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德政
摘 要:文物保護是一項實施周期長、難度大的工作,需要大量的資金力量作為支撐。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文物保護工作,并加強對博物館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但同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針對文物保護的專項資金還比較有限,博物館建設力度還不能滿足當前對博物館文物保護的要求。
關鍵詞:文物保護;現狀;策略
中圖分類號:K8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8-0268-02
習近平總書記在政府工作中強調,樹立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科學理念,統籌好文物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切實加大文物保護力度,推進文物合理適度利用,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文物部門要不辱使命,守土盡責,提高素質能力和依法管理水平,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努力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這也是對我們文物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但是目前基層文物工作的現狀不容樂觀。
一、文物保護存在的現狀
文物保護是一項專業性強的工作,需要一批專業基礎強、擁有先進理念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相關工作人員不但要有扎實的文物保護專業理論基礎,還需要對博物館文物的特性以及歷史背景有充分的了解,當前各地文物保護單位僅有的少數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還不是很高,缺乏基礎的文物知識,實踐能力還有待加強,人才的短缺嚴重制約了文物保護工作的正常進行。究其原因,一是文物保護工作相對比較枯燥繁瑣,選擇從事該行業的年輕人不多,導致人才貧瘠;二是我國在文物保護專業方面的教育培訓還不是很普及,高校課程設置短缺,無法滿足實際工作需求。而落后的文物修繕技術也使得文物保護工作更加嚴峻。三是對現有管理人員專業培訓甚少,文物保護和管理十分重要,為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要求,還需進一步加強對文物保護的力度,提高文物保護的水平,進而充分發揮文化遺產的經濟和社會價值。
二、文物保護的措施和方法
(一)制定科學的文物保護方案,規范文物保護管理程序
造成文物損壞的原因有很多,在進行文物保護或修復之前,必須進行全方面的調查研究,詳細掌握文物的特性和特征信息,通過充分的前期調查研究之后制定科學可行的文物保護方案,才能確保文物保護工作高質量高效率的進行。首先要加強對文物信息的采集工作,通過查閱歷史書籍、實地考察探究等多渠道搜集文物信息資料,確保采集的信息準確、全面,以便為文物保護或修繕提供有力參考,同時要借助現代化技術,將收集到的文物圖像信息和文字信息錄入到數據系統軟件中,以備永久存檔。其次要重視對文物特征的檢測分析,通過使用先進的儀器設備從多角度對文物進行定量或定性檢驗,為制定科學的文物保護方案提供參考依據。此外,文物保護及修復工作繁瑣復雜,需要進一步規范文物保護管理程序,才能有效提高文物保護效率和管理質量。一方面要嚴格按照事先制定的方案和管理程序進行文物保護與管理,確保工作的規范化、科學化;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文物定期檢查和測驗工作,要嚴格遵循修繕原則,避免文物的二次損壞。
(二)加大資金的投入
目前由于資金投入不夠,導致很多地區博物館不能正常的履行文物保護職責,使得相關政策法規無法真正落到實處,阻礙了文物保護進程,很多先進的文物保護技術無法被引進,維修和管理手段落后,科學技術含量低,大大降低了文物保護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也無法充分體現現代化文物保護理念。文物保護工作難度大、程序復雜,需要有大量的資金保證,但目前我縣文物保護方面的投入資金較少,阻礙了文物保護工作進展。地方政府需要高度重視文物保護,除了制定相關優惠政策予以支持外,還需要設立專項資金保證文物保護工作順利開展,進而促進社會文化事業穩步發展。要注重文物的館藏管理工作和日常維護工作,一是要不斷改善博物館的館存環境,配備先進的基礎設施和防盜安全設施,確保文物保存在溫度、濕度等相對平衡安全的環境中。二是要建立規范合理的文物保護管理制度,做好文物信息的分類和歸檔工作,建立健全文物信息等級臺賬,對于文物的出入庫情況要做好詳細記錄,并設專人負責,實行崗位責任制。三是借助信息系統技術,實現文物保護的數字化管理,逐步加快文物保護的現代化進程。
(三)提高文物修繕技術水平
文物工作人員的素質高低對文物保護工作能否順利開展至關重要,文物保護工作者除了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只有全面透徹地了解文物信息,才能使文物保護工作更好發展,首先要建立科學規范的人才引進和培養制度以及績效考評機制,通過提高薪資待遇等方式吸引更多精英人才,為從業人員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其次要加強文物保護隊伍的培訓指導,通過聘請專家指導、對外交流等方式,提高他們的專業知識水平,并提高計算機應用水平,培養綜合素質高的復合型人才。同時要提高文物修繕的技術水平,通過引進先進的修繕儀器設備和技術,提高文物維修的質量和效率,確保文物的完整性。一方面要嚴格按照文物修繕程序實施修復工作,并提前做好文物修繕方案,避免造成文物次傷害;另外要樹立預防性保護思想,做到未雨綢繆,從而保證文物安全完整。
(四)加強文物保護知識宣傳
文物是歷史發展的結晶,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人類共同的財富,需要全民都參與到文物保護當中去,加強文物保護知識宣傳,提高大眾保護文物意識,形成政府支持、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隨著經濟市場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文物價值不斷在提高,但部分文化遺產正在悄然消失,如不加以保護和宣傳,將對文化發展事業帶來不利影響。首先,文物部門要加強自身建設,樹立良好的文物保護形象,起到帶頭示范作用。其次,要加強文物講解隊伍建設,講解人員作為向觀眾宣傳文物歷史的傳播者,需要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通過宣傳引導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文物保護工作中去。同時,要暢通多渠道開展文物保護宣傳活動,一方面通過走進校園、走進社區,向中小學生和廣大人民群眾宣傳文物保護的重要性,激發群眾的參與積極性和熱情;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開展專題講座或展覽的方式,讓觀眾親身感受文物保護的重要意義,進而提高文物保護意識。提高文物保護工作水平,不但可以充分發揮文物的文教價值,而且對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文物保護是一項周期長、任務重的復雜艱巨工作,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全力配合與支持。當前我縣在文物保護工作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有很多不足,文物保護工作仍然任重道遠。相信未來在不斷總結經驗和改革創新的基礎上,文物保護工作一定會取得長足發展,更好地服務文化事業。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文物保護工作任重而道遠,文物保護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傳承和發揚,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客觀需求,需要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與關心,得到全民的參與和呵護,為保護與利用創造良好條件,發揮文物永續作用。要改變為保護而保護的觀念,增強利用意識,使其有效發揮研究、鑒賞、教育、經濟等綜合效益,相得益彰,從而有效解決保護中長期面臨的諸多困難與問題,特別是“無經費、缺經費”的尷尬境地,有利于可持續保護與利用。
參考文獻:
[1]駱黎萍.談文物保護與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龍巖學院學報,2003(z1).
[2]羅哲文.文物古跡也"有形有神""有聲有韻"——兼談文物保護的中國特色[J].中國文物科學研究,2007(03).