀研究生專業,政治經濟學專業,研究方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